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特征,俗称"三周病"。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该病最早  相似文献   

2.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3.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4.
番鸭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细小病毒(M PV或M DPV)是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由它引起的番鸭细小病毒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龄病。一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直径为20~25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5.
粟硕  张桂红 《广东饲料》2013,(12):38-39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Parvovirus,MD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脚软和胰脏坏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1-3周龄的雏番鸭最为易感,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6.
方博 《广东饲料》2019,(3):49-50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 parvovirosis),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ing Parvovirus Disease, MDPV)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为喘气、腹泻、脚发软和进行性消瘦。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番鸭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文就番鸭细小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番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病.早在1985年我国首次在福建发现了雏番鸭的细小病毒[1].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亡率为80%的番鸭疫病,并分离到病毒[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番鸭细小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腿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疫病。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该病目前除侵害雏番鸭外,未见对其他禽类及哺乳动物致病。该病于1985年在  相似文献   

9.
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具有高度传染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饲养的番鸭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的疫病。该病病原是番鸭细小病毒,最早报道是在1991年。林世堂等认为是类似小鹅瘟的的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1月,江西省南城县某鸭场饲养的30日龄番鸭群发病,发病率约为50%,病死率约为10%,感染后耐过鸭呈现典型的"短喙-侏儒综合征"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该文主要报道该起病例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疫病。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笔者就一起番鸭三周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介绍。1背景2月中旬,漳浦某养鸭户饲养番鸭4 500只,13日龄。在11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4.
番鸭"三周病"、细小病毒型"白点病"和小鹅瘟是雏番鸭常见的三种细小病毒病,对番鸭养殖业危害较为严重。本文对从广东惠州及周边地区病死番鸭中分离鉴定的1株番鸭细小病毒型"白点病"病毒、1株小鹅瘟病毒和1株番鸭"三周病"病毒分别感染健康雏番鸭,将发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进行对比,从而为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三种番鸭细小病毒病临床鉴别、初步诊断更加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该病的特征为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患鸭严重下痢;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出血性、纤维性、渗透性、坏死性肠炎。自然条件下,只有雏鹅和雏番鸭对本病易  相似文献   

16.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雏番鸭以喘气、腹泻、脚发软及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㈣。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番鸭细小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学新 《中国家禽》2003,25(4):37-38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rus,MPV)引起的侵袭雏鸭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  相似文献   

18.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rius,MDPV)引起的侵袭雏鸭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  相似文献   

19.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 Muscovy duck parvovrius,MPV)引起 3周龄内雏番鸭以喘气、腹泻及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俗称番鸭三周病 )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 40 %~ 5 0 %以上 ,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发现和研究番鸭细小病毒病最早的国家 ,据林世棠等报道 ,1980年在福建省菁田县就发现该病。 1985年后 ,在我国番鸭饲养较多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等省流行。由于 MPV与鹅细小病毒 ( GPV)非常相似 ,最初认为病原是 GPV,后经病原分离鉴定 ,于 1988年在国内外首次明确了 MPV非GPV…  相似文献   

20.
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或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探讨病毒感染对番鸭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显著抑制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脾脏肿大,但不影响生长。MDRV单独感染番鸭发病率75%,病死率45%,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