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类型组成与pH、肉色、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等猪肉品质指标密切相关,且肌纤维类型在生长发育、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条件下会发生转化,进而影响猪肉品质。近年来对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猪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特性及影响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因素,以期为猪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MyHCⅠ、Ⅱa、Ⅱx和Ⅱb 4种类型。肌纤维类型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转化,进而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肌肉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宰后肌肉感官品质不同,感官品质进一步决定肌肉的风味及口感。猪是重要产肉经济动物,深入了解影响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猪肌肉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了遗传、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营养、添加剂等因素对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如营养、年龄、性别、运动等),肌纤维组织特性通过肌纤维生长发育以及肌纤维类型的相互转化,使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具有不同的收缩、代谢等特性,并且使由不同类型肌纤维组成的肌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终影响肌肉品质。本文对肌纤维的组成、分类、发育及分化对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组织的基本单位。肌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肉品质密切相关,并可在机体生长发育、营养和饲养环境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和育种学家对肉品质的关注,家禽肌纤维类型及其转换规律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禽肌纤维类型调控机理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展。充分了解目前有关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是后续开展相关肉品质与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作者介绍了肌纤维的结构组成及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简述了肌纤维类型与家禽肌肉品质特征相关性状如肉色、pH、系水力和嫩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生长、品种、环境和饲养方式等因素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现有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家禽肌纤维类型转换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未来优质肉鸡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技术能在肌纤维类型研究领域广泛运用,肌纤维类型转换的机制研究将不断完善,并建立家禽肉质性状的分子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猪骨骼肌纤维的生长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其代谢特性、收缩功能和肌球蛋白重链多态性进行不同分类.肌纤维类型及组成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类型分化与转化及其营养调控,对提高肌肉生长效率和改善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类型及组成决定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畜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纤维类型受品种、营养、日龄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生转化,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及其转化对肉品质的影响,以及肌纤维相关基因对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肌纤维类型对肉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类型及组成决定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畜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纤维类型受品种、营养、日龄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不同类型间发生转化。本文就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以及肌纤维类型对肉质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是机体中最为丰富并高度特化的组织,约占全身重量的40%。大多数骨骼肌是由具有收缩、代谢、抗疲劳性以及病理生理情况下表现出不同易损性的各种肌纤维混合组成的。动物出生后肌纤维数目基本恒定,肌纤维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肌纤维维度的增加与类型的转化,而转化的结果将导致肌肉中的主要肌纤维类型占比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肉色、肌内脂肪沉积和嫩度等肉质性状,使肉质具有差异性。该文总结了肌纤维的分类及其特性,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因素和机理,以期为骨骼肌肌纤维的分类及其转化以及家畜肉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肌纤维特性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作者就猪肌纤维的分类、生长发育规律、肌纤维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猪肌纤维组织学性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肌纤维发育及其与肉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猪肉品质。本文就猪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肌纤维的基因定位、肌纤维对肉质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PARβ(δ)]作为调节生物体内糖、脂代谢重要的核受体,不仅在调节体内糖脂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增强肌肉耐力和爆发力、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密切相关,PPARβ(δ)的过表达能够促进酵解型肌纤维向氧化型肌纤维转化,进而影响畜禽肉品质。本文主要对PPARβ(δ)的生物学功能、PPARβ(δ)对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激活PPARβ(δ)的因素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通过运动、营养等措施激活PPARβ(δ),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进而改善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综述了钙调磷酸酶在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肉品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过改变肌纤维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改善猪肌肉品质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对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寻求调控及改善猪肌肉品质的方法。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受基因、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复杂网络调控。猪肌纤维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ant,MyoD)基因家族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一正一负协同调控。能量感应网络AMPK/SIRT1/PGC-1α在猪肌纤维类型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猪肌内脂肪沉积有密切关系。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与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已被鉴定出来,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ATP)酶染色技术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骨骼肌纤维Ⅰ型和Ⅱ型的比例特征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分析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为12.34%,Ⅱ型肌纤维比例为87.16%。通过分析认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之所以有较高的发生PSE肉的倾向,可能与相对过高的Ⅱ型肌纤维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根据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的不同,将肌纤维分为Ⅰ、Ⅱa、Ⅱx和Ⅱb型。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可影响屠宰后肉质,而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则受体内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的调节以及饲粮营养因素的调控。本文对肌纤维转化的分子信号通路及其营养调控进行初步总结,为今后研究通过营养策略调控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是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产肉动物机体的40%,与畜禽的运动、发育及产肉能力等重要性状密切相关。骨骼肌是由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组成的多核肌纤维,肌纤维的数量、类型以及转变方式直接反映了个体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机体的生理状况,因而在选育工作中作为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被关注。对肌纤维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加快今后的选育进程,促进对近年频发的畜禽肌源性疾病的溯源与研究,从而缓解肌源性疾病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对肌纤维的认识与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依照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对骨骼肌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与验证、肌纤维的类型与肉品质的关联分析以及模式动物的应用,挖掘出肌纤维发生发育以及再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分子,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注释。作者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对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的描述,并从分子层面对肌纤维胚胎期的发生发育以及出生后的再生修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提高肉用动物的产肉性能及培育高品质产肉动物新品种或新品系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猪肉品质。猪的肌纤维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多态性可分为1、2a、2b和2x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肌纤维的生成在分子水平上受到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精确调控,肌纤维的类型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转化,并受遗传、生长、性别和营养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每个阶段每组各6头猪,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猪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纤维的发育较为明显,但发育特点明显不同,莱芜猪40~7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慢,直径和面积变化不明显,70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明显加快(P〈0.05);而鲁莱黑猪则是40~6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快,60奴后肌纤维生长发育变慢(P〈0.05)。(爹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处理显示,肌肉肌纤维是由红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和白肌纤维这3种类型肌纤维构成,并以白肌纤维占优势。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上具有不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总体上莱芜猪红肌纤维含量有高于鲁莱黑猪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方面,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③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的肌纤维尤其是红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系水力等肉质性状具有有利的影响,但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系水力具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在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的发育方面,莱芜猪比鲁莱黑猪较为晚熟;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方面。红肌纤维更有利于优良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肌纤维类型与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纤维的组成和特性与肉品质的关系极大,肉品质通常与肌肉的新陈代谢和收缩性有关,并由肌纤维类型的分布状况所决定。详细阐述了肌纤维的类型、差异及其生化和组化特性,并探讨了与肉质表观性状的关系,以达到在未来育种战略中提高家畜肉的产量和改善肉的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猪肌纤维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继英  王怀中  张印 《养猪》2004,(3):46-48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现就猪肌纤维的组成、肌纤维的转化规律、肌纤维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肌纤维与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关系及肌纤维的基因定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