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评价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检测牛结核的效果及国产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本试验首先将国产试剂盒与Prionics试剂盒对42份相对阳性的样品和105份相对阴性的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5个规模化牛场的3000头奶牛首先进行国产单纯结核菌素颈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3天后选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和可疑及部分阴性牛共418头,进行牛γ-干扰素试验。结果国产试剂盒对阳性和阴性样品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100%,与Priobics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9.3%。表明国产试剂盒与进口试剂盒的检测能力一致,牛γ-干扰素检测方法准确可靠。5个牛场的3000头奶牛单纯结核菌素颈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为138头,可疑105头。γ-干扰素试验对418头奶牛的检测,其中阳性74头,与颈部皮内变态反应(可疑牛暂时视为阴性)的符合率为6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应用建议。[方法]同时采用单纯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使用国产PPD简称国产TST、使用进口PPD简称进口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唐山市某奶牛场存栏的115头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15头(其中5头为牛型、禽型双阳性)、阴性100头(其中1头为禽型阳性),牛型结核阳性率13.04%、禽型结核阳性率5.22%、二者混合感染率为4.35%。试验表明,对于伴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牛群,仅靠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难以做出牛结核病准确诊断。[结论]因此,可采用进口TST初筛,阳性和可疑牛用IFN-γ-ELISA复检以排除部分假阳性,对于早期感染牛场可直接采用IFN-γ-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78/1850(4.21%),γ-干扰素ELISA方法为5/78(0.27%),PCR检测方法为4/78(0.21%),而分离培养为最低2/78(0.105%)。变态反应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最低,为0.105%;γ-干扰素ELISA方法、PCR方法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接近,分别为40%和50%。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变态反应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的2 106头奶牛用PPD进行普检,共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6头;随机采集20头阴性牛和26头阳性牛抗凝血和全血,进行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和胶体金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与PPD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16份,均为阴性的10份,总符合率为57%。PPD和γ-干扰素ELISA相比,均为阳性的23份,阳性符合率为88%(23/26),均为阴性的11份,阴性符合率为55%(11/20);PPD和胶体金检测相比,均为阳性的19份,阳性符合率为73%(19/26),均为阴性的19份,阴性符合率为95%(19/20)。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较低;每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γ-干扰素ELISA敏感性较高,而胶体金特异性较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相应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PPD皮内变态反应法和抗γ-干扰素ELISA法相结合,对云南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304头奶水牛,检出32头阳性、25头疑似反应牛,检出阳性和可疑比例高达18.75%,阳性和可疑牛只的分布并无地域和场的趋向性。对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的阳性和疑似反应牛经采集抗凝全血样品54份,应用抗γ-干扰素ELISA法复检,未检检出阳性牛只。结合对受抗γ-干扰素ELISA法检测牛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和可疑牛系非特异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高敏荧光免疫层析分析法检测牛分枝杆菌(M. bovis)抗体的可行性,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及临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出M. bovis抗体阳性血清参考品,而对布鲁氏菌阳性血清、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样品稀释液、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阴性牛血清样品等均为阴性;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3 200倍稀释的牛结核(bTB)强阳性血清参考品;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bTB强阳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8%和5.83%;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IDEXX M. bovis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86.36%,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高敏荧光免疫层析分析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作为TST检疫的补充抗体检测方法,用于bTB的诊断、检疫和净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应用两种活体诊断方法检测牛结核病的试验结果。2010~2011年度,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分3批次对5156头奶牛和奶水牛实施监测,监测阳性数57头,阳性率1.11%。采集该57头牛抗凝全血,应用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3份,阳性率5.26%。对14头第一批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病理检验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3份样品分离培养呈阳性,其中1份PCR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份为非分枝杆菌。PCR方法检测的14份组织样品中,2份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份为牛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合病理剖检和病原PCR诊断,分析比较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PPD纯度、非特异性反应、结果判定的主观性等因素,导致PPD皮内变态反应监测检出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ELISA试验,对甘肃省3个地区的158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出7份阳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2份为阳性、其余5份为假阳性或禽型阳性,假阳性或禽型阳性样品再经细菌分离鉴定表现为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21份疑似样品再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表现为禽型阳性、假阳性或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阴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禽型阳性.在检测奶牛结核病时,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γ-干扰素ELISA试验结果与牛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而且该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和鉴别假阳性均优于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在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对皮试初筛为结核病和疑似结核病的89(74/15)头奶牛同时进行r干扰素试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SCT)和比较皮试变态反应(CCT)检测,结果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二次检疫中89头牛均判为阳性,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67头。阳性符合率为75.3%;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检测两者的阳性符合数为64头,阳性符合率为71.9%;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58头,阳性符合率为79.5%。阴性符合数为16头,阴性符合率为48.4%;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保持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具有比变态反应更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ELISA方法检测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的可行性,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30份牛全血,结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均成立,30份全血的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应用ELISA方法检测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诊断牛结核分枝杆菌可行,可以适用于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大规模监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启动牛结核病净化计划和评估论证工作。有效诊断是有效实施牛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前提。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是国际公认的确诊方法。本研究进行不同方法的临床比对试验,旨在指导临床有效选择和应用牛结核检测的不同方法。使用牛结核菌素比较皮内变态反应(CCT)与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对某奶牛场200头奶牛实施平行检测,γ-干扰素检测法同时采用了国产试剂盒(KIT1)与进口试剂盒(KIT2)。结果显示:CCT与KIT2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为0.5),但特异性较差(66.4%),阳性预测值低(54.0%),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大量的错杀。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KIT1与KIT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总符合率95.0%,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检测牛结核,且国产试剂盒能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建议用皮试先初筛,γ-干扰素检测法确诊阳性牛。  相似文献   

13.
