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连獐子岛海域8月和11月的野生仿刺参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糖、粗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8月和11月仿刺参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糖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89.01%、91.53%;4.65%%、3.25%;0.80%、0.15%,两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灰分、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2%,2.79%;0.28%,0.33%,两月间无显著性差异.仿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0.08%和20.02%,变异系数为20.18%,说明两月仿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较大;8月和11月仿刺参体壁中廿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为9.94%和11.24%,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5.83%和7.02%,变异系数分别为8.71%和13.01%,表明8月与11月仿刺参体壁中的EPA、DHA含量有较大变化,11月高于8月.  相似文献   

2.
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化方法对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了这一水产养殖新品种的营养和开发价值。结果显示,蓬莱玉参体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1.29%、5.25%、0.23%和3.09%,其中,粗蛋白质和灰分高于刺参,粗脂肪低于刺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蓬莱玉参体壁中氨基酸总量为53.76%,明显高于刺参,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接近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属于质量较好的蛋白质;蓬莱玉参体壁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25.63%,占氨基酸总量的47.66%,且各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刺参,鲜美程度要好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为26.47%,DHA+EPA为12.08%,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3.19,均高于刺参,因此,脂肪质量优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Ca、P比例适宜,并富含VB6和VB1,其中,VB1含量为1.30 mg/100 g,含量远高于刺参。研究结果表明,蓬莱玉参营养价值优于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化方法对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了这一水产养殖新品种的营养和开发价值。结果显示,蓬莱玉参体壁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1.29%、5.25%、0.23%和3.09%,其中,粗蛋白质和灰分高于刺参,粗脂肪低于刺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蓬莱玉参体壁中氨基酸总量为53.76%,明显高于刺参,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接近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属于质量较好的蛋白质;蓬莱玉参体壁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25.63%,占氨基酸总量的47.66%,且各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刺参,鲜美程度要好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为26.47%,DHA+EPA为12.08%,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3.19,均高于刺参,因此,脂肪质量优于刺参;蓬莱玉参体壁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Ca、P比例适宜,并富含VB6和VB1,其中,VB1含量为1.30 mg/100 g,含量远高于刺参。研究结果表明,蓬莱玉参营养价值优于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山刺参体壁和内脏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乳山刺参体壁和内脏的基本营养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海参糖胺聚糖、海参皂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以及16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刺参体壁和内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海参糖胺聚糖和海参皂苷含量分别为90.67%、76.11%;49.75%、34.90%;6.56%、5.15%;27.50%、36.85%;7.47%、1.08%;0.062 2%、0.017 4%。体壁和内脏中含有21种脂肪酸,内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体壁,含EPA 13.09%、DHA 6.88%。二者粗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36%、39.93%,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19.07,11.57 g/(100 g)]以及精氨酸等药效氨基酸[10.78,7.06 g/(100 g)]含量较高。无机元素含量高,富含镁、铁、锌、钒、硒等元素,内脏中钒和锰的含量尤为丰富。研究表明,刺参内脏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钒、锰、硒等无机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应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青、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测定,比较两种刺参的营养品质与价值。结果显示,青、白刺参的出皮率,体壁中的水分、多糖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均检测出20种主要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刺参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刺参,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MUFA中青刺参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FAA)和药效氨基酸(DA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刺参体壁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刺参体壁中Mn和Cr的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重金属元素Pb、Cd、Hg、As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综合评价认为,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白刺参的出皮率、多糖含量、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AA和DHA的相对百分含量、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中Mn和Cr含量均优于青刺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青、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测定,比较两种剌参的营养品质与价值.