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性,本研究从奶牛乳房炎乳中分离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HLJ-36,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木糖、ONPG、柠檬酸盐等反应呈阳性,氧化酶、吲哚、尿素酶等反应呈阴性。理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均显示,分离株与乡间布丘菌特征相符,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达99%。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72h内未发生死亡,表明其致病性较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头孢西丁、美罗培南、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敏感。结果表明,乡间布丘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种病原菌,并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由于该菌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有通过乳及乳制品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本试验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起群发性急性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乳房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三株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河北省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和耐药特性,本试验从河北省某大型奶牛养殖场无菌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24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扩增试验鉴定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并利用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获得45株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8.4%。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红色的短棒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可分解葡萄糖、赖氨酸、鸟氨酸、卫茅醇和尿素;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株的DNA大小约为1 500 bp。与此同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3%、53.3%、48.9%和46.6%,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和头孢喹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0%、46.7%和44.4%。本试验对防控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陕西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依据。对陕西铜川、杨凌和宝鸡等地奶牛场患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48头奶牛进行奶样采集,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将分离得到的54株病原菌分为9种,分别为链球菌(15/54)、大肠埃希菌(12/54)、金黄色葡萄球菌(10/54)、绿脓杆菌(8/54)和志贺氏菌(5/5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54株病原菌对13种常用抗菌素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对呼和浩特市周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5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比较蒙药与抗生素的抗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分离菌的37%;链球菌13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株,占分离菌的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8%以上;而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或不敏感。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56 mm。在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酰胺类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的情况下,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牧场奶牛乳房炎调查的基础上选择24头乳房炎奶牛的36个患乳区乳样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共分离出20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鉴定,最终确定20株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并做耐药性分析,为后期奶牛乳房炎治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10-1713
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分离出6株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rDNA鉴定、小鼠致病性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这6株细菌为革兰阳性链球菌,与副乳房链球菌(Spu)同源性为99%;在血琼脂平面上产生α溶血,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CAMP试验阴性;对小鼠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5.6×107~5.2×108 CFU;对四环素耐药,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本试验检出并报道牛源Spu,研究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Spu与奶牛乳房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集了30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从中分离出257株细菌,使用16SDNA PCR试剂盒鉴定分析,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进行小鼠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菌可分为主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乳酸菌及其他菌。条件致病菌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病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小鼠没有明显的致病性,但它们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具有条件致病性,但它们属于乳酸菌,而乳酸菌一般作为益生菌使用。说明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除了常见的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外,有些益生菌进入乳腺组织也能成为条件致病菌引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采集56份罹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3.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陕西省某奶牛养殖场出现乳房炎的病例进行确诊,无菌采集患病奶牛的乳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细菌,其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结果与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相吻合;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同源性为98%;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等敏感。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克拉玛依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0.43%(543/771)。对543份阳性牛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9.13%(484/543),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季某牛场奶牛乳房炎与环境中主要致病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锡林浩特市某奶牛场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47份乳样、35份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分离出13种细菌共81株,从环境样中分离出主要致病菌6种34株。选择27种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样和环境中的致病菌都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乳样中的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环境中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氨苄西林表现出具有耐药性。对乳样中分离得到细菌和相应环境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由患慢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CVs)进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保守基因片段(nuc、nucA、16S rDNA) 多重PCR扩增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补偿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该菌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特异性基因nuc和nuc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 25923的抑菌圈大小明显不同;菌落形态主要表现为菌落细小、生长缓慢、溶血能力下降;凝固酶活性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补偿试验鉴定该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胸腺嘧啶依赖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胸腺嘧啶依赖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引起的奶牛慢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该病的发生常常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采集南京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汁,并分离到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O2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