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12):97-101
将从病死的牛、猪和鹅肝脏内分离的3株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测定其毒力和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显示,3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2株分离菌与普通变形杆菌同源性高达999%,另外1株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高达100%。毒力基因检测表明,2株普通变形杆菌携带rpoA和fliL,奇异变形杆菌携带hpmA、hpmB、rpoA和fliL,均为编码溶血素和鞭毛的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变形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头孢吡肟等敏感。对其耐药基因——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检测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3株不同来源的分离菌均为变形杆菌,其致病性可能与其含有编码溶血素以及鞭毛的基因有关,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性可能与其携带ampC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青海省大通县某鸡场病鸡发病原因,为奇异变形杆菌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无菌采集病鸡肝脏、脾脏和泄殖腔拭子等样品,接种普通琼脂和SS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培养,挑取平板上生长的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再将分离的菌落接种生化鉴定管进行生化鉴定,同时通过PCR扩增16S rDNA和tuf特异性基因并测序。将分离菌接种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评价分离菌对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菌为短杆、长杆状多形性杆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PCR成功扩增出1 400 bp的16S 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9%。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雏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和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奥格门汀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唑啉有耐药性,提示该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结论] 分离到的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多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收集病死猪病料98份,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染色镜检、16S rR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整合子及其可变区;可变区扩增产物克隆至pMDTM19-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22株细菌在TSA培养基上弥漫性生长,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白色的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变形杆菌属特异性基因(TUF)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1株分离菌与彭氏变形杆菌同源性达99%。药敏结果显示,21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卡那霉素耐药率在57.1%以上,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PCR结果显示,21株分离菌毒力基因atfA、hpmA、ireA、mrpA、pmfA、rsb、ureC、zapA、ptA检出率均为100%,ucaA检出率为95.2%;ESBLs菌株为blaTEM型、blaCTX型或blaTEM型和blaCTX型,AmpC菌株均为blaDHA型,携带ESBLs或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57.1%、14.3%,同时携带ESBLs和AmpC基因的菌株比例为14.3%;qnrA、qnrB、qnrSaac(6’)-Ⅰb-cr检出率分别为9.5%、0、4.8%和80.1%。21株分离菌Ⅰ类整合子(intⅠ1)阳性率61.9%,检测到9种基因盒阵列(aadA2-linF、estX、dfrA32-ereA-aadA2、drfA5、drfA12-orfF-aadA2、arr3-aac (6’)Ⅰb-cr5、aac (6’)Ⅰb-cr5-blaOXA-1-catB3-aar3、drfA1-orfC和aadA2);Ⅱ类整合子(intⅠ2)阳性率76.2%,检测到1种基因盒阵列(drfA1-sat1-aadA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毒力高且耐药严重,为后期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潍坊不同鸭场发病雏鸭肝脏、肺脏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 S 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 504 bp的目的片段。经BLAST比对分析表明,与其同源性最高的均为奇异变形杆菌各株系的16 S r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与14株参考菌的同源性为98.9%~99.8%,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枝,表明分离菌株为鸭奇异变形杆菌。动物接种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氨曲南等8种药物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23种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有奶油状菌落且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Khe基因扩增为阳性;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9种药物高敏,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呋辛等5种药物中敏,对先锋V、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使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分离株携带有wabG、uge和fimH三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兔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1株奶牛源约翰逊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了解从奶牛垫料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的病原特征,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染色镜检、16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测定药物敏感性,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株毒力情况.结果 表明,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283 bp,与约翰逊不动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从病死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病原鉴定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棒状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2.1%~99.2%,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oqxB、tetX、sul1和ermF阳性,与药敏试验表型一致;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携带fyuA和papA。本研究为竹鼠棒状杆菌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引起江苏省某养殖场赛鸽肺炎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赛鸽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形态学、生化鉴定、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检测、荚膜血清型分型、wzi基因测序、致病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显微镜下可见两端钝圆、杆状菌体,生化鉴定、khe基因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进化发育树分析确定其为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型为ST443型;该菌株携带fimH、uge和wabG三种毒力基因;wzi基因测序鉴定分离菌株荚膜血清型为K16型;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雏鸡可导致雏鸡多个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半数致死量(LD50)为4.68×109 CFU/mL;分离菌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blaSHV、blaTEM、tetM和sul1四种耐药基因,对头孢曲松、头孢美唑、丁胺卡那、复方新诺...  相似文献   

11.
