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和蛋白来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以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DLY育肥猪60头[平均体重(81±7.89)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粮能量来源包括玉米和小麦,饲粮蛋白来源包括豆粕和菜粕。4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菜粕型、小麦-豆粕型、小麦-菜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4种饲粮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玉米豆粕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②能量和蛋白来源显著影响养分的消化率。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干物质、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以及能量的利用率(P0.01);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钙、磷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③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猪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1);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显著提高了猪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④玉米豆粕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5);与玉米菜粕组相比,小麦菜粕组显著降低了肌肉的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P0.05)。由此可见,4种饲粮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猪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且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谷物或谷物副产物型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三元生长猪160头[平均体重(47.48±3.85)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日粮采用2×2因子设计,2个净能水平(低能:9.3 MJ/kg;高能:9.9 MJ/kg),2种日粮(玉米豆粕型;玉米DDGS-菜粕型),总共4种日粮。试验共进行10周。结果 :谷物型日粮较谷物副产物日粮显著提高了肥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 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 0.05);高能水平日粮较低能水平日粮显著降低了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 0.05);日龄对育肥猪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具有显著影响(P 0.05)。谷物型日粮较谷物副产物日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消化能和净能的表观消化率(P 0.05);高能水平日粮较低能水平日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总能、消化能和净能的表观消化率(P 0.05)。在同一高能水平条件下,谷物型日粮较谷物副产物日粮显著提高了净能摄入量(P 0.05)。与谷物副产物日粮组相比,谷物型日粮显著提高了屠体重、屠体日增重(P 0.05),同时有提高肥猪末重的趋势(P=0.07)。高能日粮组较低能日粮组显著降低了屠体料重比(P 0.05)。结论 :谷物型日粮较谷物副产物(玉米DDGS和菜粕)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棕榈粕对肉兔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两个试验。试验1选择20只50 d的肉兔,平均体重为(1.55±0.18)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用于代谢试验。试验2选择35 d断奶肉兔9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20%的棕榈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试验由断奶当天到63 d。结果显示:试验日粮较基础日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显著提高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日粮添加棕榈粕显著提高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酸不溶蛋白的表观消化系数无显著影响(P> 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棕榈粕组日增重显著降低了4.8%(P <0.05)。日粮添加20%棕榈粕对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 0.05),但自由采食条件下,基础日粮组和棕榈粕组均显著提高了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含量(P <0.05)。结论 :棕榈粕对肉兔是一种较好的纤维、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可以代替部分日粮中的部分苜蓿草粉。日粮添加20%棕榈粕可以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对饲料消化率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壳粉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8日龄的体重相近的新西兰兔6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占1/2。5组肉兔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稻壳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稻壳粉对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饲粮中稻壳粉添加量的增加,肉兔的平均日增重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料重比呈升高趋势。15%和20%稻壳粉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稻壳粉对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稻壳粉添加量的增加,饲粮能量、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15%和20%稻壳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饲粮中稻壳粉添加量的增加,肉兔的屠宰性能呈下降趋势,其中20%稻壳粉组的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生长肉兔饲粮中稻壳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5%。  相似文献   

6.
