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确诊自然感染疑似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山羊淋巴结炎病例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rRNA鉴定、动物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该病原菌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的丝状、杆状或棒状细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可信度为88%,16SrRNA鉴定与化脓隐秘杆菌相似性高于99%,判定该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病理切片观察到病羊心肌纤维变性,肺和肾小管管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变性,肝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肝炎,肩前淋巴结脂肪变性,脾呈浆液-化脓性炎症。结果表明,本次致使山羊淋巴结炎的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且病羊病理组织学变化为主要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对3个猪场的4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猪肺脏(猪场分别编号A、B、C,其中猪场A 1头、猪场B 2头、猪场C 1头)进行猪肺炎支原体(Mhp)、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PCR检测,进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份病料中App和Mhp均为阴性,Hps在猪场A和C的病料中为阴性,猪场B病料中为阳性;在猪场A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和猪链球菌各1株;猪场B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猪场C分离出1株化脓隐秘杆菌和1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恩诺沙星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敏感,猪链球菌对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奇异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均能使小鼠出现一过性精神萎靡;猪链球菌引起试验小鼠全部死亡,具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正>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常引起牛、羊、猪等动物的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乳腺炎、皮下脓肿等〔1〕,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化脓隐秘杆菌以前被称为化脓棒状杆菌、化脓放线菌,1997年Pascual Ramos等〔2〕将该菌从放线杆菌属中重新分类为隐秘杆菌属。化脓隐秘杆菌是隐秘杆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病原体,是经济型家畜(牛、羊和猪)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检测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A.pyogenes)特异、灵敏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pyolysin,PLO)基因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体系,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快速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该方法最低检测DNA浓度为77.6 fg,最低检测细菌浓度为63 CFU/mL。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3份林麝临床病例样品,共鉴定出16株化脓隐秘杆菌,与API Coryne生化鉴定方法的结果相同。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其可用于化脓隐秘杆菌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A.pyogenes),又名化脓放线杆菌,是一种多形态、无运动性的革兰阳性杆菌.Ramos[1]根据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后将其分类到隐秘杆菌属.该菌常导致牛[2]、羊[3]和猪发病[4],表现为肺炎、关节炎[5-6]等.近年来,猪场发病的病因及病原致病机理呈复杂趋势,尤其断奶仔猪肺炎和腿部疾病也越来越明显,不但影响猪的生长性能,而且降低肉猪的商品价值.2011年7月~2012年3月,广西兽医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在开展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广西南宁市、贵港市和玉林市分别有3个规模猪场断奶仔猪零星出现以体温升高、关节炎、少量淡黄色稀薄脓汁、心包炎,部分死亡小猪肺部有小坏死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相似.此外,南宁市和贵港市的两个猪场曾免疫过副猪嗜血杆菌商品苗,但免疫效果不佳.最后,经过PCR鉴定确诊3起病例均由猪源隐秘杆菌引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相似文献   

7.
牛源化脓性隐秘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某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牛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以及用化脓隐秘杆菌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靶基因PLO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并能使5只小白鼠全部致死,且该菌对头孢噻呋等9种药物敏感;对红霉素等5种药物不敏感。该菌经PCR鉴定结果为化脓隐秘杆菌(GX-NN-170425)且其PLO基因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7%(Arcanobacterium pyogenes株)~99.9%(SP4株),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其他10株化脓隐秘杆菌参考株都处在同一分支上。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生化实验鉴定的化脓隐秘杆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得到1.5 kb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定目的片段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率为93%~100%.本试验共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32株.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引起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之一,化脓隐秘杆菌是一种感染牛、羊、猪等动物的机会致病菌.国内目前没有关于二者混合感染猪的报道.本研究从陕西省某猪场发病仔猪肺脏中分离出两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病原菌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化脓隐秘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Biolog快速鉴定系统、16S rRNA序列分析及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3株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斑羚、岩羊化脓隐秘杆菌进行了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株均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株化脓隐秘杆菌16S rRNA序列与NCTC5224模式株同源性均为100%,且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猪场生猪体内外脓包形成的原因,文章从3个规模猪场采取了不同部位脓包的脓汁样品,并进行细菌分离与16Sr RNA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从4个保育猪颈部皮下脓包、1个生猪肿大的耳朵、1头保育猪肝脏和脾脏发脓灶分离到大量纯的化脓隐秘杆菌,从1个保育猪颈部脓包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时还分离到了葡萄球菌。