为查清引起滁州地区某养殖场雏番鸭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分离细菌的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定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此次雏番鸭发病的病原体,并将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AHcz-1株.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建立其遗传进化树;根据已报道的8个毒力基因ureC、zapA、mrpA、ucaA、rsbA、pmfA、atfA、atfC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Hcz-1株与日本株(AB932526.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100%;毒力基因pmfA、atfA、ureC均未发生变异;AHcz-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其它17种抗生素不敏感,表明AHcz-1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番鸭源奇异变形杆菌临床诊断、临床用药及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鸡源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睿  李颜桃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550-2558
为了解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致病力和遗传特征,本试验从凉山地区分离得到2株细菌(YLF1、WS),通过培养特征、镜检特征和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头孢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敏感性;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21种不同来源的变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YLF1、WS菌株均具有迁徙性和β-溶血生长特征,镜检为革兰氏阴性长短不一的杆菌或球菌,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均在99%以上,YLF1、WS菌株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8.6%(11/14)和71.4%(10/14);雏鸡致死率均为80%;YLF1、WS菌株与日本人体分离株、中国新疆黄牛分离株和中国广东土壤分离株同源性最高,达99.9%;与来自中国河南、中国新疆及印度的鸡源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较高(98.9%~99.3%),遗传关系密切。表明凉山地区鸡群中存在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分离株有较高的致病力和较强的耐药性,也提示分离菌可能来源于环境、感染鸡或其他动物,同时存在人畜共患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3.
兔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拉萨市一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因,本试验从一只种兔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单个或成对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离菌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73.5%~99.8%,采用Mega 7.0软件将分离菌株与11株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T2018。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3只试验兔出现了腹泻,但均未死亡,剖检结果显示,空肠、回肠肠壁薄而透明,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结肠和盲肠黏膜充血,浆膜上有出血斑点。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5种抗菌药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表现为中介,对其他2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上述结果表明该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鳜鱼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ZQ202010),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及gyr B基因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ZQ202010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运动性,该分离菌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VP、吲哚等反应呈阳性;精氨酸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呈阴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鸭源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显示两种形态:短杆状以及细长如发丝,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将其命名为GZGY2020。生化反应显示,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性,M-R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生化特性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16S rDNA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奇异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对18种药敏纸片中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16种药物耐药,耐药率高达88.9%,仅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敏感;PCR检测其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基因sul1和sul2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并含有hpmA、rsmA、atfA、ucaA、ureC、zapA、pmfA、fliLmrpA 9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致病力强,即1×108 CFU/mL菌液能使雏鸭1 d内全部死亡。在药敏特性上,从病死鸭中分离到的菌株GZGY2020与以往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有一定差异,表明该菌可能发生变异,导致毒力增强,而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仅有1种毒力基因没有出现相应的条带,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该鸭死亡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广东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本研究从发病竹鼠血液和组织中分离到可疑细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为杆状、球状和球杆状形状不一的革兰氏阴性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基本一致;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血清7型流行菌株的毒力及耐药情况。【方法】以Hps血清7型参考菌株为对照,对6株Hps血清7型临床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16S rRNA基因测序及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菌株1436与参考菌株0007相似性为100%,菌株1565、1624与参考菌株0007相似性均为98.6%。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1436与参考菌株0007亲缘关系最近;菌株1624与参考菌株0007亲缘关系最远。6株临床菌株与参考菌株表现为2种毒力基因型,菌株均携带有vta1、vta2、vta3、wzananHcdtAcdtBcdtCespP2毒力基因,其中5株临床菌株还携带ompP2毒力基因。豚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临床菌株毒力较参考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参考菌株不能感染豚鼠发病,未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临床菌株可感染豚鼠发病,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为0。参考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呋敏感,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中介,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耐药,且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结论】Hps血清7型临床菌株有一定的致病性,但毒力较弱,对头孢类药物敏感,有明显的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注意对该血清型的防控。本研究为Hps血清7型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Hps血清7型的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从甘肃肃南县某羊场死亡羊中分离出疑似某球菌菌株XCP,为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株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鉴定、小鼠致病力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扩增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高盐、蜜二糖、蔗糖等生化反应阳性,VP、马尿酸盐、阿拉伯糖等生化反应阴性;16S rRNA基因PCR扩增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与GenBank中的屎肠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小鼠致病力试验发现,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以及四环素等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Asal、cylA、acm和耐药基因TetM、ant(6)-Ⅰ、aac(6')-aph(2")、ermB扩增均为阳性。结果表明,该菌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可能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高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strains and analyze thei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methods of pathogen isolating, the methods of Gram staining,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S rRNA PCR amplification, virulence tests, drug sensitive tests, virulence genes and resistance genes PCR amplification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Gram-positive and revealed positive after reacting with 6.5% NaCl, melibiose, sucrose and etc., while revealed negative reactions with VP, hippurate, arabinose and etc.. It showed 100% similarity with Enterococcus feacium 16S rRNA gene sequence in GenBank after PCR amplification of 16S rRNA gene and BLAST alignment. It was found severe pathogenicity after virulence tests in mice. The strain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oxacillin, penicillin G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nd norfloxacin, ciprofloxacin, levofloxacin of quinolones antibiotics and tetracycline, while was sensitive to antibiotics of erythromycin, vancomycin and clindamycin. It revealed that virulence factor genes Asal, cylA, acm and resistance genes TetM, ant(6)-Ⅰ, aac(6')-aph (2"), ermB showed posit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as Enterococcus feacium, it had a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severe drug resistanc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highly positive rates of virulence genes and drug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