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冰  杨君  杨宁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8):829-833
选用北京油鸡、隐性白鸡及杂交鸡(北京油鸡♂×隐性白鸡♀)为试验材料,相同条件下饲养14周,自出生起每2周采集1次腿肌和胸肌的肌肉样本,做常规石蜡切片,测定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结果表明:随着鸡的生长,肌纤维直径越来越粗,密度越来越小,直径和密度负相关极显著(P<0.000 1);并且不同品种肌纤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14周龄时,北京油鸡的腿肌肌纤维直径为42.89μm,杂交鸡是49.29μm,隐性白鸡的达56.93μm;而14周龄的腿肌肌纤维密度,北京油鸡达581.80根/mm2,杂交鸡是447.53根/mm2,隐性白鸡为349.87根/mm2;4周龄到14周龄,北京油鸡和隐性白鸡肌纤维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周龄同一品种的鸡,腿肌肌纤维直径大于胸肌,密度则小于胸肌;6周龄的隐性白鸡,腿肌和胸肌肌纤维直径分别是27.96μm和24.61μm,密度分别是1 557.50根/mm2和1 809.30根/mm2。在杂种优势率上,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没有随周龄而呈现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性变化,且波动比较大;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没表现出杂种优势,而偏向其隐性白鸡母本,表现出一定的母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肉鸡肌纤维与肉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选用地方鸡种白耳鸡、泰和鸡、黄羽肉鸡康达尔 12 8cs、石岐杂鸡、快长肉鸡AA鸡cs、蛋用鸡罗曼褐cs和矮脚黄鸡 7个鸡种 (系 ) ,在同样条件下饲养到 13周龄进行品味、肌纤维等性状测定。结果表明 ,地方鸡种白耳鸡、矮脚黄鸡肉质最好 ,石岐杂鸡、康达尔黄鸡 12 8cs次之 ;罗曼褐cs、AA鸡cs、泰和鸡肉质较差。白肌纤维直径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直径 ,其所占比例与肉质呈负相关 ,白肌纤维比例愈高 ,肉质愈差。肌纤维直径与鸡的体重大小没有关系。肌纤维密度和直径共同影响肌肉的蛋白质含量 ,且与肉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120日龄贵妃鸡、怀乡鸡和北京油鸡公鸡的腿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肉色大于贵妃鸡,贵妃鸡大于怀乡鸡,分别相差1.66和2.54,差异显著(P<0.05),pH差异不显著(P>0.05);贵妃鸡和怀乡鸡肌肉滴水损失大于北京油鸡,分别高出2.16%和2.59%,差异显著(P<0.05);北京油鸡肌纤维特性优于贵妃鸡,贵妃鸡优于怀乡鸡,直径分别相差0.68和 0.59 μm,密度分别相差373.67和142.07 根/mm2,差异显著(P<0.05)。3种鸡肌纤维直径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肉色、pH和滴水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三种优质肉鸡肌纤维特性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芦花鸡、北方黄鸡、青脚麻鸡三种优质肉鸡的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肌肉品质:三种鸡的肌肉肉色均正常,青脚麻鸡的剪切力显著比北方黄鸡和芦花鸡大,分别大9.18%、8.74%(P〈0.05)。品种间pH、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2)肌纤维特性:北方黄鸡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芦花鸡、青脚麻鸡低,分别低11.44%、13.71%(P〈0.05),而北方黄鸡的肌纤维密度分别比芦花鸡、青脚麻鸡高15.49%、20.12%,呈显著性差异(P〈0.05)。(3)相关性: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肌纤维直径与三种鸡的p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呈正相关(r=0.873),与芦花鸡和北方黄鸡的肉色呈正相关,与青脚麻鸡的肉色呈负相关关系。肌纤维密度与三种鸡的pH呈正相关,与剪切力呈负相关(r=0.864)。与北方黄鸡和青脚麻鸡的肉色呈正相关,与芦花鸡的肉色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放牧饲养条件下桃源鸡的屠宰性能及肌肉常规品质。选取同一批饲养的24只(公母各半)7月龄平均体重为(1.98±0.20)kg、符合品种标准的桃源鸡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结果:1桃源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分别为91.39%、71.54%、12.24%、18.17%;公鸡全净膛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2桃源鸡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平均分别为23.43%、2.50%、1.22%、72.34%;公鸡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3桃源鸡公鸡剪切力显著高于母鸡(P0.05);4桃源鸡胸肌、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平均分别为23.58、22.58μm,肌纤维密度分别为830.17、878.16根/mm2,公鸡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母鸡(P0.05)。由此可知,桃源鸡具有屠宰性能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肉品质好等特点,是一个优良的地方鸡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CAST基因作为影响鸡肌肉嫩度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优质鸡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鸡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结果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G—T),且在试验鸡群中检测出AA、BB和AB3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优质鸡肌纤维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ST基因的多态性对鸡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同日龄鸡群AA型个体的肌纤维密度高于AB型、肌纤维直径低于AB型,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AA与BB型、BB与AB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体重鸡群BB型个体的肌纤维密度高于AB型、肌纤维直径低于AB型,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AA与BB型、AA与AB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CAST基因对鸡肌纤维性状具有重要作用,推测可以利用该位点对鸡肌肉嫩度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J.Fris Jensen等(1982)研究认为鸡胸肌重依品种和性别不尽相同,肌肉重与肌纤维直径和长度有关。