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3月中旬,吉林省的镇赉、扶余等十几个市县相继暴发了与马流感相似的疾病。采集了20份急性病马的鼻腔分泌物通过鸡胚分离出8株病毒,用已知标准马流感阳性血清与之做血凝抑制试验,确诊为甲_2型马流感病毒,和毒株A/Equi-2/迈阿密/63一致。用所分离的毒株A/Equi-2/吉牧站/89—1”和甲_2型标准马流感毒株为抗原,以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查了疫区34份马血清,均获得一致结果。二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急性期和恢复期病马血清的抗体滴度增长4倍以上。进一步证实此次流行的是由马甲_2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马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检测马红球菌(R.equi)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对致病性R.equi的标志性抗原毒力相关脂蛋白A(VapA)进行融合表达,并以纯化的VapA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R.equi血清Vap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仅与马VapA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H3N8马流感、马鼻肺炎、马传染性贫血抗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并且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以应用于我国马群R.equi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为我国马病防控平台提供基础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马流感血清学ELISA诊断方法,本研究以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通过SPF鸡胚培养和增殖,收取含病毒尿囊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检测H3N8亚型马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佳抗原稀释度7μg/mL,封闭液5%脱脂乳,血清稀释度1∶100,二抗稀释度1∶10000,稀释液PBS(pH7.4),血清反应时间1.5h,二抗反应时间1h。通过本方法对55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结果比较,证明本方法特异、敏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适于马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检测环境中马红球菌(R.equi)的方法,本研究以非致病性R.equi ATCC6939以及致病性R.equi毒力相关脂蛋白A(Vap A)分别免疫家兔,制备了兔抗非致病性R.equi多抗与兔抗致病性R.equi Vap A蛋白多抗,并以其作为检测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R.equi菌落印迹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R.equi并可区分致病性与非致病性R.equi;其R.equi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均明显优于R.equi的PCR鉴定法。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全国部分地区马场土壤样本的初步调查表明R.equi在部分地区马场土壤中普遍存在,然而未检测到致病性R.equi。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我国马场环境中R.equi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马病防控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为中国现代育马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具有流感临床症状的病马组织经处理后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流感病毒。该病毒经鸡胚接种7代后,出现稳定的对鸡红细胞凝集效价,效价为25,能被H3亚型血清中和,与H1、H5、H7、H9亚型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对HA基因及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与马流感病毒H3亚型同源性最高,NA基因与马流感病毒N8亚型同源性最高,判断该病毒属于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命名A/EQ/Guangxi/01/09。  相似文献   

6.
一、病原 能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复杂,主要有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equi)、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马链球菌类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subsp equi similis)以及兰氏分群中D、E、L群的链球菌等.尽管在临床上也常常能分离到其它的链球菌,但我国流行的主要病原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7.
鸡流感病称为禽瘟疫、真性鸡瘟。病原为正粘液病毒,可分为A、B、C三型,A型可感人、马、猪、鸟类,B型和C型仅感染给人。1924年—1925年日本的千叶、东京、琦玉地区有该病报告,发病时分离到鸡流感病毒,为A型H_7N_7鸡流感病毒。1929年局部地区又有发病报告。1983年春,美国以宾夕法尼亚州南部为中心,还有新泽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曾流行鸡的呼吸道病,经检查多数地区病原为A型H_5N_2亚型流感病毒,加利福尼亚州的病原为A型H_5N_3流感病毒。由于流行初期的病原毒力较弱,仅表现呼吸道症状,产蛋减少,食欲减退,没有鸡倒毙。当病流行10个月后病原的毒力增强,死亡率到达20—70%。病鸡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病原 能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复杂,主要有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equi)、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马链球菌类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equisimitis)以及兰氏分群中D、E、L群的链球菌等。尽管在临床上也常常能分离到其它的链球菌,但我国流行的主要病原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9.
马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呼吸道卡他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有发生马流感的报导。Jacguet A等(1987)报导,法国1979、1983、1985年马流感大流行,分离到流感病毒。Nerome K报导(1987)由美国、巴西、日本、英国、罗马尼亚、瑞典、瑞士等国获得17株马流感病毒株。Uppal·P·K等报导(1987)印度1987年1月发生马流感,经病毒分离证实为A/马—2型流感病毒。据殷震等(1987)资料,马甲1型流感发生于瑞  相似文献   

