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中草药复方对雏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取黄连、鹿蹄草、白头翁等23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进行体外和体内抑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中草药复方的抑菌直径为17.4 mm,说明沙门氏菌对其高度敏感。体内抑菌试验中,将中草药复方以低(0.1%)、中(0.3%)、高(0.5%) 3个剂量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均极显著提高了试验鸡的成活率(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鸡的料重比(F/G)(P0.05),中、高剂量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试验鸡的脾脏指数、白细胞数量(WBC)、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补体C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抗菌肽基因(CATH1、CATH2、CATH3)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综合试验结果,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方可以降低雏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的死亡率,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和抗菌能力,改善生长性能,其中,中剂量组(0.3%)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鸭肠炎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某番鸭养殖场鸭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从病死鸭内脏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菌毒力很强。根据中、西药体外抑菌试验和中草药体内筛选试验结果 ,用此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 ;结果复方制剂 高、中、低 3个剂量组和制剂 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 (72 .7% )比较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制剂 中、低剂量组的疗效显著。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中草药复方对雏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S. Enteritidis)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取黄连、鹿蹄草、白头翁等23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进行体外和体内抑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中草药复方的抑菌直径为17.4 mm,说明沙门氏菌对其高度敏感。体内抑菌试验中,将中草药复方以低(0.1%)、中(0.3%)、高(0.5%)3个剂量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均极显著提高了试验鸡的成活率(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鸡的料重比(F/G)(P<0.05),中、高剂量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试验鸡的脾脏指数、白细胞数量(WBC)、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补体C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抗菌肽基因(CATH1、CATH2、CATH3)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综合试验结果,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方可以降低雏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的死亡率,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和抗菌能力,改善生长性能,其中,中剂量组(0.3%)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汤对沙门氏菌感染鸡的药效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白头翁汤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雏鸡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0.5 mL/只白头翁汤组防治病雏鸡的治愈率为80%,同感染对照组相比,死亡率降低了55%(P<0.01);给药组患病鸡的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的病变程度显著降低(P<0.05)。白头翁汤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5 g/L。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翁芩复方(WQ)对雏鸭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预防效果及其作用,本研究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体外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灌胃氟苯尼考(FF)及不同剂量WQ预处理雏鸭7 d后口服感染Pm,通过比较日增质量和成活率评价WQ对Pm感染雏鸭的预防效果,RT-PCR和细菌计数检测Pm入侵和定植肝脏程度,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测血液中血细胞变化,RT-qPCR检测十二指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表达。结果表明:WQ对Pm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效果;WQ干预后雏鸭成活率提高,日增质量提高;WQ组肝脏的Pm数量减少;WQ能显著改善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红细胞压积(HCT);WQ降低Pm诱导的IL-10和IL-4水平。因此,WQ可有效预防Pm感染,为临床防控该菌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复方制剂中药“止泻散”及其组成成分中的五味中药: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参、马齿苋,对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细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大小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由地锦草、石榴皮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试验选取50只健康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莫西林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DSH)和低剂量组(DSL)。给药组在3日龄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试验结束,共10 d。除空白对照组外,在雏鸭6日龄时用大肠杆菌腹腔注射进行攻毒,0.5 mL/只。比较各试验组雏鸭的病死率;对病死鸭和各组存活鸭进行解剖,观察肝脏和小肠的病理剖检及HE染色切片;检测血常规及血清生化各项指标,评价中药复方对感染大肠杆菌雏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DSH、DSL和阿莫西林均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雏鸭的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阿莫西林和DSH、DSL组均可减少肝脏、小肠等器官的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UREA)极显著升高(P<0.01),且模型组和给药组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变化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AL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中WBC、RBC、HGB、PLT等指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给药组机体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以减轻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机体损伤,且作用效果与阿莫西林相近。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复方制剂中药“止泻散”及其组成成分中的五味中药: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参、马齿苋,对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细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大小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9.
