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已发表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脂蛋白Q(LppQ)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利用PCR扩增方法,从我国不同省区的MmmSC分离株HVRI—X、BenI、QingI、MuI和模式株PG1中获得了LppQ基因1303 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HVRI-X、Ben Ⅰ、oing Ⅰ、Mu Ⅰ株和模式株PG1 LppQ基因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国内4个MmmSC分离株与GenBank公布的LppQ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7%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与模式株PG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7%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3%以上。,国内4个MmmSC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7%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3%以上。对HVPI X株LppQ基因氨基酸亲私陛和蛋白表面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证实LppQN末端富含亲水氨基酸,比C末端更有可能定位在蛋白表面。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LPPQ是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非洲株、欧洲株和疫苗株所特有的。LPPQ N末端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牛体内可诱导产生强大、特异、早期、持续的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LPP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yrobest^TM高保真DNA聚合酶从MmmSC HVRI X株中扩增出了LPPQ N末端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HVRI X株的LPPQ N末端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9.7%,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为脂蛋白LPPQ N末端基因体外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发表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Lpp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MmmSC HVRIx株中扩增出了LppQN末端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UC18和pUC19上,利用一步重叠延伸PCR突变方法将其66位的TGA突变为TGG,经克隆与序列测定证实突变成功后,将已突变的LppQN末端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成功地构建了LppQN末端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2a-LppQ,为其下一步体外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是A类烈性传染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脂蛋白LppC是重要的免疫优势抗原,LppC基因是MmmSC的特异性基因。本研究通过PCR方法,扩增MmmSC标准株PGI的LppCN末端基因。将该序列克隆到pMDT-18载体上并测序,用pET32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LppCN末端基因长度为644bp,将其与NCBI上发布的Afade株、欧洲群代表株L2比较,它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表明LppC基因在种内高度保守。原核表达结果得到大小为45ku的目的蛋白,用Ni-NTA系统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能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反应,具有免疫学活性,为进一步与LppQ融合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可以识别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生物型(MmmSC)的PCR方法。根据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生物型(MmmSC)相关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MC1、MC2和SC1、SC2两对引物。MC1、MC2是一对簇特异性引物,用于鉴别丝状支原体族6个成员,对MmmSC、MmmLC扩增出与预期结果相符的462bp片段;而SC1、SC2是针对MnnSC的一对特异性引物,只能对MmmSC扩增出277bp的片段,经过VspI、Bsp143I和Dral三种限制性内切酶鉴定与预期结果相符,而不能扩增出MmmLC型Y-goat代表株,说明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对MmmSC进行的敏感性试验显示SC1、SC2引物能够检测到100个CFU,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6个来自不同地方中国历史流行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MycoidesSC,MmmSC)毒株与PG1、Y—goat进行分子特征比较。全茵体蛋白电泳与PG1完全相同,而与Y-goat不同;PCR结果显示6个中国分离株与PG1、Y-goat都没有缺失8.84kb片段;LppB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与PG1同源性达99%,而与Y—goat同源性很低;多位点基因序列类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s,MST)分析显示与非洲澳大利亚群完全相同。以上证据显示中国CBPP流行株应归属于非洲澳大利亚群。  相似文献   

7.
摘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K技术扩增MDPV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8.
