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蛇源抗菌肽C-BF的抗菌活性及其与抗生素和人源抗菌肽LL-37的抑菌协同作用。试验检测蛇源抗菌肽C-BF和2种畜禽常用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棋盘法分析蛇源抗菌肽C-BF与抗生素、人源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效果,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结果表明:抗菌肽C-BF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抗菌肽C-BF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相加作用;与抗菌肽LL-37联合使用对大肠杆菌表现出协同效应。结果提示,蛇源抗菌肽C-BF具有成为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试验可为C-BF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公英乳康涂膜剂的3种不同配方A、B、C及六茜素和克林霉素进行乳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对比抑菌试验。结果显示,A、B、C3种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25、250、250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250、500、500mg/mL;而六茜素和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25μg/mL,它们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400和50μg/mL。结果表明,公英乳康涂膜剂对2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如六茜素和克林霉素,但其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配方A的抑菌效果强于B和C。  相似文献   

3.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正己酸的抗性试验,以研究正己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等浓度梯度稀释、光密度值测定、平板涂布方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绘制1/2MIC以及MIC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结合扫描电镜图片分析最小杀菌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己酸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 00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 0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 300μg/mL;当正己酸浓度为1 600μg/mL时,电镜下,大肠杆菌数量较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少且呈现出细胞破裂萎缩现象。综上,正己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破坏了金黄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和稀释法,对发酵得到的基因工程抗菌肽Pa-AMP05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Pa-AMP05具有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5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μg/mL;且其浓度与抗菌活性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连生物碱的抑菌活性,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黄连生物碱,K-B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测其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从黄连中分离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表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44.41%、36.72%、68.54%、1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00、29.50、21.00和12.50 mm;对无乳链球菌分别为11.40、27.50、14.00和15.50 mm;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O157等均无效;黄连碱、表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36.36、272.73μg/mL;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18、136.36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36.36、272.73μg/mL;掌叶防己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62.18、136.36μg/mL。结果表明:用HSCCC制备生物碱,省时、方便,4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作用明显,对其余试验菌无效。  相似文献   

6.
复方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畜禽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复方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畜禽主要致病菌的敏感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复方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畜禽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巴氏杆菌、猪巴氏杆菌和链球菌对复方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敏感,复方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畜禽主要致病菌的MIC为0.0279μg/mL~3.575μg/mL,MBC为0.055μg/mL~7.11μg/mL。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中药提取物小檗碱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后分别选取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的抑制率,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2 MIC、1 MIC、0.5 MIC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μg/mL,2 MIC、1 MIC、0.5 MIC浓度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77.14%、66.91%和55.55%,荧光定量PCR测得各组金葡菌Nuc基因的Ct值大小为Ct值(0.5 MIC)> Ct值(1.0 MIC)>Ct值(2 MIC),说明随着小檗碱浓度的增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增强,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本研究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头孢喹诺对几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国产头孢喹诺对5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μg/mL,抗菌活性强于其他3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MIC≤0.031~0.25μg/mL,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高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对链球菌的MIC≤0.031~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相近,高于环丙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分别≤0.031~0.5μg/mL和≤0.03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环丙沙星相近,强于氨苄西林。结果表明头孢喹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抗生素与勒马回配伍前后联合抑菌效果,试验采用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勒马回、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钠、磷霉素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勒马回和4种抗生素配伍后体外联合抑菌浓度指数,比较配伍前后联合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勒马回提取液、头孢拉定、磷霉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0,1,0.5,0.25,0.5μg/mL。