中药止泻散及其单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止泻散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具有清热燥湿、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参、马齿苋等9味中药组成复方制剂,通过临床实验取得较好效果。为探讨其作用机理,就其单味及其复方煎剂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体外抑菌试验及中草药体内筛选试验结果 ,组成 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 ,同时测定感染病鸭口服中草药制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对药物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肠炎康 1号”高、中、低 3个剂量组和“肠炎康 2号”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 (72 .7%)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 .0 1 ) ,而“肠炎康2号”中、低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5 )。中草药制剂在促进病鸭康复的过程中影响了体内自由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方剂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连浆膜汤以及白头翁汤治疗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研究发现,白头翁汤能够显著改善感染鸭症状并且减少死亡率,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白头翁汤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对鸭群连用两天白头翁汤可以有效保护鸭免遭RAII型攻击。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5):153-157
为了检测中药黄酮成分对鸭病毒性肝炎(DVH)的治疗效果,将208羽雏鸭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病毒对照、化药对照及黄酮成分复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雏鸭6日龄时肌肉注射0.2 m L鸭肝炎病毒(DHV)悬液,然而化药对照组和黄酮成分复方组分别饮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饮服等量稀释剂,连用5 d,观察各组雏鸭存活情况,并测定各组血浆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等氧化损伤评价指标,以评价黄酮成分复方对DVH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黄酮成分复方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被感染雏鸭的存活率,相对于病毒对照组,黄酮成分复方组的雏鸭存活率提高了31.99%;降低了由DHV引起的氧化损伤,使血浆和肝组织内氧化损伤指标回归到接近正常水平;DHV感染引起的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在肝组织中出现的时间早于血浆。表明该黄酮成分复方具有较好的抗DVH作用,其疗效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8组复方中草药制剂体外抑菌作用效果,筛选对猪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好的组方,试验选用21种单味中草药配伍组成8组复方(复方1: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复方2: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复方3:大黄、黄芩、秦皮、艾叶;复方4: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复方5:马齿苋、白头翁、黄柏、五倍子、甘草;复方6: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黄柏、白芍;复方7:地榆、石榴皮、土茯苓;复方8: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采用水煎法制备水提物,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2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的猪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体外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复方6为中度敏感,复方1为低敏,其他复方不敏感;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复方1、复方6、复方8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复方5有抑菌效果,菌落数随药物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复方2、复方4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抗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安全性,试验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检测抗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毒性。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未测出抗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复方中草药制剂LD50,最大耐受量超过25 g/(kg·bw/d)。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未出现死亡,病理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病变;试验后的28 d及停药后的14 d,2~4组试验雏鸭体重与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后的14 d、28 d,2~4组试验雏鸭血清中GPT、GOT、与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4组试验雏鸭血清中BUN、UA含量与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方中草药超微粉对雏鸭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鸭场出现死鸭胚和死雏鸭,经剖检、分离和鉴定,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通过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该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复方磺胺、氟派酸、痢特灵药效依次减弱,克拉西林则无效。  相似文献   

16.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17.
中药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痢之功效,西药痢菌净则主要抑制菌体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对导致泻痢的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密螺旋体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复方白头翁散是白头翁与痢菌净的中西复方制剂,为检验其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本试验依据农业部1992年《实验临床试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实验性仔猪白痢临床治疗试验:采用人工接种大肠杆菌O78的方法,复制仔猪白痢,按推荐的临床给药途径给药,给药后观察动物的生理状况与发病情况,记录试验数据,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白头翁散按每1000kg饲料500g混饲,连用5天,能显著提高效率,对仔猪白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稀释法研究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方Ⅰ、方Ⅱ、方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2和0.01 g/mL,说明方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方Ⅰ、方Ⅱ;三种中草药方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为0.01 g/mL,说明三种方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相近;方Ⅰ、方Ⅱ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方Ⅲ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对大肠杆菌来说,中草药单方有效成分经定向提取后组方其抑菌效果比复方总提物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复方黄连解毒散对患鸡白痢孔雀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测定高(3 g/m L)、中(2 g/m L)、低(1 g/m L)剂量复方黄连解毒散对孔雀鸡白痢病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选出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最佳的浓度。在开食7日龄的雏孔雀饲料中添加高、中剂量的复方黄连解毒散,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每隔7 d对比2组雏孔雀的身高、体长及体重等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复方黄连解毒散对雏孔雀鸡白痢病沙门氏菌抑制效果不同,高、中浓度对沙门菌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对孔雀鸡白痢病沙门氏菌抑制效果最明显;预防试验中,B组(中剂量组)雏孔雀在7~49日龄的身高、体长、体重均高于A组(高剂量组)和C组(对照组)。说明复方黄连解毒散对抑制孔雀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效,可提高雏孔雀的生长性能并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观察了三种复方中药制剂对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加味三黄汤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高,白头苦参汤和郁金散的抑菌强度中等;三种制剂均对鸭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