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M9905株VP1、VP2基因分别或同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DUAL中,然后转化到DHIOBAC感受态细胞中与Bacmid杆状病毒穿梭载体进行转座重组,最后将重组子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分别或同时含VP1、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rBacVP2及rBacVP1—2。PCR扩增结果证实VP1、VP2基因重组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SDS-PAGE电泳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VP1、VP2基因在重组病毒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8):88-92
从GenBank下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根据昆虫细胞偏爱密码子对IBDV VP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化学合成优化后的VP2基因序列,然后构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Tri Ex-4-VP2,构建成功的重组杆状病毒pTri Ex-4-VP2转染sf9细胞,制备病毒原种,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VP2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细胞感染Bac-VP2后,其细胞裂解蛋白在58 ku附近有1个条带,且该条带与IBD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VP2基因能在Sf9细胞中表达;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中,2次免疫重组VP2蛋白后能诱导14日龄SPF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保护率为60%。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IBDV VP2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61-2067
为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P2DNA疫苗的免疫效力,将优化合成的IBDV VP2与Gallus Akirin2串联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TriEx-4,获得重组质粒pVP2-Akirin2。体外转染293T细胞,提取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58 000和35 000附近各有一蛋白条带,分别能与鸡IBD阳性血清和兔Akirin2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将pVP2-Akirin2与同期构建的pVP2对照质粒分别免疫SPF鸡,加强免疫2周后,攻IBDV BC6-85强毒,4d后统计保护率,并监测免疫过程中血清IBD抗体滴度和IBDV中和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SPF鸡二免后14d,pVP2-Akirin2组血清IBD抗体滴度和IBDV中和抗体滴度均极显著高于pVP2组(P<0.01),且对IBDV强毒株BC6-85攻击的保护率为75%,高于pVP2对照组(55%)。结果表明:Gallus Akirin2基因对IBD VP2DNA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RT—PCR方法扩增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通过克隆、转化得到重组穿梭载体Bacmid—VP60,用此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重组病毒rAcV—Bac—VP60,经RT—PCR、IFA、SDS-PAGE、Western blotting、HA和HI鉴定,结果显示重组VP60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在不加任何佐剂的情况下,用表达的蛋白免疫3月龄非RHD免疫兔,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兔体内可产生抗RHDV抗体,抗体血凝抑制效价为2^6~2^7,该抗体可以抵抗血凝效价为2^10致死剂量RHDV强毒的攻击,本研究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鸡传染性贫血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分别克隆到转移载体p Fast Bac HTA中,再将其分别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相应的重组表达载体,转染昆虫细胞Sf21获得含有VP1、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v Bac-VP1、v Bac-VP2,应用悬浮培养的Sf21细胞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VP1、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动物试验进一步证实,重组蛋白免疫SPF鸡可产生ELISA抗体,提示杆状病毒表达的VP1、VP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孙朋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6):1840-1846
本试验旨在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进行表达研究。RT-PCR扩增F基因,将其克隆到pFastBac HT A载体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碱裂解法提取阳性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含F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72 h后,进行SDS-PAGE电泳、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SPF鸡,间接ELISA测定抗体滴度,攻毒保护试验检测重组F蛋白保护性。结果显示,F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能够特异性表达,该蛋白诱导了高滴度的NDV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F蛋白免疫组攻击保护率达到9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为ND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RT-PCR方法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JS株中扩增出VP2基因,并克隆入T-easy载体。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IBDVJS株的VP2基因与国际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随后将VP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 ),构建成功真核表达质粒pcD-VP2,pcD-VP2体外转染COS-1细胞,能在COS-1细胞中表达。利用pcD-VP2质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雏鸡免疫14d后在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pcD-VP2的真核表达质粒二次免疫诱导鸡产生对IB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67%,这一结果提示VP2基因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力,将IBDV VP2、鸡Akirin2和鸡GM-CSF三基因编码区串联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riEx-4上,用构建的pT-VP2-Akirin2-GM-CSF重组质粒体外转染293T细胞,然后提取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在58、35、22ku附近各有一蛋白条带。用pT-VP2-Akirin2-GM-CSF免疫SPF鸡,加强免疫2周后,攻IBDV BC6-85强毒,4d后统计保护率。结果发现,注射14d后,pT-VP2-Akirin2-GM-CSF质粒免疫组血清中能检测到特异性IBDV抗体和IBDV中和抗体,第28天,该组鸡的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该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VP2-Akirin2-GM-CSF三基因串联DNA疫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CpG寡核苷酸对IBDV V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蛋白基因表达质粒DNA为免疫原,以CpG的寡核苷酸(CpG-0DN)为免疫佐剂,肌肉注射于14日龄SPF鸡,1周后加强免疫1次,2次免疫后15d和21d分别测定血清ELISA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d用IBDV99儿强毒株攻毒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1)VP2基因重组质粒DNA与CpG共同免疫组的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重组质粒免疫组;(2)IBD弱毒苗与VP2重组质粒免疫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重组质粒免疫组,且比VP2基因重组质粒DNA与CpG共同免疫组略高;(3)VP2基因重组质粒DNA与CpG共同免疫组及IBD弱毒苗与VP2重组质粒免疫组可明显降低IBDV强毒攻击后引起的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由此表明,CpG寡核苷酸对IBDV VP2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1型鸭肝炎病毒E53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VP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pFastBacTMHTB载体,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VP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结果表明VP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能够与兔抗1型鸭肝炎病毒VP1蛋白多抗血清和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在昆虫细胞中表达VP1蛋白为VP1功能的研究及鸭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提供了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Gx(超强毒株)、F9(中等毒力毒株)、Gt(弱毒株)遗传背景高度相似,但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为研究不同毒力毒株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本研究将IBDV Gx、F9、Gt毒株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克隆入pGBKT7载体,分别构建了诱饵载体pGBGxVP2、pGBF9VP2和pGBGtVP2。