牛海燕 《中国饲料》2022,1(2):119-122
文章旨在评估羽扇豆完全替代豆粕对肉兔生长性能、盲肠发酵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384只28日龄平均体重为986.39 g的肉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92只.两组肉兔在为期42?d的饲养试验中分别饲喂以12%豆粕和12%羽扇豆为主要蛋白原料的日粮.结果:豆粕组70?d肉兔体重、50~70?d平均日增重和28~49?d平均日...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对比日粮中添加纤维原料(燕麦皮或甜菜粕)对1~42 d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肉仔鸡3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燕麦皮和甜菜粕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燕麦皮或甜菜粕,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燕麦皮和甜菜粕组显著降低了1~10 d肉鸡料肉比(P 0.05);燕麦皮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0 d肉鸡日增重(P 0.05);燕麦皮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2 d肉鸡的日采食量(P 0.05),较对照组和甜菜粕组显著提高了日增重(P 0.05),燕麦皮和甜菜粕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试验全期的料肉比(P 0.05)。日粮添加纤维原料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肌胃的重量(P 0.05),其中甜菜粕组肌胃重量最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燕麦皮和甜菜粕组显著提高了肌胃内容物含量和胃肠道相对重量(P 0.05)。日粮添加燕麦皮和甜菜粕颗粒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灰分、氮和代谢能的表观消化率(P 0.05)。结论 :燕麦皮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氮的表观消化率,而甜菜粕可以改善1~10 d肉鸡生长性能,但对25 d后肉鸡的生长性能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中营养物质、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膨化棉籽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采用牧羊56×2挤压膨化机和前期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棉籽粕进行膨化,对比测定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的营养物质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然后,以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80头体重为(28.78±3.09)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普通棉籽粕(生长期添加5%普通棉籽粕,育肥期添加10%普通棉籽粕)的饲粮,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分别饲喂添加膨化棉籽粕(生长期分别添加5%、10%和15%膨化棉籽粕,育肥期分别添加10%、15%和20%膨化棉籽粕)的饲粮,各组饲粮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均调配均衡。试验期13周(生长期6周,育肥期7周)。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处理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膨化棉籽粕总氨基酸含量和各个必需氨基酸含量略有升高,游离棉酚含量降低了87.85%。2)生长期,饲粮中添加5%膨化棉籽粕与相同含量的普通棉籽粕相比可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并显著提高粗蛋白质、干物质、粗脂肪和部分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可显著降低生长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生长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有提高生长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四碘甲腺原氨酸的趋势;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当添加量达15%时与普通棉籽粕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育肥期,各膨化棉籽粕组末均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和普通棉籽粕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全期试验2组和试验3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还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P0.05),且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育肥猪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SOD活性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膨化棉籽粕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膨化棉籽粕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且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升高。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可显著提高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影响较小,且能显著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可以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15%,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20%。  相似文献   

9.
王怡丹  张营 《中国饲料》2023,1(10):78-81
文章旨在研究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其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三元杂交育肥猪,按照公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5%、10%、15%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本次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末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5%发酵豆粕组、15%发酵豆粕组日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10%发酵豆粕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3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从营养物质消化率看,10%发酵豆粕组表现最佳。综合来看,用10%发酵豆粕替代育肥猪日粮中普通豆粕可帮助育肥猪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具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肌醇对肉兔养分消化率、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30日龄体重相近的肉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5、50 mg/kg和75 mg/kg肌醇的试验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研究发现:添加肌醇能显著提高肉兔对能量、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P0.05)以及Ⅲ和Ⅳ组的屠宰率(P0.05),略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肌醇可以显著提高肉兔对部分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屠宰率,略提高生长性能,肌醇在生长肉兔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23.5±0.89)kg的三元商品猪75头用于评估日粮添加芽孢杆菌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共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两阶段(生长和育肥期)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5%和0.03%的芽孢杆菌。试验开展16周。