结果显示,青、白刺参的出皮率,体壁中的水分、多糖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均检测出20种主要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刺参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刺参,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MUFA中青刺参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FAA)和药效氨基酸(DA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刺参体壁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刺参体壁中Mn和Cr的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重金属元素Pb、Cd、Hg、As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综合评价认为,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白刺参的出皮率、多糖含量、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AA和DHA的相对百分含量、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中Mn和Cr含量均优于青刺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别对青色、紫色和白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脂肪、粗多糖、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青色刺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脂肪含量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青色刺参和紫色刺参的粗多糖含量高于白色刺参(P<0.05)。3种体色刺参检测出17种氨基酸,白色和紫色刺参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为48%左右,而青色刺参体壁氨基酸含量为44%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3种刺参占较高比重,其中,LA作为重要必需脂肪酸在紫色和白色刺参中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为青色刺参的4.6倍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AA含量也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而青色刺参中的EPA和DHA均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在检测的矿物质中,Fe在3种刺参中含量最高,紫色刺参Fe的含量显著低于青色和白色刺参(P<0.05);青色刺参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白色刺参Cr的含量显著高于青色和紫色刺参(P<0.05)。研究表明,3种体色刺参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参体壁及消化道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测定海参体壁及海参消化道中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参体壁及消化道中都含有18种氨基酸,分别占体壁干重的37.23%、消化道湿重的7.96%,其中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1.02%和41.81%;体壁及消化道中脂肪酸分别是19种和21种,其总量为12.931 mg/g(干重)、5.782 mg/g(湿重)。消化道中同时含有DHA和EPA,且EPA的含量最高,达17.36%。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南方和北方主要海参品种的口感及营养品质差异,分别对北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南方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灰分、总糖、粗脂肪、氨基酸组成、活性多糖及3种主要常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糙海参的硬度、弹性明显高于刺参,而吞咽度和润滑感低于刺参;干样复水后,刺参的含水量(94.36%)明显高于糙海参(81.79%)。以干基计,刺参和糙海参的粗蛋白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62.51%、5.62%和81.01%、1.43%;总糖和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8.20%、1.23%和2.15%、1.40%。氨基酸分析显示:糙海参的谷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尤其胶原蛋白特征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刺参,因此糙海参含有较多的胶原蛋白;刺参和糙海参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06%和18.51%,糙海参明显低于刺参。以干基计,刺参体内矿物元素Ca、Fe和Zn的含量和多糖含量高于糙海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福建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养殖仿刺参体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83.66%、1.36%、1.82%和11.42%,与消费市场上其他品种海参相比,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质、低灰分的营养成分组成。体壁肌肉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TAA)为72.1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59.41%,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EAA/TAA)的37.27%,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FAA/TAA)的45.79%,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MAA/TAA)的64.43%,赖氨酸/精氨酸比值(Lys/Arg)为0.5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93,氨基酸各组分平衡效果好,营养价值高,满足FAO/WHO的理想模式。共检测出5种常量元素和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磷(P)和铁(Fe)元素。综上所述,福建养殖仿刺参具有很好的营养成分比例,其品质在多种经济海参中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野生与养殖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对野生和养殖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包括灰分、盐分、蛋白质、粘多糖、胶原蛋白、皂苷、氨基酸组成及11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刺参的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以干基计)为39.43%和40.37%,差异不显著(P〉0.05);盐分、粘多糖及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8.47%、15.40%,10.19%、9.27%和0.81%、0.62%,差异显著(P〈0.05);灰分、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73%、20.74%和58.80%、62.21%,差异极显著(P〈0.01)。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16%和20.28%,差异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86%、28.00%和33.66%、30.39%,差异均极显著(P〈0.01)。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野生刺参的微量元素比例要略优于养殖刺参,铅(Pb)、汞(Hg)和镉(Cd)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综合分析认为,野生和养殖刺参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及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鲜味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2.
