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探明一起肉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肝脏和脾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微弱的β-溶血,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及明显的荚膜。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MR-VP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结果符合溶血曼氏杆菌生化特性。PCR鉴定均为荚膜血清A2型,分离菌均含有四型菌毛相关基因ptfA、参与复制相关基因dnaN、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LktC3种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小鼠的LD50值在107.83~108.50 CFU/mL之间,不同菌株间小鼠LD50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引起该批肉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2型溶血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一起肉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肝脏和脾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微弱的β-溶血,瑞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及明显的荚膜。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MR-VP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结果符合溶血曼氏杆菌生化特性。PCR鉴定均为荚膜血清A2型,分离菌均含有四型菌毛相关基因ptfA、参与复制相关基因dnaN、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LktC3种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小鼠的LD50值在107.83~108.50 CFU/mL之间,不同菌株间小鼠LD50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引起该批肉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2型溶血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肉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省某肉牛养殖场从外地引种的西门塔尔牛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病原,本实验采集24份病牛鼻腔棉拭子,随机挑取10份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对全部病牛鼻腔棉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0份病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出10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分型PCR方法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荚膜血清6型,其余2株未定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从24份鼻腔棉拭子中检测出23份阳性样品,表明该群病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本研究为该牛场的呼吸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某地农户饲养的绵羊大批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羊心脏、脾脏、小肠、肺脏、气管等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PCR检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病料中分离出一株溶血性曼氏杆菌,血清型为2型;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证明分离菌株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主要毒力基因lktA检测为阳性。该研究首次从西藏绵羊分离出溶血性曼氏杆菌,并研究了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引起绵羊肺炎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通过无菌采集绵羊肺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然后对所得到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弱溶血性,经生化试验和PCR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耐药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大部分药物敏感。本研究为绵羊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有效防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6.
对1例不明原因死亡牛肺脏进行了病原学分离及鉴定。根据已报道的溶血曼氏杆菌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细菌分离、染色、16S rRNA、溶血曼氏杆菌特异性PCR扩增、荚膜血清型及生化试验来确定该菌株。结果确定该牛感染了溶血曼氏杆菌,进一步分型确定为血清6型。成功从牛肺脏中分离到该菌株,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该试验对牛溶血曼氏杆菌病临床用药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牛溶血曼氏杆菌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2021年四川省甘孜州某藏绵羊养殖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病因,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送检的5份深部鼻腔棉拭子进行了“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簇成员”等常见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阳性,其他病原为阴性;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成功获得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和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结果显示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为A2型,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为D型。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场藏绵羊的呼吸道疾病是由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2017年3月份,黑龙江省五常市某规模化奶牛场发生犊牛急性肺炎,为了确诊其病因,无菌采取7份呼吸道症状犊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3株细菌,符合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生化特性;PCR引物能有效扩增巴氏杆菌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lkt A基因和大肠杆菌Sta基因;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敏,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青霉素高敏,溶血性曼氏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青霉素高敏;经检查7份鼻拭子中大肠杆菌感染1份,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1份,巴氏杆菌感染5份。说明该牛场细菌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比较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haemolytica)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A型、B型生理生化特性和PCR鉴定方法,为临床上述三种细菌的分离鉴定提供指导。培养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菌,分别开展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生长曲线测定、致病性检测和PCR鉴定。P.multocida A型、B型血平板培养基上P.multocida不溶血、M.haemolytica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P.multocida不生长、M.haemolytica生长良好;三株细菌在生化特性方面基本相同,但P.multocida能形成靛基质、不发酵肝糖和肌醇,M.haemolytica不能形成靛基质、可分解肝糖和肌醇。三株细菌生长趋势大致相同,均于2~4h进入稳定期,18~20h开始衰退。小鼠感染低至5个P.multocida A型、B型菌可致死,M.haemolytica原液仍不能致死小鼠。所设计各菌株PCR引物能快速鉴定P.multocida A型、B型和M.haemolytica。P.multocida A型、B型和M.haemolytica在部分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致病力及PCR鉴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表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荷斯坦病牛的细菌性病原及其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无菌采集病死牛病变组织,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及PCR方法鉴定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从病变组织样品中分离了4株荚膜A1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1、Mh-2、Mh-3、Mh-4);耐药表型显示4株Mh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和糖肽类(替考拉宁)药物耐药;耐药基因仅检测到β-内酰胺类基因blaTEM;分离菌株Mh-1携带8类9种毒力基因中的5种(LKT-C、gs60、fbp A、gapA、ptfA),Mh-2携带其中的4种(LKT-C、plpB、dnaN、ptfA),Mh-3携带其中的7种(LKT-C、plpB、gs60、fbp A、gapA、dnaN、ptfA),Mh-4携带其中的6种(LKT-C、 plpB、 gs60、 fbp A、 gapA、 ptfA)。同时分离出1株荚膜A型,脂多糖L3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1);Pm-1仅对克林霉素耐药;Pm-1携...