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选择性益生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介绍某些选择性益生菌(probiotics)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1β-白介素、γ-干扰素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作者将从肠道黏膜的重要性,益生菌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NF-κB)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调节宿主肠道黏膜免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仔猪肠道易受病原等侵袭,容易发生炎性反应。防御素是先天免疫的主要效应物,在宿主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防御素通过介导微生物调节肠道炎症而成为抗炎治疗潜在的新靶点。文章综述了防御素在肠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对防御素调控仔猪肠道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一些选择性乳酸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文章结合炎症性肠炎介绍乳酸菌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β、INF-γ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调节宿主肠道慢性炎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细菌胞外囊泡(BEVs)是一类由细菌分泌的可携带和转运各种物质的纳米级颗粒,在母源细菌与宿主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EVs可携带母源细菌源抗原成分参与免疫反应信号通路,实现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疫苗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肠道中的BEVs可刺激黏蛋白产生,增强肠道屏障效应、降低肠道炎症,既能作为修复肠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潜在药物,也可作为评估肠道损伤情况的标志物;BEVs还可通过调节糖和脂质代谢的信号通路调节宿主代谢。反过来,宿主也能影响细菌及其BEVs的分泌。本文综述了BEVs的组成及其在宿主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和代谢过程中作用机制,以期为BEVs在临床和生产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宿主肠道免疫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宿主进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肠道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疾病,肠道微生物群是控制机体健康肠道内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由细菌发酵产生,是肠道微生物群及宿主肠上皮细胞(IECs)的重要能量来源,能够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长,调节宿主肠道免疫,降低炎症反应。SCFAs不仅在共生细菌聚居的肠道内起局部作用,而且还影响肠道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概述了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途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作用改变代谢状态,并将代谢途径与表观遗传修饰联系起来引起宿主免疫应答,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体中的肠道菌群是细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动物出生时起,这些微生物就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功能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上。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产物,对肠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SCFA是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燃料,能增强肠屏障功能。作为信号分子,SCFA可以通过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发出信号,从而激活控制免疫功能的信号级联反应;还可以通过底物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最终达到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SCFA的产生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并通过激活细胞表面GPCR以及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酵母益生菌在单胃及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阐述了酵母菌在单胃及反刍动物中的作用机制。在反刍动物中酵母菌的作用主要依赖于饮食,通过调整瘤胃pH,增加瘤胃细菌浓度,调控胃肠发酵,减少腹泻,并刺激胃肠发育,因而可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在单胃动物中酵母菌的作用主要是颉颃肠道病原菌、刺激肠细胞刷状缘双糖酶活性、抑制毒素和降解毒素及毒素受体、增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哺乳动物肠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是PAR-2被激活以后其促炎作用和抗炎作用两方面。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PAR-2的激活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损伤、使肠道分泌增加、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松弛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等发挥促炎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PAR-2被激活以后使辅助性T细胞1型细胞因子表达下调,可以减轻炎症,发挥抗炎作用。论文主要对目前PAR-2在多种哺乳动物肠道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肠道炎症中PAR-2的作用机制,为该病的治疗寻找新的路经。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的α、β和γ三种亚型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反应的调节。近年来关于PPARs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PPARγ的分布情况及其配体对炎症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PARγ对畜牧生产中广泛存在的免疫应激可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激活MAVS及下游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介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鉴于RIG-Ⅰ持续激活可导致炎性因子对自身细胞的损伤,因此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受到宿主严格的调控。而某些病毒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进化出多种机制靶向调节RIG-Ⅰ及MAVS,从而阻断信号通路。论文从RIG-Ⅰ识别病毒机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宿主细胞对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以及病毒逃避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RIG-Ⅰ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机体有益、安全无害的活微生物,代替抗生素和疫苗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肠炎的防治。益生菌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竞争黏附位点、分泌抑菌物质、加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抑制病原菌增殖,缓解肠道炎症,防治细菌性肠炎的发生。本文对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肠道是肉鸡重要的消化、内分泌及免疫器官,肠道健康主要依赖于营养物质、微生物菌群和肠道黏膜之间的动态平衡。