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制备合格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种毒,将M41株毒种接种SPF鸡胚进行传代培养,收获尿囊液、分装、冻干,并对冻干毒进行了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测定、真空度测定、外源病毒检验、病毒含量测定、特异性检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毒种各项检验均符合规定,可作为研究用种毒。本研究可为其他禽源病毒种毒的制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鹅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种子批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制苗所用毒种质量和稳定性,在对制苗毒种病毒含量、病毒纯净性、特异性、免疫原性及扩繁代次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鹅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毒种种子批。试验使用鹅胚对鹅细小病毒YA98株进行了20次传代。传代毒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抽检的各代次的毒种均无细菌、支原体、外源病毒污染,且病毒含量检测稳定,每0.3 m L含104.78~4.85ELD50;各代次特异性检测均能被鹅细小病毒抗血清中和;将各代次病毒液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成鹅后均能产生完全保护。以此为依据,最终确定原始毒种和基础毒种的扩繁代次宜控制在5代以内,生产毒种的最高扩繁代次宜控制在15代以内。种子批的建立,为鹅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制苗所用毒种质量和稳定性,在对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病毒含量、病毒纯净性、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种子批。将鸡痘鹌鹑化弱毒F278 E1(1966年6月3日冻干)通过鹌鹑连续传至4代(F282 E1)后,再经鸡胚传至14代(F282 E14)。传代毒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抽检的各代次的毒种均无细菌、支原体、外源病毒污染,且病毒含量检测稳定,均≥106.2EID50/0.2ml。将抽检的各代次的毒种制成活疫苗,免疫适龄鸡只后均能产生完全保护。因此,确定鸡痘鹌鹑化弱毒株基础种子代数为F282 E2~E6代,生产用毒种继代应不超过3代。种子批的建立,为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疫苗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 3个不同代次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进行了最小致死量测定 ,并对经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F1代毒种繁殖冻干的 1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F3 代毒种 (1998.4 .6冻干 )进行了血凝性、特异性、最小致死量、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 ,三个不同代次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在 -70℃条件下分别保存 15年、10年、15年 ,其最小致死量均可达到 10 - 4稀释 ,家兔 3/ 4死亡 ,符合规程要求 ;繁殖毒种的鉴定结果也可达到规程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时期制备的3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毒种用SPF鸡胚进行保存期测定,并用保存15年的IBVH52E2代毒种经复壮后繁殖冻干IBVH52E4代毒种并进行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冻干的IBVH52毒种在-70℃条件下保存4年、7年、15年毒种效价下降不明显,用保存15年的IBVH52毒种复壮后繁殖冻干的毒种其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1]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高效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纯净性,对纯化后的0代重组病毒毒种进行了细菌和支原体检验;并对中间试制的冻干疫苗在-20℃保存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毒种高度纯净,没有污染任何细菌或支原体,符合新制品制造和检验规程申报的要求;中试冻干疫苗在-20℃保存了12个月,病毒含量始终大于109PFU/mL,疫苗保存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高效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纯净性,对纯化后的0代重组病毒毒种进行了细菌和支原体检验;并对中间试制的冻干疫苗在-20℃保存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毒种高度纯净,没有污染任何细菌或支原体,符合新制品制造和检验规程申报的要求;中试冻干疫苗在-20℃保存了12个月,病毒含量始终大于109PFU/mL,疫苗保存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8.
对3批不同时期制备的IBVH120毒种用SPF鸡胚进行毒种保存期测定。用保存5年的IBVH120毒种经复壮后繁殖冻干毒种并进行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冻干毒种在-70℃条件下保存4年、8年及15年后毒种效价下降不明显,用保存15年的IBVH120毒种复壮后繁殖、冻干的毒种其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指标均符合规程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保存于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4个不同年代(1991年4月、1996年6月、2001年1月、2006年12月)冻干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毒种进行了对雏鸡的毒力和病毒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保存年代的IBV M41株毒种均能使雏鸡100%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症状,病毒含量均≥10~(6.0)EID_(50)/0.1 mL。其中一支毒种在-70℃以下保存22年11个月,其毒力和病毒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年版)规定,能够满足检验需求。本试验为探寻IBV M41株毒种更加合理的保存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两周令羊口疮死羔口腔病损中分离出的羊口疮病毒,在羊胎肾细胞传代16次,传至135代后病毒得到致弱,提纯并冻干保存于-80℃。第二次用牛肺细胞培养以生产疫苗,其病毒含量在10~(6·5)—10~(7·5)KID50/ml之间,制苗免疫时以4毫升冻干物加4毫升馏  相似文献   

11.