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了确定是何种病原菌导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周边某牛场的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对病死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其相关病料。试验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特性的考察、PCR鉴定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的方式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对分离出来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菌为含有毒力基因K99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该株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敏感,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四环素耐药。对庆大霉素和土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说明分离得出的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可以对其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广西某牛场病死黄牛的病死原因,提供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用细菌分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测序、体外药敏试验、常见病原的PCR检测等方法对送检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支原体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从出血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能引起小鼠致死的短杆状革兰阴性菌,该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呈灰白色菌落,不溶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圆形灰色、轻度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为0.2 mm^0.3 mm的针尖状小菌落;在营养肉汤中生长呈絮状物浑浊。生化鉴定发现其符合阿氏肠杆菌的生化特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阿氏肠杆菌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仅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头孢类药物作用效果强度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3.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查明致北疆地区某牧场犊牛腹泻的病原,对脱水濒死10日龄新生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充血肠系膜淋巴结2 份。[方法]通过采用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考察、PCR鉴定等方法来分离鉴定致病菌,并对分离致病菌株进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分离鉴定分离出4 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K99、Sta、irp2、Eae基因分别在163 bp、314 bp、301 bp、552 bp处有清晰条带,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哌酮、链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犊牛腹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建议采用对因治疗,并配合提高抵抗力的中兽药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 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 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 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6.
为确诊引起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发生死亡的病因,本试验采集病猪肝脏、脾脏、心脏、脑、关节液和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纯化培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生长曲线测定及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成牛血清琼脂平板上呈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该菌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链球菌的特征,PCR扩增结果显示猪链球菌保守基因片段(gdh和gapdh)和猪2型链球菌特异的cps2J基因片段均为阳性,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猪2型链球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毒力因子基因型为gdh+/gapdh+/epf+/mrp+/sly+/orf2+/fbps+。分离菌株用营养肉汤培养6 h达到对数生长期,培养10 h的菌液D600 nm值为0.31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敏感,但对强力霉素耐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分离株的BALB/c小鼠未出现死亡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毒力较低。本研究为该猪场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牛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除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引起结膜炎、流产、脑炎和全身性感染。本试验从广东某牛场疑似IBRV感染牛中采取鼻拭子样品,用PCR和荧光PCR方法,初步诊断病牛感染IBRV。用MDBK细胞对初诊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命名为GD0109。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以使MDBK细胞产生典型的圆缩、呈葡萄样聚集以及空洞等细胞病变。将GD0109与强毒的ATCCVR-2112TM株感染细胞裂解液分别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5代,对5代、10代、15代的病毒分别进行TCID50测定及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和参考株VR-2112TM相似,提示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并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为进一步疫苗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To confirm the pathogen of a suspected 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goat in a farm of Fujian province,the pathogen in the lung tissu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using medium for Mycoplasma. It was identified by biochemical test and PCR method,and 16S rRNA gene of the isolate was sequen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 colonies were like fried eggs with brown protrusion in the center,and it could ferment glucose,not hydrolyze arginine and decompose urea,meanwhile,four azole nitrogen chloride reduction reaction,cholesterol test,hemadsorption test,blood adsorption experiment and hemolysis test of isolate were all negative,however,Meilan reduction reaction was positive.The productions of PCR amplification was about 505 bp which was Acholeplasma laidlawii specific band.The result of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99.8% homology betwee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16S rRNA gene of the isolate and that of Acholeplasma laidlawii strain PG8.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from the lung tissue of goat was Acholeplasma laidlawii called FJ-NP strain,while futher study would be need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hogentic isolates and goat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福建省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对发病羊肺脏组织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通过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油煎蛋状,有棕黄色中心突起;能发酵葡萄糖,不能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胆固醇需要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美兰还原反应阳性。经PCR扩增出莱氏无胆甾原体支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AL)大小为50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序列与莱氏无胆甾原体标准株PG8同源性为99.8%。鉴定结果表明,本次从山羊肺脏组织分离到的支原体为莱氏无胆甾原体,命名为FJ-NP株,但该分离株与山羊发病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