10.
鸡流感于十八世纪在世界上流行过,后来局部地区时有发生。鸡流感病毒有A、B、C三型,A型可感染人、马、猪、鸟类,B型和C型仅感染人。A型流感病毒由于结构不同,区分为多种亚型,故对动物感染也有差异。日本于1924~1925年千叶、东京、埼玉地区有该病报告,发病时分离到鸡流感病毒,并一直保存着这种病毒,后经研究查明为A型H_(?)N_(?)鸡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春我国西宁市附近暴发了马流感。本试验从现地典型发病又未经治疗的马采集了鼻甲、鼻分泌物、脾、咽、血液,用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传代,进行病毒分离。最后从脾和鼻甲粘膜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凝试验和电镜检查,证明是马流感病毒,经标准毒株和抗标准毒株亚型抗血清以及现地采集的耐过马血清交叉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证明该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A2亚型,命名为A/马-2/西宁/94。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夏至1975年春,我国部分省市发生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的大流行,并从病马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鉴定为马甲1型。这次马流感流行,国内有“未过长江”之说。河南、湖北两省的流行情况尚未见报道,仅驻河南部队在1974年冬曾报告有马流感流行。为了查清两省马流感的流行情况,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982年我们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对河南、湖北两省马流感HI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流行性感冒(Equine influenza,EL)简称马流感,是由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10d,多在感染3—4d后发病。马流感病毒引起马、驴、骡等马属动物发病,无年龄、性别和品种差别,病毒传染很广,以前未发生过马流感疫情的澳大利亚,2008年也报道发生马流感疫情。病畜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此病也可通过空气、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感染,配种也是此病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极为迅速,由于病畜感染以后能获得长时间的免疫,因此,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东猪流感病毒(SIV)的流行变异情况,2010年11月从广东某规模猪场采集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60份,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1株猪流感病毒,通过流感分型RT-PCR和HI试验鉴定为H3N2亚型SIV,命名为A/swine/Guangdong/L22/2010(H3N2),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及相似性分析发现,该分离株有低致病性流感分子特征,该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连同最近广东猪群流行的流感毒株与2000年前后H3N2人流感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遗传演化显示,该病毒分离株可能是由1999年人源H3N2流感病毒A/Moscow/10/99(H3N2)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5.
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是由马甲型正粘病毒的两个亚型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传染病。早在第10世纪就有报道。但确切的报道是 Savinova 于1956年在 Praque 首次从病马体中分离到甲型马流感病毒,并定名为马甲_1型病毒(A/马/布拉格/1/56)。1974年至1975年,我国的一些省份也暴发了马流感,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为马甲_1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岔口驿马产区内马腺疫(equine strangles)和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 ER)流行情况,保障岔口驿马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特进行血清学调查。按随机采样方式,采集甘肃省天祝县16个乡镇的岔口驿马血清510份,用ELISA方法进行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S.equi)和马疱疹病毒(Equine herpesviruse, EH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510份马血清中检测出S.equi抗体阳性血清73份,总阳性率为14.31%;检测出EHV抗体阳性血清66份,总阳性率为12.94%。其中,1岁龄以内马匹S.equi和EH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8.33%,1岁至3岁龄马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19%、14.04%,3岁至5岁马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3%、14.67%,5岁以上马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13.33%,且存在同时检测出S.equi和EHV抗体阳性的情况,混合抗体阳性率为6.27%。岔口驿马产区应针对马腺疫和马鼻肺炎,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南京地区猪流感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2月~5月期间从南京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组织样品共690份,常规无菌处理后进行RT-PCR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9日龄~11日龄SPF鸡胚分离猪流感病毒(STV).对分离株进行血凝试验、EID50测定、HA及NA基因测序分析和感染小鼠及猪体试验.结果有18份样品RT-PCR显示为SIV阳性,但只有一株可在SPF鸡胚中稳定增殖.该病毒分离株具有凝集0.5%鸡红细胞的活性,EID50为10-6.32/0.1 mL,基因测序显示其HA、NA基因片段均与09年H1N1型流感流行株A/California/04/2009 (H1N1)高度同源,将其命名为A/Swine/Nanjing/50/2011 (H1N1).小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可引起小鼠死亡(3/10),猪体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分离株还能够引发猪体明显的流感症状及肺部病变.该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A、NA基因序列分析为进一步调查SIV的流行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马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成功扩增出了我国马流感病毒青海株(A/Equine/Qinghai/1/94)NA基因,将片段连接到PGEM—T-easy载体并转化DH5a,提取阳性菌落的质粒经EcRol酶切和PCR鉴定其大小均为1.4Kb左右,对其测序并构建NA基因进化树。经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马流感病毒青海株与A/Equine/Alaska/1/91、A/Equim/Tennessee/5/86和A/Equine/Algiers/72等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率为98.2%—97.4%;与我国马流感吉林株(A/Equine/Jilin/1/89)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率仅为72.0%;而与H7N7亚型马流感病毒A/Equine/Prague/1/56核苷酸同源率仅为38.0%。  相似文献   

19.
用重组蛋白作为ELISA抗原对青海地区马的上属小巴贝斯原虫[b(.Th.)equi]和马巴贝斯原虫(B.caballi)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对所收集的317份马属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检出B(.Th.)equi阳性血清16份,B.caballi阳性血清11份。结果初步说明我省的马属动物群中存在马巴贝斯原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马流感能引起马属动物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已知仅存在H7N7(马流感病毒1型)、H3N8(马流感病毒2型)两个亚型,目前仅H3N8亚型毒株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马流感流行和暴发。采用A型及H3亚型特异性RT-PCR技术,检测云南疑似马流感病例鼻腔棉拭子样品;H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发现云南马流感病毒与已知代表毒株血凝素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介于91.2%~99.2%和89.5%~98.4%,属于美洲谱系(American lineage)佛罗里达亚谱系(Florida sub-lineage)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