作者曾研究分析了芙蓉鸭 SR_(102)、SR_(712)和北京鸭等早期生长速度及其肉用性能,因此研究鸭肌纤维密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豁眼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肌肉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和肌纤维的密度,探讨不同鹅品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豁眼鹅胸肌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显著大于浙东白鹅、皖西白鹅(P< 0.05),而肌纤维密度表现为相反的趋势.豁眼鹅的腿肌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显著大于皖西白鹅(P< 0.05),而豁眼鹅的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皖西白鹅(P< 0.05).品种内不同性别之间部分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的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上.相关性分析表明,肌纤维的直径与肌纤维横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由此可知,不同品种间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同品种间不同性别间的肌纤维特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新桃源猪背最长肌肌肉组织显微结构观测结果:肌纤维直径40.32±2.33μm、肌纤维密度403.60±39.5N/mm2。红肌纤维占10.28%,肌肉的肌内脂含量3.95%。干物质26.93%。新桃源猪与长白猪肌纤维直径、密度、肌纤维、构成比例、肌肉脂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组织中肌肉脂的含量差异亦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新桃源猪肌纤维直径小、密度大,肌纤维构成中红肌纤维所占比例较大,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多汁。  相似文献   

10.
鸡肉是动物性蛋白质重要来源,随着我国肉鸡业的发展,鸡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肉类食品中仅次于猪肉,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鸡肉的化学组成和人体组织的成分很接近,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更好地了解优质肉鸡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特性,本实验对5个不同来源鸡种的肌肉常量化学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进行了测定。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随机选取南海联营种鸡场的南海麻黄鸡、江西鸡和来自某家禽育种公司的黄鸡(M系)、黄鸡…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是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产肉动物机体的40%,与畜禽的运动、发育及产肉能力等重要性状密切相关。骨骼肌是由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组成的多核肌纤维,肌纤维的数量、类型以及转变方式直接反映了个体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机体的生理状况,因而在选育工作中作为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被关注。对肌纤维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加快今后的选育进程,促进对近年频发的畜禽肌源性疾病的溯源与研究,从而缓解肌源性疾病对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对肌纤维的认识与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依照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对骨骼肌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与验证、肌纤维的类型与肉品质的关联分析以及模式动物的应用,挖掘出肌纤维发生发育以及再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分子,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注释。作者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对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的描述,并从分子层面对肌纤维胚胎期的发生发育以及出生后的再生修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提高肉用动物的产肉性能及培育高品质产肉动物新品种或新品系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白猪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3头本地大白猪4个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猪的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快肌纤维的表达在股二头肌中最多,其次为背最长肌和内脊肌,头半棘肌最少。慢肌纤维的表达在头半棘肌中最多,其次为内脊肌和股二头肌,在背最长肌中表达最少。通过对猪4种骨骼肌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在猪不同部位的肌肉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在营养限制期和补偿期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面积和密度的变化规律.选用蒙古羔羊(羯羊)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C组)、中等受限1组(R1组)、中等受限2组(R2组)、严重受限组(R3组),进行营养限制期60 d和补偿期90 d的羔羊生长试验.限制期4个组饲粮能氮水平分别为代...  相似文献   

