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建立禽腺病毒4型的禽源细胞感染模型,并考察细胞培养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将实验室2014-2017年间分离的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并盲传,选取各病毒的LMH细胞培养物,按一定剂量经腿部肌肉注射接种4周龄SPF鸡;记录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剖检采集发病或死亡鸡的脏器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病毒细胞培养物感染SPF鸡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5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在LMH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I群禽腺病毒所致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提取培养物中病毒核酸并进行PCR鉴定,均能扩增出大小约564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表明病毒能在LMH细胞上稳定增殖。选取各病毒第10代细胞培养物进行SPF鸡回归试验,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接种4周龄SPF鸡后第3天开始,有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消退、卧地不起瘫痪并迅速死亡,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B-1、HB-2、HB-3和SD-1毒株保持对4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病死鸡中能观察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用于禽腺病毒增殖传代,是开展禽腺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污染疫苗的禽腺病毒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用非免疫鸡胚增殖鸭病毒性肝炎病毒(E52株)过程中,发现种毒受到污染。采用聚乙二醇沉淀.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污染病毒,在电镜下发现一大小为70~80nm,无囊膜,20面体对称的病毒颗粒。挑选4条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反转录PCR扩增,共扩增出3条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禽腺病毒(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9.5%、99.6%和99.5%,从而证明禽腺病毒污染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鸡胚尿囊液种毒。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山东地区狐狸传染性脑炎流行情况的过程中,从潍坊某养狐场送检的9份疑似狐狸传染性脑炎病死狐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对所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型鉴定、特异性试验、PCR检测及动物感染试验的系统鉴定,并通过耐热性试验,耐酸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血凝实验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DK细胞中生长,引起"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抗犬Ⅰ型腺病毒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所分离病毒在DK细胞内的增殖。形态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80nm的腺病毒样粒子,对5-IUDR敏感,对56℃、pH3.0的酸、氯仿有一定抵抗力,能凝集鸡、豚鼠和人O型红细胞,用E3区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CAV-1特异性核酸片段,能感染狐狸引起狐狸传染性脑炎症状。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Ⅰ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type 1,CAV-1),将其命名为CAV-1-FOX/WF株。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山东省某蛋鸡场80日龄左右鸡群出现采食下降、精神沉郁、消瘦等症状,日死亡率达1%,临床剖检病变主要为心包积液、肝脏有出血点、肾脏肿大等。为明确患病蛋鸡死亡原因及确定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脏、肾脏等,并展开病毒分离、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病料接种鸡胚,胚体有明显出血症状,肝脏有出血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Hexom基因同源性为99%。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将分离到的腺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试验研究其致病性,每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情况,发现胸肌接种0.3 mL/羽的病毒剂量对SPF鸡的致死率高达100%,死亡时间在72~144 h;对死亡鸡剖检均可见明显的心包积液,肝脏出血坏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六安、郭河、宣城、肥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腺病毒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鉴别、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集病例中鸡的肝脏,提取病毒DNA,根据Genbank已登录腺病毒的hexon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检测病料中腺病毒,对扩增的序列进行连接转化和阳性克隆子筛选,并对扩增到的序列进行测序鉴定,最后将获得的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禽腺病毒血清型。[结果]临床中疑似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心包积液和肝脏肿大,用设计的引物均检测出大小为599 bp的目的基因条带,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此次检测的腺病毒均为4型腺病毒。[结论]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禽腺病毒的方法,为安徽省地区禽腺病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76)AV-127株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号BK000404),用Premier5.0软件设计22对引物,利用PCR方法对EDSV-76病毒NE4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各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六邻体蛋白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NE4株基因组序列全长33214bp,GC含量为43%,与国际标准株AV-127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主要在非编码区,在100K蛋白编码区距羧基端1/10处插入了1个碱基C,其ORF编码696个氨基酸,而AV-127株100K蛋白编码709个氨基酸,预计其发挥功能的基团在N端.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EDSVNE4株主要蛋白与羊腺病毒OAV(Ovine adenovirusD)、牛腺病毒BAV(Bovine adenovi-rusD)和蛇腺病毒SAV(Snake adenovirus)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禽腺病毒Ⅰ群(CELO)的同源性较低,说明NE4株与禽腺病毒Ⅰ群亲缘关系较远,进化树分析也证实了此特性.  相似文献   