将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基础毒种F7传至F13,并将PRV F8~PRV F13六个代次毒种接种仔猪进行安全性检验,PRV F8、PRV F10、PRV F13三个代次毒种接种仔猪进行免疫原性检验,用以研究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生产用毒种不同代次生物学特性。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代次毒种经颈部肌肉接种仔猪,观察期内仔猪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免疫原性检验结果显示,免疫组仔猪攻毒后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对照组仔猪攻毒后体温升高,全部发病并死亡。以上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不同代次的生产毒种对仔猪均安全且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将分离的新型鸭瘟病毒(暂定名)毒种接种12日龄番鸭胚传代,收集病毒尿囊液,用不同方法将病毒粗提、纯化。通过病毒蛋白含量测定和病毒纯度鉴定,证实以50%饱和度(NH4)2SO4法或10%聚乙二醇6000沉淀法粗提,再经葡聚糖G-200层析纯化,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病毒。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细小病毒,腺病毒三联弱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犬瘟热(CDVA)、猫细小病毒(FPV)、犬腺病毒(CAV1)三个弱毒株为毒种,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RFK细胞、MDCK细胞分别增毒制苗,按一定比例与冻干保护剂混合,经冻干工艺精制成冻干三联弱毒疫苗。试验对制苗工艺参数、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疫苗的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联苗对犬、貉、狐等动物预防三种病毒性传染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猫肾传代细胞(CRFK)、狗肾传代细胞(MDCK)从引进的疫苗中分别分离到犬瘟热CDV-A株、猫细小病毒FPV株、犬腺病毒CAV1株。对三个弱毒株的细胞病变规律,形态特征,病毒滴度,理化特性,核酸型,血清学交叉反应,本动物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等内容进行了试验。鉴定结果表明,3个弱毒株均可作为制苗用毒种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H9亚型病毒WD株毒种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终点稀释法并结合ND抗血清中和法对禽流感H9亚型病毒WD株毒种进行了纯化。将纯化的WD株毒种在SPF鸡胚连续传12代,对各代次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选择一定代次的毒种进行了免疫原性试验及外源病毒检验。结果表明,WD株在鸡胚中连续传12代,其HA价稳定在1:512—1:1024,毒价在10^7.0-10^8.3 EID50/0.1mL;不同代次毒种不含外源病毒,免疫原性均符合要求。由此可见,毒种的纯化方法是有效的,将WD株毒种限制在12代内是可行的,并建立了该毒种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16.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鼠脑内接种法对保存不同年代的5批狂犬病病毒(Flury株)鸡胚低代毒(LEP)毒种进行病毒含量测定,并将每批毒种分别肌肉注射3月龄健康易感犬,21 d后采用小鼠脑内中和试验和荧光抑制试验分别测定犬血清抗体效价,评价毒种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5批毒种每0.03 mL的病毒含量分别为104.67LD50、104.67LD50、103.5LD50、103.5LD50、104.17LD50;5批毒种免疫的10只犬血清抗体效价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均达到1∶32以上,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Flury株)毒种在-70℃保存12年病毒含量仍符合标准规定,并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犬细小病毒(CPV)变异株的致弱疫苗株,将CPV-2a野毒株(YZ10-5)在FK81细胞上连续传代,评价不同代次毒种对易感幼犬的毒力。用高代次传代毒种免疫高母源抗体(MDA)幼犬,经CPV-2a和CPV-2b强毒攻毒,评价致弱株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表明,CPV-2a毒株(YZ10-5株)在FK81细胞上连续传至31代,毒力明显减弱,传至61代无明显毒力。用61代致弱毒种(YZ10-5/F61),2×10~3TCID_(50)/剂,间隔3周,2次皮下注射接种高母源抗体幼犬,第2次免疫后3周用CPV-2a和2b变异株口鼻攻毒,所有免疫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粪便无排毒,而未免疫犬全部发病和粪便排毒。初步研究表明, CPV-2a传代致弱毒株(YZ10-5/F61)有希望用于开发CPV防控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抗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和猪瘟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充当免疫压力,在免疫压力存在下进行猪瘟病毒的细胞传代,对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传代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进行传代(7代)后,未表现出逃逸抗体中和作用的表型,仍能够被高免血清中和,对传代后病毒的Erns、E2、NS5B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后未发现氨基酸的变异。本研究为我国现行的猪瘟防疫政策的执行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开展猪瘟病毒遗传变异、病毒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猪源的睾丸传代细胞系(ST传代细胞系),具有传代方法简单,细胞系来源清楚,成分一致,细胞生长繁殖快,形成单层培养物早,适用于一些病毒的复制,已较多地应用于动物病毒学研究及疫苗生产中[1]。在猪细小病毒的研究和制备疫苗时,选定ST传代细胞系,在试验中观察到其适于该病毒繁殖,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较快,复制的病毒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