14.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种类型。其中骨骼肌是畜禽最大的器官,约占畜禽身体质量的40%,它由大小、形状及肌肉收缩蛋白含量不同的肌纤维构成,对维持身体姿势、呼吸和体温调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肌纤维发育的各阶段,复杂的外在和内在机制共同调控着肌肉的发生,相关的信号机制在这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畜禽的骨骼肌是主要的肉产品来源,而肉质性状的改善也是每个畜禽场的重要目标,因此对肌纤维的发生及相关机制的全面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整合1987—2022年国内外肌纤维研究相关文献,对肌纤维的发生、类型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与畜禽肌纤维发育规律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并对目前畜禽肌纤维调控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蒙古马骨骼肌在运动和肉质方面的特点,本研究选取2匹5岁健康未调教的成年公马全身主要骨骼肌52块(2匹×26块)作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HE染色的方法得到26个部位骨骼肌形态、快慢肌纤维分布情况、肌纤维横截面积。因不同部位骨骼肌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肌肉组织分为5组(头颈部、前肢、躯干部、腹壁侧、后肢)分别进行统计。将其中对应的24个部位与前期得到的纯血马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比例进行分组比对。结果得到蒙古马全身主要骨骼肌的表型谱,其中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的慢肌纤维占比较低;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慢肌纤维占比达70%以上;且慢肌纤维占比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呈负相关。蒙古马骨骼肌慢肌纤维占比基本高于纯血马,前肢、躯干部差异极显著(P<0.01),后肢、腹壁侧差异显著(P<0.05)。其中蒙古马与纯血马在臂三头肌、臀中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慢肌纤维的差值大于50%。结果表明,蒙古马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具有耐力训练的潜力;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品质好,可为...  相似文献   

16.
钙蛋白酶系统对肉质嫩度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钙蛋白酶系统对嫩度决定因素——肌纤维的裂解原理以及μ-calpain和Calpastatin作为嫩度候选基因的作用原理,以期为通过钙蛋白酶系统增加肉质嫩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肌苷酸含量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广西黄”黄羽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饲喂水平为对照组的50%)肉鸡的骨纤维直径显著增大,密度减小,肌肉脂肪含量明显升高;肌肉肌苷酸、硫胺素含量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品种、体重和营养对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荣昌(RC)猪和杜×长×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对象,研究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与营养影响特点。结果表明: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规律较为类似,肌纤维直径随体重增加呈线性增长,而肌纤维密度则随体重增加呈乘幂方程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密度与直径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03)。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在20~50kg阶段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99),但在80kg,RC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DLY猪(P=0.0043),而RC猪的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DLY猪(P=0.0049)。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的生长规律较为类似,但不同品种的肌纤维直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湖羊肌肉营养特点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湖羊肌肉营养特点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初生、断奶、成年)湖羊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18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年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臂三头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逐渐增加,且成年羊与初生羔羊和断奶羔羊之间差异显著(P0.05)。湖羊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致呈增加趋势。在湖羊肌肉的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不同年龄湖羊的肌纤维直径均表现为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肌纤维密度均表现为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臂三头肌,且同龄湖羊3个部位之间的肌纤维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相同部位的肌肉,其肌纤维直径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肌纤维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且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初生羔羊与断奶羔羊的臂三头肌除外)(P0.05)。综上可知,湖羊肌肉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间存在差异,断奶羔羊肉营养更丰富,更具香、嫩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