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代谢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3头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3N和菌体蛋白浓度动态变化、干物质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3种籽实分别为葵花籽、胡麻籽、菜籽。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纤毛虫数量动态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瘤胃液pH值动态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且数值均在瘤胃发酵的正常范围之内;瘤胃液NH3N浓度动态变化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菌体蛋白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奶牛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为葵花籽组较高,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葵花籽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56%、64.92%,胡麻籽组和菜籽组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代谢及养分表现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头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料籽实(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3-N和菌体蛋白浓度动态变化、干物质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3种籽实分别为葵花籽、胡麻籽、菜籽.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纤毛虫数量动态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瘤胃液pH值动态变化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且数值均在瘤胃发酵的正常范围之内;瘤胃液NH3-N浓度动态变化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菌体蛋白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奶牛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为葵花籽组较高,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葵花籽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56%、64.92%,胡麻籽组和菜籽组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为650±20 kg、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探讨添加葵花油、胡麻油和菜籽油的日粮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4-N浓度动态变化、干物质采食量及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植物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N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日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以3头平均体重为650+20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5岁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和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油料籽实(日粮脂肪含量均在6.5%)对奶牛瘤胃内PH值及NH3-N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3种籽实分别为葵花籽、胡麻籽、菜籽。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油料籽实对奶牛瘤胃液PH值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值依次为6.26、6.33、6.36,均在瘤胃发酵的正常范围之内。瘤胃液NH3-N浓度变化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值依次为(mg/100ml)10.86\8.29\9.81。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及品种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养殖方式,以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和大青山型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测定了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下,补饲组(II组)瘤胃液pH低于自然放牧组(I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I组)瘤胃液pH高于阿尔巴斯型(III组)。补饲组(II组)瘤胃液中的NH3-N和VFA浓度均高于放牧组(I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I组和III组间的NH3-N和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精料的添加,补饲组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受到影响,瘤胃微生物促进了对日粮中氮源的利用,而且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瘤胃发酵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日粮酸性洗涤纤维与粗蛋白比(ADF/CP)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将奶牛常用饲料配合成ADF/CP为1.3、1.4、1.5、1.7和1.9的五种日粮,应用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瘤胃液p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研究不同ADF/CP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DF/CP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而在NH3-N浓度上ADF/CP为1.4组低于ADF/CP为1.5、1.7和1.9组(P<0.01),与1.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MCP产量上ADF/CP为1.4和1.5两个组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P<0.01),而两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VFA浓度方面上ADF/CP为1.4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在乙酸丙酸比上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日粮ADF/CP为1.4时最有利于奶牛瘤胃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4头3.5岁、体况良好(500±20)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添加丙酸镁(100g/d)、丙酸(87g/d)和氧化镁(24g/d)对西门塔尔牛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丙酸镁、丙酸和氧化镁后,0h各组间pH差异不显著(P0.05),3h、6h丙酸镁和丙酸组pH较对照组和氧化镁组显著降低(P0.05),9h丙酸镁组pH与其他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镁组和丙酸组pH平均值较对照组和氧化镁组显著降低(P0.05);0h和9h各组间瘤胃液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3h和6h丙酸镁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丙酸镁组瘤胃液NH3-N浓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丙酸镁可降低西门塔尔牛瘤胃液pH和NH3-N浓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 K -CI-)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问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