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coR Ⅰ酶切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株Tk-/gE-/LacZ 基因组,与含有猪2型圆环病毒(PCV2)ORF2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IEORF2共转染IBRS-2细胞.收集病变细胞,经空斑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新的重组病毒Tk-/gE-/ORF2 .用Southern blot杂交证明该重组病毒构建正确,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证日月该重组病毒可表达PCV2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Cap蛋白.重组病毒在IBRS-2细胞上连续传15代后,遗传稳定.该重组病毒在IBRS-2细胞上增殖滴度为10-7.1 TCID50/0.1mL,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滴度为10-4.8 TCID50/0.1mL,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滴度为10-6.8 TCID50/0.1mL.  相似文献   

2.
通过蚀斑克隆技术从原有弱毒疫苗株中筛选到一株高增殖力弱毒株LY-1株,其在Marc-145细胞上TCID50达107.85/mL,显著高于原始毒株及同期克隆到的其它毒株,且在细胞上传代50代效价依然稳定。对妊娠母猪及断奶仔猪均安全。  相似文献   

3.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JD1 、JD2 、NB变异毒株直接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致弱。 3个毒株2 1代和 3 5~ 3 8代细胞毒分别连续回归鸡体 5代。结果表明 ,IBDV JD1 株 2 1~ 3 5代、JD2 株 3 7代、NB株 3 8代细胞毒对雏鸡已基本失去致病力 ,是毒力相对稳定的弱毒株。 IBDV JD1 、JD2 、NB变异株弱毒以 3 0 0 0TCID5 0 、50 0 0 TCID5 0 、1 0 0 0 0 TCID5 0 、1 50 0 0 TCID5 0 4个不同免疫剂量免疫 SPF鸡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 ,JD1 、NB毒株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 B87、Bursine3毒株疫苗 ,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JD1 、NB毒株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 50 0 0 TCID5 0 、3 0 0 0 TCID5 0 。抗体消长规律表明 ,JD1 株疫苗一次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为 2 1 4d,最低有效中和抗体保护效价为 1∶ 4 0 71。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测定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上的差异,将ALV-J传染性克隆r NX0101株同一病毒保存液以10倍梯度稀释后按照常规方法分别接种已长满DF-1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96孔板,维持7 d后取所有细胞培养上清以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p27抗原,细胞固定后以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确定病毒感染孔后按照Reed-Muench法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在两种细胞上的TCID50。结果显示,ELISA法测定该病毒在DF-1细胞和CEF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5.4TCID50/0.1 m L和10-4.666TCID50/0.1 m L,而IFA法测定该病毒在DF-1和CEF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6.333TCID50/0.1 m L和10-5.2TCID50/0.1 m L。结果表明,IFA比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且ALV-J在DF-1细胞上复制能力比CEF更强,在DF-1细胞上测定ALV-J的TCID50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北京地区猪轮状病毒感染,不仅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威胁到肉食品和人类的安全。取胶体金抗原检测为阳性的2头哺乳仔猪病料用Marc-145细胞培养,分离到1株轮状病毒,连续盲传至4代出现细胞病变,用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噬斑纯化,挑取单克隆病毒株扩大培养后,将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7 d后,应用Reed-Muench法计算轮状病毒TCID50为106.6/0.1 mL,用感染细胞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轮状病毒粒子,为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活疫苗CH-1R株的产量和疫苗的质量,本实验探索了PRRSV活疫苗CH-1R株在MARC-145细胞中大规模生产培养的最佳条件。将CH-1R株分别在3L和10L转瓶培养的MARC-145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分析CH-1R株在不同接种病毒量和不同接种病毒时间的TCID50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L和10L转瓶中,病毒的TCID50最高可达到107.0TCID50/mL以上。CH-1R株通过转瓶在MARC-145细胞中大规模增殖,为PRRSVCH-1R株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Marc145细胞从云南某猪场分离到两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将其命名为YN-1和YN-2。分离株在Marc145细胞上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其滴度为10-3.6/0.1 mL。PCR方法对NSP2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株缺失了90个核苷酸缺失,NSP2基因符合强毒特征。对分离株ORF5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进行同源性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两株PRRSV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小分支上,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9.5%,与山东株JN-HS、河南株Henan-1及越南株347-T-KSA位于同一个小分支上,其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2%~99.8%,与国内经典毒株Ch-1a和VR-2332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4.4%~94.5%,与国内其它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9%,均属于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慢病毒表达技术将稳定持续抑制PRRSV复制的shRNA导入Marc-145细胞,建立稳定表达靶向抑制PRRSV复制的shRNA的Marc-145阳性细胞克隆,并从细胞模型水平阐明抑制PRRSV复制的关键靶基因的干扰效果。采用LR重组技术,将pENTR/U6/Nsp9-4、pENTR/U6/Nsp9-6及pENTR/U6/-CON分别与pDEST载体进行LR重组,获得表达骨架,重组后的表达载体在转染试剂介导下与已经优化的辅助质粒Vira PowerTM Packaging Mix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获得慢病毒样粒子,并用其感染Marc-145细胞,杀稻瘟菌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通过PCR、CPE、TCID50、Real-time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分别验证上述细胞株的稳定整合以及其表达的shRNA对PRRSV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优势干扰序列和无关序列被稳定整合在靶细胞基因组上,无论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免疫荧光产生情况、致细胞半数感染量还是实时定量分析相对表达量,与正常Marc-145和整合有无关序列的两株阴性对照细胞相比,整合有NSP9-4和NSP9-6的两株细胞由于表达了靶向抑制PRRSV复制的shRNA,PRRSV对其易感性降低,而且差别显著,分别将其命名为Marc/pU6/NSP9-4和Marc/pU6/NSP9-6。经验证,本研究成功构建两株稳定表达靶向抑制PRRSV复制的shRNA细胞——Marc/pU6/NSP9-4、Marc/pU6/NSP9-6,同时获得一株表达无意义shRNA的Marc/pU6-CON辅助细胞,该细胞表达的shRNA具有明显抑制PRRSV复制的功能,不仅可以从细胞模型水平阐明抑制PRRSV复制的关键靶基因,也为PRRS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以及对机体的致病机制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及UL43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某猪场发病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该毒株能在Vero、MDBK、PK15、ST、MDCK、BHK21、Marc145、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通过蚀斑克隆对其进行纯化,克隆毒株在Vero细胞上为3.0×107TC ID50/0.1mL。该病毒在Vero细胞上连传15代,其TCID50变化很小。病毒对5-溴脱氧尿核苷、氯仿敏感。用该病毒接种家兔和仔猪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gE-ELISA检测接种分离毒的仔猪血清,伪狂犬病毒(PRV)抗体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110~140 nm的典型疱疹病毒粒子。上述结果表明分离株为PRV,并命名为SE株。根据已发表的UL43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分离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目的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结果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PRV毒株(Becker、Ea)的UL4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