采集稚参、幼参、成参,研究刺参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壁营养组成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刺参的生长发育,其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水分、脂肪、灰分含量逐渐降低;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在一定的阶段内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精氨酸含量在从稚参发育到幼参的过程中较为恒定,但是到成参时显著提高,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则一直恒定.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等的含量都随个体的生长发育呈升高趋势,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则较为恒定.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缬氨酸,配制缬氨酸含量分别为0.61%(D1,对照组)、1.14%(D2)、1.46%(D3)、1.73%(D4)、2.17%(D5)和2.64%(D6)的实验饲料,饲喂体质量为(9.20±0.12)g的仿刺参幼参8周。结果显示,①添加缬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②添加缬氨酸对肠壁比和肠长比均无显著影响;③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添加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体壁组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④肠道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缬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⑤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3组蛋白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淀粉酶活力不受缬氨酸含量的影响。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缬氨酸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变了体壁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9.20 g的仿刺参其配合饲料中缬氨酸最适含量为1.79%(9.18%饲料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3种海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化学分析和免疫学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了美国肉参(Isostichopus badionotus)、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和冰岛刺参(Cucumaria frondosa)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3种海参体壁中以冰岛刺参的皂苷含量最高,墨西哥刺参的黏多糖含量最高。冰岛刺参体壁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对于正常小鼠,3种海参均能提高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美国肉参,P〈0.05)、增加足跖厚度(P〈0.05或P〈0.01)和促进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碳粒的吞噬指数(P〈0.05或P〈0.01)。对于免疫机能低下模型小鼠,3种海参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P〈0.05或P〈0.01)、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P〈0.05或P〈0.01)、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5或P〈0.01)和巨噬细胞对血液中碳粒的吞噬指数(P〈0.05或P〈0.01)。提示3种海参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正常小鼠,主要以促进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途径为主。对于免疫机能低下小鼠,3种海参均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冰岛刺参在促进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更突出,可能与其含有较高含量的皂苷和免疫活性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菲  许强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5):760-767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鄱阳湖水域短颌鲚为试验对象,分析其生化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短颌鲚的水分含量变化为76.94%~79.76%,灰分含量变化为2.87%~3.07%,且在各个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变化为3.12%~3.97%,粗蛋白质含量变化为14.33%~15.97%;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SFA),11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不同时期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均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鄱阳湖短颌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在繁殖后期达到最大值61.77%,春季最低值在59.16%。  相似文献   

18.
海参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参乃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统称,全世界海参约有1200种。在我国海域分布的有140多种,其中品质最佳、药用价值最广的是产于中国辽宁、山东、河北等北太平洋沿海的仿刺参(Apostwhopus japonicus)。研究表明,在海参体壁中含有丰富的胶原成分和蛋白聚糖,并含有钙、镁盐及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0.40%、0.60%、0.80%、1.00%的低聚果糖,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约20 g的仿刺参14周,研究低聚果糖对仿刺参生长、体成分、机体生长免疫因子及肠道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添加量对仿刺参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仿刺参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仿刺参体壁基本成分不受低聚果糖添加量的影响(P>0.05),总糖含量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体壁中甘氨酸、半胱氨酸及精氨酸含量随低聚果糖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0.40%、0.50%、0.8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组(P<0.05);体腔液中生长激素、补体C3、补体C4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肠道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力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以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仿刺参饲料中低聚果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了探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DNA甲基化水平与甲基化模式变化,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WGB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刺参在3个温度下(20℃、26℃和32℃)的纵肌、呼吸树、消化道和体壁4个组织进行分析。WGBS测序结果显示,在消化道组织中,20℃、26℃和32℃温度组全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70±0.01)%、(1.79±0.11)%和(1.59±0.04)%,26℃组处于休眠状态,刺参消化道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升高,而32℃组高温胁迫下,甲基化水平下降;在总甲基化位点中,CG类型是主要的甲基化修饰(96%以上),CHH和CHG位点占比较低;30%甲基化水平的甲基化位点中,CHG和CHH为本类型甲基化的最高点,且显著高于CG类型。ELISA检测结果显示,3种不同温度下,刺参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的甲基化水平范围为2.68%~3.29%,均高于纵肌和体壁组织;温度变化后,刺参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的总甲基化水平均有显著变化,而纵肌和体壁的总甲基化水平基本不变,表明DNA甲基化可能参与刺参的高温胁迫调控机制。刺参应对温度变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视角解析温度升高对刺参不同组织的影响,可为丰富刺参甲基化研究内容和无脊椎动物的甲基化发生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