通过猪场情况调查结合细菌分离结果,发现生猪体内外脓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脓隐秘杆菌感染引起,但饲养管理不佳,猪场内环境卫生差可能是生猪体内外脓包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天津地区某猪场病猪肺脏脓肿中分离到一株具有β溶血特性的细菌,经形态学与生化特性分析,初步确定为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并命名为TJjh1913.利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经Blast序列分析,其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某羊场送检病死羊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和肺脏发生病变,PCR扩增出长为1 434 bp的目的序列,已被Gen 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KJ842125,将该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所得序列与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登陆编号为HQ712123)同源性高达98%,将该序列与其相关性较高菌株的16S r RN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化脓隐秘杆菌聚为一簇。本研究为化脓隐秘杆菌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疾病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不同中草药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及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连翘、金银花、穿心莲、蒲公英、苍术、红花、黄连、虎杖、黄芩、蛇莓、乌梅、大青叶、杜仲、大黄和贯众等15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测定其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以2’-(4-methylumbelliferyl)-α-D-N-acetylneuraminic acid(MUNANA)为底物测定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在亚抑菌浓度下对化脓隐秘杆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具有良好的抗化脓隐秘杆菌活性,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均为0.25 mg/mL;连翘、蒲公英、黄芩、乌梅和大黄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值在1.95~31.25 mg/mL之间;对苯唑西林耐药的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对上述6种中草药依然敏感;另外,红花和大黄两种中草药以亚抑菌浓度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30~50个荧光单位之间;连翘、黄连、乌梅和贯众等中草药作用化脓隐秘杆菌后,其神经氨酸酶活性集中在50~100个荧光单位之间。说明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乌梅、大黄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等鉴定,初步怀疑为副猪嗜血杆菌,根据副猪嗜血杆菌的16 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氨苄、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PCR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猪嗜血杆菌营养要求比较苛刻,常规生化试验检测方法比较烦琐,本研究针对副猪嗜血杆菌16SrRNA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序列,合成一对PCR引物,建立相应的PCR检测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等实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出浓度为2.8×10^3CFU/mL的副猪嗜血杆菌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对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PCR扩增均不获得任何条带,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强。所以该方法对于临床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化脓隐秘杆菌的特性及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脓隐秘杆菌原称化脓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yogenes)、化脓放线菌(Actinomyces pyogenes),1997年定名为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该菌是隐秘杆菌属中毒力最强的病原体,是经济型家畜(牛、羊和猪)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也是这些动物黏膜上的一种共生体,大部分寄居在健康动物的乳房、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18.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可导致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乳腺炎等化脓性感染。本研究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四平市病死猪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的2株药敏试验表型相似的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TP13和TP14。为了研究其亲缘关系,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的方法对2株化脓隐秘杆菌的遗传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分析结果发现2株菌株基因组内的耐药基因类型一致,且共有2094个基因家族是重叠的,由此推断菌株TP13与菌株TP14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是本地区的流行菌株。此研究为吉林省内猪源化脓隐秘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Shandong2007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等鉴定,根据副猪嗜血杆菌的16 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822 bp片段连入T-载体后测序,再通过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生化试验结果为接触酶阳性,氧化酶和H2S阴性;生长需要NAD,发酵果糖、半乳糖和蔗糖等,不分解D-甘露醇和D-山梨醇.药敏试验显示,对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PCR鉴定结果与国外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 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以上,初步鉴定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鉴别牛支原体、巴氏杆菌A型和化脓隐秘杆菌的多重PCR方法。分别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特异的hyac-hvaD基因区段、化脓隐秘杆菌的16SrRNA基因上保守区段和牛支原体的Uvr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多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确定为:95℃ 10min预变性;95℃ 1min,56℃ 50s,72℃ 1min,循环30次;72℃ 210min延伸。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出以上三种致病菌的特异性片段,不能扩增出其他病原菌的相关片段;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化脓隐秘杆菌和牛支原体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8×10^5CFU/mL、8×10^5CFU/mL和4×10^6CFU/mL。同时用该方法检测了牛支原体肺炎患牛的鼻拭子与肺组织,发现12h预增菌后,肺组织检测与牛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符合率为92%。对临床样本进行牛支原体分离培养需要3-4d时间,而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h预增菌则能在24h内出结果。该多重PCR方法显著加快了临床诊断速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