勒马回与青霉素和头孢拉定联用后呈相加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呈无关作用,与磷霉素联用后呈颉颃作用。说明勒马回与青霉素和头孢拉定联用可达到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肉鸡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替代抗生素的饲用效果,本试验先对1种天蚕素抗菌肽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然后进行了肉鸡饲喂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是20μg/mL、20μg/mL和40μg/mL。在肉鸡饲喂试验中,饲料中添加150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可以促进肉鸡生长,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本次实验采用试管溶液二倍稀释法测得沙拉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μg/m L和1.0μg/m L,安普霉素对两种菌的MIC值为2.5μg/m L和0.63μg/m L。试验分别以1MIC、2MIC、4MIC并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然后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短暂接触后1.5h,采用千倍稀释法清除抗生素,然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按公式PAE=T-C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在1MIC时,单用沙拉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分别为0.92士0.28h、1.15士0.31h,而沙拉沙星与安普霉素联合应用在1MI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分别为1.68士0.26h,1.45士0.25h,比较可以得出,两种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延长PAE。再者,两种药联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药物浓度为2MIC和4MIC的PAE分别为为2.05±0.35h、2.13±0.27h和3.47±0.32h、2.47±0.34h。可得PAE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并推测其最佳接触时间为4h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食品行业常见细菌和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和滤纸片法测定了茶多酚对一些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茶多酚对供试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0)均为0.9μg/mL,而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0)为1.3μg/mL;而茶多酚对供试的黄曲霉、点青霉和黑根霉均无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 ATCC 43889)、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CMCC 51334)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L-乳酸、D-乳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比较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1 mg/mL、MBC 3.2 mg/mL,大肠杆菌MIC 0.1 mg/mL、MBC 1.6 mg/mL,福氏志贺菌MIC 0.1 mg/mL、MBC3.2mg/mL.在所选3株指示菌浓度105~106 CFU/mL、乳酸0.2 mg/mL质量浓度下,L-乳酸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D-乳酸.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比蜂毒肽和常用抗生素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蜂毒肽稳定性进行探究,试验通过测定常见抗生素和蜂毒肽对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时间动态杀菌曲线,比较杀菌速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测定温度、pH值、消化酶对蜂毒肽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影响蜂毒肽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常规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与常用抗生素相比较弱,但杀菌速率优于常规抗生素;其热稳定性较好,在50~90℃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受影响,但其抑菌活性在pH值为2和8的条件下表现不佳,且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耐受性表现较差。说明蜂毒肽在通过生化修饰结构、提高酶解抗性后,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养猪》2015,(3):17-18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苷对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黄芩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μg/m L,对链球菌的MIC为64μg/m L,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说明黄芩苷对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对链球菌的抑菌性较差,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16.
大蒜提取液具有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蒜提取物均为高度敏感,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50mg/mL和25mg/mL,MBC值也分别为50mg/mL和25mg/mL。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常用6味中草药煎剂及中药复方制剂,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所分离的3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为62.5 g/L.野菊花、连翘、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分别为15.7、31.3和31.3 g/L.金银花、连翘对无乳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为15.7和31.3 g/L.而复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连翘相对其它4个组方对3种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19株大肠杆菌的MIC值为8~16μg/m L,对25株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2~0.06μg/m L,对18株链球菌的MIC值为0.06~2μg/m L。大部分临床分离菌的MIC值与标准菌的相近,表明分离菌株对利福昔明较为敏感,提示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LL-37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2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肽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研究温度、pH和保存时间对LL-37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L-37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1.56和0.78μg/mL。热稳定性试验显示:重组抗菌肽121℃加热21 min、100℃加热3 h仍有较好的活性。酸碱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LL-37在pH 2.0~12.0时均具有一定的活性,pH 5.0~6.0时活性最好。此外,-20℃为此抗菌肽长期保存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利高霉素和液态有机酸对不同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利高霉素和液态有机酸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有机酸AFL、WD和利高霉素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并采用棋盘格法测定两种有机酸与利高霉素的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酸AFL和WD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均为0.078125%,利高霉素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6ug/mL、16ug/mL和8ug/mL;有机酸AFL和WD与利高霉素联合药敏试验表明:两种有机酸和利高霉素的相互作用为无关作用,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