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参照国外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CP2株)肠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获得的基因序列全长960bp,编码31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分离株CP2株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肠毒素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8%,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7%。  相似文献   

9.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H5N1禽流感病毒NS基因全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4株禽流感病毒新疆株的NS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分别获得了全长为817、851、854、854bp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8.7%,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11个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0.0%~99.4%;与来自野禽、猪等不同种类的11个流感毒株比较,同源性为81.4%~99.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疆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鼠源野毒M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狂犬病的鼠脑中快速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得到编码核蛋白完整结构基因的cDNA,进一步将此基因克隆入pGEM—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将这一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9株狂犬病病毒的NP全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狂犬病鼠源野毒M株与上述9株的同源性在71.0%~99、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77.6%~99.6%之间,M株与CVS株无论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最高,分别为99.8%和99.6%,而与CTN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与Mokola株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最低,分别为71.0%和77.6%。本研究为进行狂犬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研制狂犬病基因工程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绵羊肺腺瘤病毒NM株前病毒gag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对JSRVNM株的gag基因分3段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分别呈3条531、888和949 bp的特异条带,将其分别克隆人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并拼接序列,得到完整的gag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南非代表株(基因序列号NC-001494)的gag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9.0%,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0%。与美国代表株(基因序列号AF105220)的gag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6.3%,氨基酸同源性为87%。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血清2型JX02株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us suis type 2)JX02菌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到的溶血素基因克隆到pMDl8-T质粒栽体中,经鉴定后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JX02株溶血素基因长度为1494bp,与P1/7株和US-1933株等进行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和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和99.8%。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PCR技术,从自行分离的鸭肝炎病毒Js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1完整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Js—VP1与DHV—A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92.7%~99.7%之间,与DHV—B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58.5%~58.7%之间,与DHV—C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61.6%-63.9%之间,分析表明Js株为鸭肝炎病毒基因A型,血清型分型为血清1型。进化树表明Js株与E53、X、R、AV2111株的亲缘关系较进。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主要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QH-1、HN-7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外膜脂蛋白(OML)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和PCR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分别与标准菌株进行比较,QH—1株的核苷酸序列与血清1、9、11、12型参考株的同源性达99.1%~99.9%;HN-7株的核苷酸序列与血清7、3、4、6型参考株的同源性达97.3%~100%,与其他血清型参考株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公开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W和C9001分离株完整的核衣壳(N)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2个IBV分离株核衣壳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彼此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0%和89.5%,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参考毒株相应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w株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广东分离株(AY646283)同源性最高,为9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6%;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1%~88.0%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0.7%之间;C9001株与国内部分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6.4%~99.8%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8.0%~99.8%之间。从核衣壳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可见,W株与C9001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枝,亲缘关系较远。同时将核衣壳基因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COS-7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出核衣壳蛋白的体外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V核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鹅细小病毒NS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参考CerBank发表的GPV 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GPV H1株NS2基因,目的片段长约1.4kb,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GPV H1株NS2基因全长1356bP,编码451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GPV B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5%,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7%。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基因库中鸡γ-干扰素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广西10个地方优质品种鸡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扩增了γ-干扰素基因,结果,均得到了大小为520 bp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经PCR和EcoRⅠ+SalⅠ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西10个地方优质品种鸡γ-干扰席基因均编码145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6.8ku,与哺乳动物和其他品种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8.8%~39.0%和99.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23.69/6~24.8%和97.6%~99.4%。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RT-PCR特异性扩增出IBV H120疫苗株的S1基因,产物大小为1.62kb,与设计相符。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H120株与H52、M41和BEAU株的S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6.9%和96.8%,表明IBV H120疫苗株与标准毒株的S1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4株猪瘟流行野毒株病毒结构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RT-PCR和nPCR扩增由4株甘肃省近期(1997-1998)猪瘟流行野毒株的E2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经转化、筛选、鉴定后,测定核苷核序列,4株流行毒株的E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2%-99.7%,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9.0%,这4株流行毒株;与C-株(疫苗种毒)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2%-84.3%,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7.9%-90.2%,表明近期猪猪瘟流行毒株与C-株的gp55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猪源鹦鹉热衣原体外膜主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PCR技术扩增3株猪源鹦鹉热衣原体的外膜主蛋白(MOMP)编码基因,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 18-T载体克隆,经酶切鉴定,PCR鉴定并分析其序列,3菌株的MOMP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99.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5%-98.1%,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小,属于同一血清型,与国外发表的GPIC株及Mn株的MOMP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9.5%-80.4%和70.9%-71.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 分别为84.2%-84.7%和80.2%-80.5%,同时发现3菌株与GPIC株具有相似的基因可变区,而与Mn株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