间接ELISA检测牛分枝杆菌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行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的不足,本研究选用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MPB83、MPB70及CFP10与ESAT-6融合蛋白(CFP10-ESAT-6)分别建立了检测牛分枝杆菌特异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上述3种抗原中一种以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为阳性时,即可判断为结核检测阳性。以TST为标准,判断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证明,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71.4%)。对ELISA检测为强阳性的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并对5头结核菌分离阳性奶牛进行TST检测,结果有3头为TST阳性,2头可疑,显示出ELISA方法对严重感染牛的检测较TS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于TST与ELISA分别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为基础,两种检测方法结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牛结核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刺激物(牛结核菌素、禽结核菌素和牛型结核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对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IFN-γ刺激反应,探讨IFN-γ检测法在我国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无菌采集22头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血液.肝素抗凝。每1mL全血与1mL RPMI1640完全培养基混合均匀,并加入0.1mL(20μg)PHA(阳性对照孔)、0.1mL(20μg PHA)CFP10/ESAT6融合蛋白、0.1mL(2000U)&结核菌素(PPD/B)、0.1mL(2500u)禽结核菌素(PPD/A)或等量PBS(无刺激阴性对照),37℃培养过夜。次日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刺激组0.1mL培养上清的IFN-γ,以OD630表示IFN-γ浓度。结果,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刺激组与牛结核菌素(PPD/B)刺激组的IFN-γ反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但CFP10/ESAT6刺激组IFN-γ浓度与牛和禽PPD的比较反应(以两刺激组IFN-γ浓度差值表示)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1。分析禽PPD组的IFN-γ反应,发现实验牛中有少数牛对禽PPD有反应。以OD630=0.17为阳性反应切割值,牛PPD检出阳性牛21头,CFP10/ESAT6检出20头,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以OD值差值表示)检出14头,禽PPD阳性反应3头。扣除禽PPD阳性反应牛后,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与牛PPD刺激组的相关系数增至0.54。结果表明,牛PPD的IFN-γ释放反应检测灵敏度最高。当出现牛型结核菌与环境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时.应用牛和禽PPD比较反应检测牛结核的准确度低,混合感染牛被误判为结核阴性牛。而基于CFP10/ESAT6的IFN-γ释放反应不受环境分枝杆菌的影响,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以原核表达的MPB70-MPB83-CFP10-ESAT-6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牛结核病抗体检测间接ELISA(iELISA)。该iELISA与导致常见牛病的非相关抗原无交叉反应。用iELISA检测90份健康牛血清,确定样本阴阳性临界值(S/P)为0.17。与商品化胶体金试剂条(ICG)平行检测150份临床奶牛血清样本,结果与ICG的符合率为93.33%(140/150)。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ST)为参考方法,检测了华中地区四个奶牛场的56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和90份进口奶牛结核阴性血清,结果iELISA与TST的总符合率为87.32%(489/560)。对其中22头奶牛进行鼻拭子分菌检验,4头分菌阳性奶牛的血清抗体检测也为阳性,iELISA与细菌培养的总符合率为77.27%(17/22)。以TST为参考方法,i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7%和89.67%。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自行研制的检测牛γ干扰素的双夹心ELISA试剂盒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了比较。用自行研制的双夹心ELISA试剂盒对1255份经牛PPD刺激的牛全血培养上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94份阳性样品,检测阳性率为7.5%。同时用进口的ELISA试剂盒对其中的472份样品进行了对比检测,两者阳性符合率为97.6%,阴性符合率为96.4%,总符合率为96.6%。比较检测结果证明,自行研制的检测牛γ干扰素的双夹心ELISA试剂盒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某奶牛场3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比较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牛208头(其中20头双阳),阴性92头(其中禽型19头)。TST和SICTT相比,阳性符合率为94.89%;TST与IFN-γ-ELISA相比,阳性符合率为31.16%;SICTT与IFN-γ-ELISA对比,阳性符合率为51%。综合判定,3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33.67%,符合率较低,表明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检测牛结核病,降低因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牛误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牛结核病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对新疆昌吉市2个规模养殖场的540头奶牛同时进行检测,汇总交叉结果,在无金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建立的贝叶斯模型评估两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敏感性为78.0%(55.1%~93.0%),特异性为97.8%(96.6%~98.8%);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敏感性为87.1%(73.4%~95.5%),特异性为98.1%(96.9%~99.0%)。进一步证实了使用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检测牛结核病的准确性会更高。同时也提示,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还应综合考虑养殖场的牛患病率、检测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15头皮内试验阴性而γ-干扰素试验阳性牛的呼吸道分泌物和淋巴结分离出牛分枝杆菌,这些现地病例大部分呈现皮内试验阴性,并经血清学试验和尸体检查,发现7例有典型的结核病变,因此,认为本方法对传统的结核菌素无法检出的早期感染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纯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比较变态反应(SICCT)检测方法、γ-干扰素ELISA和ELISA 4种方法,同时检测上海2个奶牛场的222头奶牛。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为最高(67.6%)、ELISA(44.1%)和γ-干扰素ELISA居中(31.1%),比较变态反应最低(13.1%);单纯的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与2种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比较变态反应与2种ELISA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病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