经Matchmaker Gold Yeast Two-hybrid System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的3个诱饵载体均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深入研究IBDV与宿主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将克隆到pUC119中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B基因,通过EcoRI位点克隆至杆状态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成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rpVLgB,将rpVLgB转移载体质粒与杆状态病毒DNA(Bac-N-Blue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3轮蚀斑纯化,获得重组病毒并命名为rpVL-ILTVgB。PCR方法鉴定证明gB基因正确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Dot-ELISA结果均表明gB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保获得表达,表达的gB蛋白将作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亚单位疫苗和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完整的PCV2 ORF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转移载体pFastBac1TM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ORF2,再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发生转座反应,通过抗性及蓝白斑筛选获得含有ORF2基因的重组杆粒,通过Cellfectin转染试剂介导将重组杆粒DN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该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可被PCV2阳性血清识别,这为进一步研究PCV2亚单位疫苗及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小反刍兽疫病毒全长cDNA中对血凝素蛋白H基因进行特异扩增,回收PCR产物分别连接于T载体酶切及测序分析后,将其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转移载体pFastBacHT,经重组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传3~4代,分别收获细胞上清及沉淀用于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重组H蛋白的检测,用抗His蛋白单抗在细胞中检测到H标签蛋白,单抗在细胞及上清中检测到大小为46 ku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将CalL-1β基因整个编码区cDNA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HTb-CaIL-1β,转座到宿主菌DH10 Bac中,在Kan+/Gm+/Tet+/X-gal/IPTG LB平板上筛选白色菌落,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即为穿梭载体Baemid-CaIL-1β,转染Sf9细胞...  相似文献   

16.
利用PT-PCR方法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DB株的核蛋白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DB株IBV的核蛋白基因长度为1230bp,编码蛋白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已发表的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发现DB株与澳大利亚群毒株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pBlue-DB-N,将其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过3轮蚀斑纯化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DB-N。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的结果表明DB株IBV核蛋白基因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原Sf9昆虫细胞内获得表达,融合蛋白最大表达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19.4%左右。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的致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成功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通过SPF鸡胚的快速培育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致弱,揭示了vvIBDV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细胞毒在第7代以前,VP2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细胞毒第8代,有个别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影响氨基酸序列;细胞毒第9代是变化复杂的过渡代;10代毒VP2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后的细胞适应毒至20代。其VP2基因序列不再改变。致病性实验表明原代毒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为64%。细胞毒第5代的致死率为60%,而20代毒对鸡无致病性。在鸡体内连续传代6代不返强。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 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对其结构蛋白VP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vvIBDV Gx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序列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胞毒在第8代以前,VP3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标准超强毒HK46株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细胞毒第9代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10代毒VP3基因与标准弱毒P2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细胞适应毒传至20代,其VP3基因序列不再改变。从而说明,vvIBDV Gx株在致弱过程中,VP3基因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利用真核表达系统构建V5标记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 Cap蛋白的表达载体。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V5标签引入到PCV2 ORF2基因C末端,并将标记基因定向克隆入pFastBacHTA载体,将pFastBacHTA-ORF2-V5重组转移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使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鉴定后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于Sf9细胞中;运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对Sf9细胞中V5标记Cap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将V5标签引入到PCV2 ORF2基因末端,pFastBacHTA-ORF2-V5重组转移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获得了Bacmid-ORF2-V5重组杆状病毒质粒;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显示,在Sf9细胞中能检测到重组杆状病毒V5标记的PCV2 C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说明本试验成功获得一株rAcMNPV Cap-V5重组杆状病毒。试验结果为PCV2标记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