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测定了80~140 kg体重阶段100头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瘦肉率显著降低;100~140 kg体重阶段,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极显著升高.胴体和肉...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屠宰体重100 kg、110 kg和120 kg左右的枣庄黑盖猪31头,依据体重分成3组,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屠宰及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的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屠宰体重增加,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P0.05),游离水分显著降低(P0.05)。背膘厚、板油与肾脏重、皮肥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瘦肉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文章为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饲养模式对B型金华猪胴体及肉质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相近的B型金华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用20%苜蓿草粉替代基础饲粮,试验2组分别由4户农户饲养,饲喂番薯藤、米糠、牧草等。试验猪在体重达75 kg左右时每组随机选取6头屠宰,测定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验猪生长、胴体性状以传统饲喂模式组最差,瘦肉率为50.55%,3点平均背膘厚达3.81 cm,与其他两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3组试验猪胴体肉质性状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对80 kg、90 kg和100 kg3个体重段可乐猪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胴体品质方面,可乐猪屠宰率以100 kg组最高,为69.70%并显著高于80 kg和90 kg组;瘦肉率以80 kg组最高,为53.34%,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90 kg体重段的胴体品质较好。体组分比率方面,除肺脏100 kg组显著高于80和90 kg组外(P〈0.05),其他脏器随体重增加变化不显著,头重率和板油率呈现增加趋势,且可乐猪100 kg组头重率为7.4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肉品质方面,除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外其他指标均随屠宰体重呈现趋势性变化,表现出100 kg组测定结果优于80 kg和90 kg组。可见,可乐猪的胴体品质及肉质受屠宰体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4种基因型猪在相同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选择来源相同、日龄相近、体重约8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长×荣、渝荣Ⅰ号猪配套系(CRP)及杜长大(DLY)公猪各24头。每个基因型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体重达10kg起进行饲养试验,体重达80kg饲养试验结束。每个重复选择1头接近目标体重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①荣昌猪及长×荣肉质优良,表现出肌肉pH较高、失水率较低、粗脂肪含量及肌苷酸含量较高等优点,但胴体性状差;渝荣Ⅰ号及杜长大胴体性状优良,但肉质性状稍差。②在较低营养水平条件下,渝荣Ⅰ号及杜长大既能表现出优良的胴体性状,又能表现出较好的肉质。③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凉山猪的胴体屠宰性状及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凉山猪属于乌金猪的一类,分布于四川省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为典型的肉脂兼用型山地猪种,以肉质优良而著称,但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为了系统地评价凉山猪的胴体和肌肉品质等方面的种质特性,本研究选择7头育肥结束的凉山猪进行屠宰测定,并重点对其肌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山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肌内脂肪含量高(4.45%),胴体肥瘦适中(胴体瘦肉率43.54%),肉质坚实,腿臀肌肉较发达,适宜腌制和加工用途。此外,凉山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理想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尤其是鲜味氨基酸(FAA/TAA达到42.98%)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达64.70%和12.19%)含量高,使得凉山猪具有优良的营养学与加工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四川省7个地方猪种类群和山东省徒河黑猪重要经济性状关联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群体间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对23头成华猪、26头雅南猪、60头青峪猪、57头内江猪、151头丫杈猪、57头乌金猪(凉山类群)、51头平原藏猪、109头高原藏猪和28头徒河黑猪共562头健康种猪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利用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结合R等软件,统计分析猪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型;采用Mega X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link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通过VCFtools软件计算猪群间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远近。结果显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中,采食量、酸肉和应激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均在2.20%以下;抗仔猪腹泻、料重比(FCR)、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分别为8.99%、11.80%、73.97%和95.32%;徒河黑猪群体中,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均为3.57%;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39.29%、50.00%、82.14%和92.8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徒河黑猪与四川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远,丫杈猪、乌金猪、内江猪和藏猪(平原和高原)各自聚为一类,品种间群体分层结构明显,雅南猪、成华猪、青峪猪聚为一类;F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同属于湖川山地猪的丫杈猪和青峪猪间存在高度遗传分化。结果提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的采食量、酸肉、应激、抗仔猪腹泻和料重比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徒河黑猪群体的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丫杈猪与青峪猪都归类于湖川山地猪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大约克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将18头体重35 kg左右的大约克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体重达100 kg时屠宰,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胴体性状相关性显著,与瘦肉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5);与脂肪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P〈0.05)。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pH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3(P〈0.05),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甘氨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P〈0.01)和0.621(P〈0.01)。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陈国顺 《猪业科学》2003,20(8):46-48
本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kg,35kg,40kg,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1值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均最低,分别为10.68%和1.84%,且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1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是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金华猪适宜屠宰体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华猪的适宜屠宰体重,将近3年来屠宰测定的金华猪按屠宰体重分为三组,分别为65~70 kg、70~75 kg和75~80 kg 3个阶段。结果表明,金华猪体重在70~75 kg时屠宰,屠宰率为68.58%,瘦肉率为53.92%,三点平均膘厚3.19 cm,系水力为0.392,胴体肉质理想,综合分析认为金华猪体重在70~75 kg时屠宰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肉质性状的品种及性别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楚端  陈清明 《养猪》1995,(4):30-31
北京黑猪33头(17、10)、东北民猪21头(11、10)及长白猪22头(11、11),在相近的条件下饲养至90千克体重进行屠宰,测定胴体pH值、肉色、系水力、熟肉率、嫩度,同时取样测定鲜肉中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熟肉率外,三个品种之间所测定的肉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北京黑猪一些肉质性状(PH,肉色,嫩度)表现与民猪相近,而另外一些性状(系水力)则与长白猪相近。除了嫩度外,不同性别对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约克新品系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测定报告叶虎贲,张忠良,仇志军,范树祥,周松良,毛珠祥,黄晓东(龙游县大约克种猪试验场)(浙江农科院畜牧所)为了解大约克新品系猪的胭体质量和肌肉品质,我们对大约克新品系32头肥育猪进行了规范化的屠宰测定,胴体剥离和肌肉品...  相似文献   

15.
