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洛克与南阳黑猪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纯种南阳黑猪和杜洛克×南阳黑猪杂交猪各30头(公母各半),分2组,每组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析南阳黑猪和杜南杂交猪在胴体品质、肌内脂肪含量及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南阳黑猪,杜南杂交猪可缩短17.88%达100 kg体重所需日龄,眼肌面积提高2.06%(P0.05),背膘厚降低17.63%(P0.05),瘦肉率增加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降低6.06%(P0.05)。根据试验结果可推断:导入50%杜洛克猪血统在加快南阳黑猪生长速度的同时有望保留南阳黑猪肉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质优良的猪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长白猪和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系水力、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也检测了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等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松辽黑猪的肉色a*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肉色L*值和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1),失水率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5),其它肉质性状松辽黑猪与长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FASN基因和ACACA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猪种间有显著差异(p <0.05),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德保黑猪的市场推广,试验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80日龄德保黑猪5头、180日龄长白猪5头,测定胴体品质,并对德保黑猪与长白猪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德保黑猪屠宰率为(73.91±1.67)%,瘦肉率为(40.50±3.50)%,背膘厚度为4.7cm,眼肌面积为(23.50±2.43)cm~2。德保黑猪每100 g背最长肌样品中的能量和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Ca、Fe、Mg、Zn及Se等矿物质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肌苷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德保黑猪胴体品质优良,肌苷酸含量高,口感鲜美,矿物质元素丰富且钙含量高,同时能量及脂肪含量低,是一种健康食材。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9,(5)
为研究山西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选取30 kg左右的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各30头,按品种分为2组(山西黑猪组、晋阳白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进行驱虫和健胃后,开始正式试验,饲喂相同的饲粮,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体重达110 kg左右时全部屠宰,进行肉质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肉样的pH、L值(亮度)、b值(黄度)、系水力、剪切力最大值和眼肌面积、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a值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晋阳白猪(P0.05);山西黑猪与晋阳白猪不同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晋阳白猪癸酸、月桂酸、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反油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山西黑猪(P0.05);山西黑猪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山嵛酸、二十碳三烯酸、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胆固醇含量与晋阳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个地方品种都具备肉质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开发生产精品猪肉和极品猪肉的优良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五莲黑猪与杜长大猪的胴体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本实验随机选取25 kg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整齐的五莲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商品猪(杜长大猪)健康仔猪各20头,在同一个猪场中采取中等营养标准饲喂至约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五莲黑猪的屠宰率(75.40%)与杜长大猪(75.90%)差异不显著,而五莲黑猪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瘦肉率低于杜长大猪(P<0.01);在肉质性状上,五莲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1.93倍(P<0.05),肌肉水分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1),游离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1)。由此可见,五莲黑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但其在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优于杜长大猪。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巴民杂交猪肉质性能,试验选择体重110 kg的巴民杂交猪和大白猪商品猪各10头,进行肉色、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和部分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巴民杂交猪L*值和b*值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a*值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巴民杂交猪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肌内脂肪含量巴民杂交猪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17种氨基酸含量巴民杂交猪均高于大白猪,除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巴民杂交猪肉品质更加优良,营养丰富,能够满足目前人们对优质健康肉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屠宰重肥育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肥育猪屠宰重对胴体品质、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00、120、140kg的"杜×长×大"肥育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40kg组胴体重比100、120kg组高(P0.05);100kg组屠宰率显著高于120、140kg组;140kg组背膘厚、板油重显著高于100、120kg组(P0.05);140kg组亮度L*45min低于120kg组(P0.05),黄度b*45min低于100、120kg组(P 0.05),其他肉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屠宰重的背最长肌眼肌面积、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以及水分、肌内脂肪、粗蛋白质、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屠宰重的增加,脯氨酸显著增加(P0.05),140kg组羟脯氨酸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氨基酸和肌苷酸无显著变化(P0.05);屠宰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存在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回归关系(P0.01),与胴体重、背膘厚、板油重、红度a*48h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屠宰率、b*45min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知,屠宰重对100~140kg杜长大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胴体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豫西黑猪屠宰性能、肉品质等遗传性状,以及与河南地方猪确山黑猪间的差异,本研究挑选相同条件下健康的豫西黑猪(120.28 kg±6.96 kg)和确山黑猪(117.80 kg±8.76 kg)各8头,按相关规定开展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测定,即对豫西黑猪与确山黑猪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屠宰性能(胴体重、胴体长、皮率、骨率、屠宰率等)、肉品质(肉色、大理石纹、pH、肌内脂肪、粗灰分等)、血液指标(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等)及两种猪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豫西黑猪体长、胴体长、皮率和头重均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背膘厚、瘦肉率、脾脏重、心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1;P0.05)。在肉品质方面,豫西黑猪大理石纹评分、pH_(45 min)、pH_(24 h)、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P0.01),但水分和磷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在血液指标方面,豫西黑猪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压积均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但其他指标与确山黑猪无明显差异(P0.05)。豫西黑猪精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甘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综上所述,豫西黑猪和确山黑猪在体尺指标、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屠宰性能方面豫西黑猪稍优于确山黑猪,均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种猪的胴体及肉质性状表现。