结果:试验全期(0~16周)日增重和增重耗料比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6周肥猪干物质消化率随日粮芽孢杆菌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线性升高(P<0.05)。0.03%芽孢杆菌组显著提高了6和16周血液葡萄糖水平(P<0.05);日粮芽孢杆菌添加水平显著线性提高16周肥猪粪中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P<0.05)。日粮芽孢杆菌添加水平显著线性提高了第3天猪肉感官指标、滴水损失和屠体重(P<0.05)。因此,利用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206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最高,成华猪次之,青峪猪最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内江猪(P<0.05),极显著高于丫杈猪和青峪猪(P<0.01)。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相继发现一种以发病急、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性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几乎所有病例与病死猪有关。在1个月内,共报告人感染204例,其中死亡38例,分布在以资阳、内江为主的12个市37个县。经确诊系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在此期间,猪发病死亡647头,分布在8个市21个县。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四川省内江市各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2016—2020年内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组织开展了全市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比对项目涵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抗体检测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各年度实验室比对结果平均准确率分别为100%、94.7%、100%、85.3%、96.7%;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3个检测项目比对准确率分别为100%、96.6%、91.5%。结果表明,内江市兽医系统实验室总体检测水平较高,但稳定性欠佳,实验室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BLUP又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是目前世界上用于家畜尤其是奶牛和猪的育种中的一种最先进的选育方法。我场在外种猪选育过程中 ,采用BLUP法 ,通过 1 995年~ 1 998年的测定选育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从应用与实践的角度 ,就其选育方法和结果进行简要的讨论 ,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PCR方法 ,体外扩增了中国地方猪和外种猪共 16个个体的氟烷基因 1814 9~ 1876 0位之间 6 12bp的片段 (包含完整的外显子 17和cDNAC1843 →T1843 突变位点 )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网上下载的 5个中外猪种相同区段的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测序列比网上公布的序列少 2bp ,在 1815 3,1815 4处有两胞嘧啶(C)缺失 ;皮特兰猪在cDNA的C1843 位点存在C1843 →T1843 突变 ;6 12bp的片段中共有 14个变异位点 ,皆为转换型突变 ,内含子 16中有 3个位点存在转换型杂合子 ;所有突变中 ,有 4处发生在外显子 17内 ,除香猪和皮特兰猪外均为同义突变 ;这些变异位点共形成 12种单倍型 ,其中扩增片段 5 14位 (全序列中为 186 6 2位 )的C→T突变为内江猪独有 ,构成了内江猪独特的单倍型 ,C18662 →T18662 突变具有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内江市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与消毒剂的交叉耐药情况及交叉耐药机制。本试验以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为质控菌,检测从内江市分离的66株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恩诺沙星、土霉素和消毒剂苯扎溴铵、戊二醛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耐药性检测,并筛选出对抗菌药和消毒剂均耐药的交叉耐药菌;PCR扩增标准菌株和交叉耐药菌的qacE△1、acrA、acrB和tolC基因,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携带和扩增情况,并对acrA、acrB和tolC基因进行测序,以标准菌株的acrA、acrB和tolC基因为参照,比对交叉耐药菌相应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从内江市分离的66株猪源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土霉素完全耐药,对苯扎溴铵耐药的有3株,而所有菌株均对戊二醛敏感,即对抗菌药和消毒剂均耐药的交叉耐药菌有3株,编号分别为5、6、7号。在检测的3株交叉耐药菌中,仅6号菌检出qacE△1基因;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标准菌株相比,交叉耐药菌的acrA、acrB和tolC基因碱基和氨基酸均有突变发生,碱基突变率最高的是7号菌的tolC基因(2.10%),突变率最低的是7号菌的acrA基因(0.97%);氨基酸突变率最高的为7号菌的acrB基因(2.39%),突变率最低的是tolC基因,且3株菌突变率相同(均为0.22%);3个基因有部分碱基或氨基酸有一致突变。所检测的内江市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恩诺沙星和土霉素耐药性严重,已有对抗菌药和消毒剂交叉耐药的菌株,且其交叉耐药的机制与外排泵AcrAB-Tol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对我国地方猪种民猪、香猪、桃源猪、内江猪、姜曲海猪以及用作对照的国外猪种杜洛克猪的IGF-1基因座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IGF-1基因PCR扩增片段存在2个限制性内切酶HhaI酶切位点,其中1个酶切位点产生遗传多态。此片段上共产生2个等位基因。在IGF-1基因位点上,香猪除与桃源猪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之外,与其它猪种之间基因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它各猪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内江猪、荣昌猪和长白猪初产母猪,研究肥胖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从发情第1天开始,连续3d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和瘦素(Leptin)水平,并于第3天各屠宰5头母猪以测定皮下脂肪组织obmRNA表达丰度,同时对其他母猪进行繁殖性能观测。结果表明:内江猪和荣昌猪皮下脂肪组织obmRNA表达丰度及血清Leptin浓度显著高于长白猪种。obmRNA表达丰度与Leptin浓度高度正相关,且两者与初产母猪的血清FSH、LH和总产仔数呈正相关,而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从江香猪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试验提取贵州从江香猪肝脏组织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采用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从江香猪IFN-γ(CJ-poIFN-γ)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UCm-CJpoIFN-γ,并测序鉴定;利用NCBI、SOPMA、SignalP-4.1等在线服务器软件、DNAStar软件对CJ-poIFN-γ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poIFN-γ基因编码区长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J-poIFN-γ与梅山猪、剑白猪、藏猪、成华猪、荣昌猪、印度猪、长白猪、内江猪同源性为99.4%~100.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J-poIFN-γ与梅山猪、剑白猪、藏猪、成华猪亲缘关系较近;CJ-poIFN-γ基因编码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为分泌蛋白,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CJ-poIFN-γ基因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50.60%)和无规则卷曲(33.14%)为主,B细胞表位主要位于62-65、84-87、113-115、144-156和162-166位氨基酸。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FN-γ的生物活性、加快从江香猪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