选择来源、日龄相近,体重约18 kg的健康去势荣昌猪及DLY公猪各48头,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分别于20、35、50、80 kg及结束(荣昌猪100 kg、DLY 120 kg)体重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上升,胴体瘦肉率呈直线或二次曲线下降,荣昌猪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均早熟于DLY;肉质随体重的增加呈改进趋势,荣昌猪在80~100 kg阶段趋于成熟,DLY在100~120 kg阶段趋于成熟;荣昌猪与DLY胴体性状差异较大,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瘦肉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肉质性状荣昌猪优于DLY猪。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长蒲猪和杜长蒲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选取2009年春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体重30kg左右的大长蒲猪20头和杜长蒲猪15头,按品种、体重大小分栏饲养,每栏5头,饲喂同一水平饲粮。当试验猪体重达100kg左右时结束饲养试验,每个品种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5头或4头屠宰,进行胴体品质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杜长蒲猪生长速度较快,30~100kg平均日增重比大长蒲猪提高6.5%(P〉0.05);胴体性能较高,后腿比例和瘦肉率分别比大长蒲猪提高6.41%(P〈0.05)和15.20%(P〈0.01),皮脂率降低27.30%(P〈0.01)。大长蒲猪肉色评分较高、失水率较低,比杜长蒲猪分别提高36.7%(P〈0.01)和降低41.9%(P〈0.05)。杜长蒲猪背最长肌中缬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高,与大长蒲猪差异显著。大长蒲猪的背最长肌甘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肌内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比腰大肌提高13.8%(P〈0.01)、15.4%(P〈0.05)、14.5%(P〈0.01)、136.6%(P〈0.05)和15.2%(P〈0.05)。杜长蒲猪背最长肌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比腰大肌提高9.2%(P〈0.05)、2.3%(P〈0.01)、14.3%(P〈0.05)、10.2%(P〈0.01)、14.8%(P〈0.05)、10.6%(P〈0.05)、13.3%(P〈0.05)、7.0%(P〈0.05)、5.2%(P〈0.05)和11.3%(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藏猪肾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与其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000 m)的高海拔藏猪(ZZ)和高海拔大约克夏猪(YZ)、北京中顺景盛养殖场(海拔约100 m)的低海拔藏猪(ZB)和安徽合肥市(海拔约为36 m)的低海拔大约克夏猪(YH)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ZZ、ZB、YZ、YH的EPO表达量,在A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高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大约克夏猪与低海拔藏猪、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低海拔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C组试验中,高、低海拔藏猪间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EPO的稳定表达是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则是大约克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莱州和肥城两地上市商品猪的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肥城和莱州商品猪的屠宰体重、体长、体高、腹围、胴体直长、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皮脂率和肉质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肥城商品猪屠宰体重和胴体瘦肉率较高,分别比莱州商品猪高4.18%(P〈0.05)和3.52%(P〈0.01);莱州商品猪pH、肉色和大理石纹都较高,分别比肥城商品猪高4.29%(P〈0.01)、21.28%(P〈0.01)和86.76%(P〈0.01);失水率以莱州商品猪较低,比肥城商品猪低38.78%(P〈0.01)。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枣庄黑盖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种质特性,研究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105 kg、115 kg枣庄黑盖猪去势公猪各10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95~115 kg体重阶段,随着枣庄黑盖猪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皮厚、平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105 kg体重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95 kg体重组(P<0....  相似文献   

20.
合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kg,35kg,40kg,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O%之间,肌肉pH1值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均最低,分别为10.68%和1.84%,且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1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是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