选取健康、体重30 kg左右的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母猪各12头,按品种(品系)分成4个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3天。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结果表明(1)长白组皮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组(P<0.05);大白组体长最长,胴体直长显著高于长白组和杜洛克组,胴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杜洛克组后腿比和皮率最高,后腿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皮率显著高于长白组和大白组(P<0.05),背膘厚最低,显著低于长白组(P<0.05);巴克夏组瘦肉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脂肪率最高,显著高于大白组和杜洛克组(P<0.05)。(2)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宰后1小时和24小时背最长肌pH值均以巴克夏组最高(P<0.05)。宰后1小时的L*值,大白组最低,其次是巴克夏组和长白组,杜洛克组最高,各组间的L*值、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小时的L*值,长白组最高,并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间的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美系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胴体性状表现相近且优于巴克夏猪,而巴克夏猪的肉质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20只35天断奶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桑叶粉的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15%(试验Ⅰ组)、20%(试验Ⅱ组)、25%(试验Ⅲ组),试验期为35天。结果显示:对照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腿肌L*值和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失水率和剪切力均小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b*值和pH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水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背肌和试验Ⅱ组腿肌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桑叶粉对于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且以15%~20%添加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 kg左右的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各10头屠宰,测定其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长白猪胴体直长比杜洛克高3.31%(P0.05),平均背膘厚大约克比长白低27.48%(P0.01),胴体瘦肉率以杜洛克猪最高(61.17%),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3.49%(P0.05)、4.44%(P0.05)。杜洛克a值最高(15.30),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12.58%(P0.01)、11.76%(P0.01);a24值杜洛克比长白高7.27%(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以杜洛克最小(3.15 kg),分别比大约克及长白猪低25.36%(P0.05)、24.28%(P0.05);肌纤维直径以长白猪最细(70.30μm),比杜洛克低1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以杜洛克猪最高(2.13%),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65.12%(P0.01)、19.66%(P0.05),长白猪比大约克猪高37.98%(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圈养和放养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以及肉质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用30头(99.0±3.0)kg去势松辽黑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试验期75 d。结果表明:与圈养组相比,放养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放养组的胴体重和瘦肉率分别显著提高了5.42%和6.06%(P0.05),背膘厚度显著降低了11.95%(P0.05);放养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提高(P0.05),含量达4.03%;剪切力明显降低了2.84%(P0.05);放养组肉质中铅、砷、铬、镉的平均含量较低,且含量远远低于国家猪肉卫生标准。综上可知,适当的林下放养增大了松辽黑猪活动空间,改善了生长环境,促进了猪只快速生长,提高了屠宰性能,提升了猪肉品质,降低了肉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添加高比例发酵红薯替代部分精料对高坡黑猪育肥猪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影响,选择6月龄、体重(62. 4±3.5)kg高坡黑猪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组饲喂70%发酵红薯+30%全价日粮,对照组饲喂全价日粮,进行120 d饲喂试验,然后屠宰进行生长性能、胴体肉质指标测定。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猪生长性能,试验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1.53%(P0.05);对猪胴体性状也有显著影响,试验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对照组13.41%(P0.05),眼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8.25%(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肉色红度值,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高坡黑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效益,但对肉质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比松辽黑猪与引入猪种猪肉品质间的差异,试验以松辽黑猪、巴克夏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杜长大三元猪及长大二元猪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测定嫩度、熟肉率、压榨水分、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pH24 h值、初水分、肌内脂肪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的肉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黑猪肌内脂肪最高(2.89%),巴克夏猪离心失水率最低(13.72%),长大二元猪滴水损失和L*值最高(4.86%和58.46),杜长大三元猪初水分最低(67.91%)。肌内脂肪与p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压榨水分和离心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各指标通过降维处理后得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8.143%,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该成分与肌肉系水力相关,大白猪、长大二元猪第1...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5,(5)
文章比较研究了杂种黑猪(长白山野猪×莱芜猪×杜洛克猪)和外三元杂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的肉质性状,测定了肉色、大理石纹、p H24、嫩度、保水性(失水率、汁液损失、贮藏损失、蒸煮损失和熟肉率)、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杂种黑猪肉的L*值、a*值、熟肉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5);外三元杂种猪肉的失水率、汁液损失显著高于杂种黑猪肉(P0.05);杂种黑猪肉的p H24极显著高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1);杂种黑猪肉的亚油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1);大理石纹、嫩度、贮藏损失、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等指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杂种黑猪的肉质优于外三元杂种猪,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舍饲与放牧条件下藏猪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对藏猪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舍饲(10头)和放牧(8头)饲养的藏猪共18头,于300日龄左右屠宰,并测定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舍饲组藏猪活体重、胴体重、活体背膘厚及屠宰后背膘厚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头、肾、胃、皮重率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肝重和花板油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组藏猪肉色评分均为3分左右,属于优质猪肉。综上表明,舍饲可提高藏猪的个体体重和胴体重,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改善肌肉嫩度。考虑到放牧饲养藏猪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建议在推广藏猪舍饲模式的同时,可以适当放牧,保持藏猪原有的习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对广益黑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105 kg左右的健康广益黑猪30头,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02%和57.41%,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分别为1.75%和3.09%。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广益黑猪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平均背膘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肌内脂肪与大理石纹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P0.01),二个指标间线性模型Y=0.037+0.98X,决定系数R~2为0.9141,模型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具有良好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