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丁酸钠作为能量来源,可刺激肉鸡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并改善肠道黏膜形态,促进绒毛生长和肠道组织发育。丁酸钠通过肠道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介导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促进胃肠黏膜的发育,刺激胃和胰腺分泌消化酶,促进养分消化吸收。丁酸钠是肠道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刺激黏蛋白的产生,增加黏液层厚度,降低结肠上皮的通透性,维持肠道完整性和黏膜屏障功能。丁酸钠促进宿主防御肽(HPDs)的合成,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殖,降低内毒素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丁酸钠通过抑制NF-κB激酶(IKK)下调促炎症途径,抑制NF-κB的活化,预防肠黏膜炎症发生,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和保护肠道健康。综上,丁酸钠具有肠道保护和抗菌作用,可增强肠道完整性,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在饲料工业禁抗的背景下,对抗生素替代品丁酸钠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作者就丁酸钠对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其在肉鸡饲料中替代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Toll样受体(TLR)是宿主细胞识别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TLR下游信号通路中的枢纽,TLR-NF-κB信号通路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当细胞受到刺激时会激发TLR-NF-κB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炎症、免疫和许多病理反应。益生菌具有提高免疫力、丰富肠道有益菌和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的作用,一些特定的益生菌可以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本文主要综述了TLR和NF-κB的主要结构功能、TLR-NF-κB信号通路以及益生菌对TLR-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在宿主机体内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乳酸杆菌益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 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调控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其通过减弱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Kinase,JNK)活性,降低炎症因子含量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另一方面PPARγ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互相抑制,共同维持动物正常机能。本文综述了PPARγ对动物炎症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桂醛是肉桂等植物中所提炼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因产地、品种和部位等不同,肉桂油的主要成分也会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肉桂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细胞膜合成和细胞分裂,减少细菌能量来源等发挥抑菌作用;可通过激活机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细胞凋亡途径,清除多余含氧自由基等发挥抗氧化作用;可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信号通路,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等发挥抗炎作用;可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或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质积累等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肉桂醛作为一种芳香族醛类的植物精油,已逐步应用于畜禽生产中,在猪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缓解仔猪腹泻和氧化应激,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在牛、羊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调控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和发酵系统,提高饲料消化率;在家禽生产中,添加肉桂醛可以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文章首先综述了肉桂醛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其次阐述了肉桂醛在猪、牛、羊、家禽等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对肉桂醛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内的营养素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机体的健康。有害细菌会通过QS分泌的毒力因子威胁宿主的健康,而益生菌会通过抑制有害细菌QS的发生而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细菌QS、肠道微生物、营养素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抑制QS促进肠道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有机化合物,其自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可直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抑制氧化应激通路的信号转导,发挥抗氧化功能;可通过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降低白细胞活化来限制炎症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功效;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徙和入侵促进其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还可破坏潜在致病菌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阻碍潜在致病菌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竞争菌体内的ATP结合位点等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途径,发挥抗菌功能。在鸡生产中,槲皮素可通过增加回肠对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吸收减少肠道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进而改善肉鸡的生长;可通过促进蛋鸡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和生长相关激素分泌来提高产蛋性能;可提高鸡蛋和鸡肉品质;调节机体钙、蛋白质和脂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作者就槲皮素抗氧化、抗炎、抗菌等重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近些年槲皮素在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槲皮素在鸡生产上的应用及其在鸡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种对多重耐药菌株表现出特异性抗菌机制的小分子多肽。同时,抗菌肽还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直接中和脂多糖(LPS)、抑制生物性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亦可通过趋化白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增殖等来影响获得性免疫,从而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发挥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PS诱导炎症产生的机制及抗菌肽抑制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