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对2009~2010年分离自华南地区的41株副猪嗜血杆菌野生菌株及15株参考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的鉴定。利用BioNumerics 5.1软件对所有菌株的ERIC-PCR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株具有不同血清型的参考菌株均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41株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野生分离株则具有26个不同的指纹图谱,该方法对所有56株副猪嗜血杆菌的鉴别率为0.984。由此可见,ERIC-PCR分型方法具有较好种间的鉴别能力,可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分子手段。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分型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7株副猪嗜血杆菌产生28种不同的指纹图谱,分离自同一猪场和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指纹图谱,不能进行血清分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应用该方法可得到充分区分,证实副猪嗜血杆菌ERIC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ERIC-PCR方法是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规律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部地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方法,在对15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参考株鉴定获得15种不同ERIC-PCR指纹的基础上,对分离自中国东南部发生Glasser's病的不同猪场的111株副猪嗜血杆茵进行了指纹鉴定.结果显示:111株分离株显示出23种指纹图谱,前3种最流行的指纹图谱为ERIC-PCR X X(20/111),X X ⅢⅠ(9/111)和Ⅳ(8/111).且在111株分离株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分别表现出不同种类的指纹图谱.该试验表明,ERIC-PCR方法可适用于对某一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基因型的鉴定;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副猪嗜血杆茵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已广泛存在并具有多样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分型的可行性,对分离自广西地区不同猪场的2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型研究.结果发现,22株分离株显示出12种指纹图谱,可以区分无法进行血清分型的菌株.表明ERIC-PCR可适用于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5.
6株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的PC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肠道菌基因闻重复一致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ERIC-PCR和RAPD技术,研究了副猪嗜血杆菌6个分离菌株的指纹图谱和DNA多态性。结果表明,6个分离株的PCR指纹图谱与15个标准血清型指纹图谱相比较可分辨出4种血清型;6个分离株的RAPD研究结果均表现出多态性。有意义的是,6个菌株的多态性DNA片段也能明显将其分为4种类型的副猪嗜血杆菌,与特异性引物PCR结果相一致。该研究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和该菌的分子分型快速诊断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北部部分规模化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分离株的基因型,本实验采用ERIC-PCR方法结合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来源不同的12株H.parasuis进行分子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2株分离株分别位于4个聚类中,各个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并且含有长度为1 000 bp的相同条带,相同血清型的分离株在其分子指纹聚类上均位于同一个分支中.试验结果表明基于ERIC-PCR的分子指纹聚类分析结合传统的琼脂免疫扩散法可以准确地对不同分离株H.parasuis进行分型.试验结果显示H.parasuis在该地区广泛存在并具有多种不同的基因型,同时为该地区H.parasuis的免疫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贵阳市花溪区麦坪镇某猪场仔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对送检的2头病猪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料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应用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分离细菌进行分型鉴定,运用DNAStar软件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菌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且相似性为97.4%~100%,其中与血清5型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进化关系最近;分离菌株对利福平、头孢氨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综合分离细菌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实验结果,确定分离菌株属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镇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患病仔猪的肺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85份,采用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从85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48株副猪嗜血杆菌;48株副猪嗜血杆菌具有7种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和12型为流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0%和31.3%; 48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50.0%~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2.5%~25.0%之间。说明该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复杂,且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HPS)现地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其进化来源,本研究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分型和外膜蛋白(OMP)分型技术对采集自3个猪场的24株HPS分离株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以ERIC-PCR法分析24个分离株共产生10种DNA指纹图谱,依次分别包含5株、3株、1株、7株、1株、2株、1株、1株、2株和1株分离株.其中一个猪场的分离株仅为图谱Ⅰ和Ⅱ,另外两个猪场分别为图谱Ⅲ、Ⅳ、V和Ⅵ、Ⅶ、Ⅷ、Ⅸ、X.试检测结果表明同一猪场存在的菌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并且不同猪场流行的基因型不同.采用OMP分型也表现出与ERIC-PCR分型一致的结果.因此,ERIC-PCR和OMP分型均可以用于HPS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浙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流行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免疫防控能力,本研究对HPS分离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HPS在含有2%小牛血清和16μg/mL NAD的TS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TS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h~18 h后,活菌数达到峰值;6个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2.03×109、5.3×109、1.34×1010、7.0×109、1.17×1010和1.62×109;可在感染HPS豚鼠的心血中分离到该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分离株与4型、5型和9型标准菌株图谱一致,但有2个分离株与15个血清型标准菌株图谱不吻合。研究提示浙江地区内HPS的散发、流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细菌血清型复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