7.
免疫鸡群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免疫鸡群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方法]以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IBV的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经酶切鉴定后对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片段长度为409bp,将其Ⅳ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不同地区分离株(山东、黑龙江等)以及欧洲呼吸型疫苗株(M41)的IB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5.6%~100.0%,此次分离所得IBV的N基因与IBVSD0708株(EU352625)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而与呼吸型疫苗株M41(M28566)的同源性仅为87.3%。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可以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IBV,命名为HN/HL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快速检测鹅星状病毒(GAst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GAstV ORF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GAstV,以其作为标准品建立了GAst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其反应条件及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除GAstV外,禽白血病病毒(ALV)、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等常见禽病病原利用该方法检测均呈阴性,表明其特异性良好;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最低模板含量为1μl 3.75×10~1拷贝,敏感性较高;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安徽地区的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3.75%,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18.75%,阳性检出符合率10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样品中GAstV的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鸡新城疫病毒山东分离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病毒 (NDV)山东分离株在鸡胚增殖后纯化 ,利用特异性引物 ,经RT -PCR技术扩增出了F基因重要功能片段 ,将该基因克隆入pGEM -T载体后 ,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山东分离株为强毒株。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 ,经遗传基因进化树分析 ,证实NDV山东分离株属于基因型Ⅶ型  相似文献   

10.
利用MDCC-MSB1细胞系从江苏省泰州市发病鸡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确定该病毒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利用PCR扩增、电泳、克隆、核酸测序得到全长2 324 bp的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碱基完整,无缺失和插入。经遗传学方法分析发现,该株序列与Gen Bank中已收录的可见CAV序列同源性为96.5%~99.8%。CAV的3个编码基因序列VP1(1 315 bp)、VP2(643 bp)、VP3(366 bp)均有不同程度变异,以VP1变异程度最大。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粒子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一致,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新亚型,将其命名为CAV MY1305-30株并提交至Gan Bank,编号为KF318725、KF318726。  相似文献   

11.
To compare the helper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avian viruses for propagation of recombinant 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AV), AAV-293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the AAAV vector pAITR-GFP contain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gene, the AAAV helper vector pcDNA-ARC expressing the rep and cap genes, and the adenovirus helper vector pHelper expressing Ad5 E2A, E4, and VA-RNA genes. 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F) or chicken embryonic liver (CEL)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the AAAV vector and the AAAV helper vector, followed by infection with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vian adenovirus, 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CELO) virus 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Infectious rAAAV particles generated by the two strategies were harvested and titrated on CEF and CEL cell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viral titer was obtained with the helper activity provided by the pHelper vector than by MDV or CELO virus. Furthe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AAAV-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expression was overtly enhanced by MDV or CELO virus super infection or treatment with sodium butyric acid, but not by IBDV super infection. Thes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MDV and CELO viruses could provide weak helper activity for propagation of rAAAV, and rAAAV- mediated transgene express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super infection with the helper virus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近年从郑州郊区鸡群中分离到的1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Jin13株)进行定型鉴定,作者采用气管环(TOC)中和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单抗交叉ELISA、序列分析和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研究。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表明Jin13病毒只与M41阳性血清反应,而与其它ND、EDS76、H9AI、IBD标准阳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序列分析证实该分离毒Jin13株是IBV。在交叉气管环(TOC)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中Jin13株与肾变型Y株不交叉(R≤0.25),而与马萨株血清型的M41株和H52株有明显交叉(0.25≤R≤0.8);单抗交叉ELISA结果显示Jin13株与针对M41株的J1单抗有很好的反应(≥640~1 280),而与针对肾变型Y株的单抗C2几乎不反应(≤40),这进一步证实了Jin13与呼吸型M41株、H52株属同一血清型。与M41株相比较,Jin13株S1氨基酸序列在第126,386,390,461位出现了突变,又在S1基因第1 166位出现一个新Aiu I酶切位点,是M41株的一个变异株。对Jin13株纯化后原代毒进行免疫效力检测证实其免疫原性优于M41株和H52株。Jin13毒株是一株免疫原性良好的IBV地方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3.
种番鸭是否感染禽坦布苏病毒颇受国内学者关注。本研究于国内外首次自表现产蛋下降的种番鸭卵巢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WYZLJ-1359株),经RT-PCR方法鉴定为禽坦布苏病毒。经比较分析该病毒与我国其他禽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表明,种番鸭源分离株WYZLJ-1359主要分子特征未出现变异,与2010年以来我国分离的其他禽源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4%以上,且亲缘关系非常近,遗传距离均在1.8%以下,远低于与2000年以前分离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宿主在不断增加,但病毒在不同品种家禽的传播过程中遗传较为稳定,基因组未出现基因的缺失或插入等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禽类的病毒性传染病。笔者以杂交瘤技术研制抗AIV共同抗原的特异单克隆抗体,旨在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快速检测AIV,以便为A型AIV的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挑选8株近年来山东省IBV分离株与疫苗株H120和491,利用SPF鸡分别制备了高免阳性血清,进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计算其抗原相关系数,鉴定其血清型,并结合S1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血清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DWF0608、SDLY0612、SDLY0701与疫苗株H120同属Mass血清型的不同亚型,其它5个分离株与H120和491不属于同一个血清型.结合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S1基因序列分析与血清中和结果二者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8个分离株分属三个基因群,其中SDTA06111与H120等同属一个基因群,但血清中和实验显示它们不属于一个血清型;CK/CH/SD09/005与一个参考株独自构成一个基因群,其S1基因变异程度较大,并且能够与两个疫苗株发生交叉中和实验,但不属于一个血清型,它可能是一个基因重组后病毒.  相似文献   

16.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to nuclear protein of avain influenza virus(AIV)were developed by syncretizing SP 2/0 and the spleen cells from BALB of mice immuized with H9 subtype AIV.Specificity of these Mab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hese five Mabs which were named as 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 could react with all viruses of AIV-H9 strains in tests.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only the 60 ku protein antigen of AIV-H9 could be recognized by the Mabs but never recognized by New castle disease virus,REV and 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The result of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could be dectected by Mabs in IFA and ELISA.All these Mabs will probabl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eventing and monitoring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相似文献   

17.
自胰腺泛黄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FJ1605株),经RT-PCR检测为鸭1型甲肝病毒,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发现该株病毒可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确定该株病毒为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对该株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大小为714bp,与GenBank登录的DHAV-1a同源性为98.1%~99.7%,与DHAV-1FJ1220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9.7%;而与鸭2型甲肝病毒(DHAV-2)、鸭3型甲肝病毒(DHAV-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分别为65.7%和68.3%左右。基于VP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605分离株属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谱系。以该株病毒对7日龄雏半番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可完全复制出同于临床病例的病变。以上结果显示,雏半番鸭也可感染DHAV-1a,且表现为胰腺泛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出广谱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后续N蛋白保守区域表位鉴定及IBV通用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IBV广西优势血清型代表株GX-YL5的N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选取血清效价在104以上的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后通过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IFA及间接ELISA等进行效价、亚型、反应特异性、交叉反应谱鉴定,并将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检测SPF鸡人工感染4株IBV代表变异株(G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1023和GX-QZ170728)后不同时段内气管和肾脏中的带毒情况。【结果】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N2D5效价大于217,其亚型为IgG2b;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N2D5只与IBV发生阳性反应,与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禽偏肺病毒(a MPV)、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禽白血病病毒(ALV)及马立克氏病毒(MDV)的反应结果均呈阴性;单克隆抗体N2D5能与国内流行的多种基因型及广西目前流行的7种血清型IBV发生交叉反应,包括常用标准株、疫苗株和野毒株。将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N2D5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在3株鸡源IBV代表性变异株及1株鸭源分离株人工感染SPF鸡后不同时段内的气管和肾脏中均能检测到病毒信号,进一步证明其广谱性。【结论】基于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的IBV单克隆抗体N2D5属于IgG2b亚型,具有特异性高、反应谱广的特点,且与IBV的结合能力强,可作为特异性诊断抗体应用于IBV临床诊断及病毒分布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