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为构建缺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的突变株,本研究在vv MDV GX010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克隆的基础上,采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Meq-clustered miRNAs的编码基因进行缺失突变,经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证明Meq-cluster miRNAs序列成功缺失后,提取Δmeq-miRNAs BAC 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拯救,用SYBR GreenⅠqRT-PCR检测病毒体外增殖特性。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缺失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感染性BAC克隆株GX0101Δmeq-miRNAs,且该缺失株与亲本株GX0101BAC具有相似的增殖曲线,Meq-clustered miRNAs是MDV体外复制的非必需基因。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感染性BAC克隆株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DV Meq-clustered miRNAs在MDV致病和致肿瘤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免疫是防控家禽病毒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家禽免疫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如何设计出只需接种单一剂量就可以防控多种疫病的疫苗。为了实现一针防两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马立克氏病)的目的,英国动物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火鸡疱疹病毒(HVT)的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其携带的HVT基因组经遗传改造后可表达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重组的BAC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后,HVT重组子(rHVT-H7HA)包含的HA基因可进行表达,其体外传代稳定,并且与母本病毒没有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表达鹦鹉热衣原体多型外膜蛋白D的N端(PmpD-N)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以鹦鹉热衣原体CB7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pmpD-N基因,构建带有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盒,采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构建HVT重组子,转染细胞获得HVT重组病毒,并在体外评价该重组病毒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转染细胞后成功获得HVT重组病毒。通过Western blot和IFA分析表明,重组病毒表达了PmpD-N蛋白。Confocal分析表明,PmpD-N蛋白分布在细胞的胞核、胞浆和细胞表面。HVT重组病毒的复制特性和野生型HVT一致。HVT重组病毒能够激活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NO的产生。该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CMV启动子,能够表达PmpD-N蛋白的HVT重组病毒,为下一步进行动物试验和分析该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启动子在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载体疫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源性启动子活性较弱,受载体病毒自身的复制调控。研究通过预测分析HVT(FC126株)囊膜糖蛋白(g B)启动子,将其克隆并与经密码子优化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构建表达盒质粒,再进一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比较其与外源性强启动子CM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CVI988株)g B启动子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3种启动子均能使目的基因在体外获得转录表达,CMV启动子的活性高于内源性g B启动子,而HVT的g B与MDV的g B表达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重组HVT载体疫苗启动子的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马立克氏病毒(MDV)新型疫苗及MDV致病机理,将MDV强毒GD0908株的全基因组作为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转化进大肠杆菌,构建GD0908株的感染性克隆.利用同源重组将BAC载体插入MDV基因组的US2区,将包含BAC载体的MDV DNA电转化入大肠杆菌菌株DH10B,最后将鉴定成功包含GD0908株全基因组的BAC 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命名为rGD0908,其与父代病毒GD0908株在CEF细胞上的生长速度没有差异.该感染性克隆将为MDV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PCR扩增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并克隆入pCI载体,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CMV启动子的VP2基因表达框架切下,连接于入门质粒pENTR,构建获得重组入门质粒pENTR-VP2。将pENTR-VP2与HVT重组黏粒H3-Kan/ccdB进行LR重组反应,构建重组表达黏粒H3-VP2。用H3-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并覆盖HVT全基因组的黏粒共同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检测,并绘制重组病毒体外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HVT-VP2能够稳定表达VP2蛋白,rHVT-VP2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rHVT-VP2免疫鸡后能够诱导产生IBDV中和抗体,并对IBDV强毒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提供90%免疫保护。重组病毒rHVT-VP2的构建为研制IBD重组HVT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对缺失meq基因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性克隆基因组中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序列的自我敲除进行分子鉴定。将含有表达cre重组酶真核表达盒的SC9-1重组质粒通过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SC9-1重组病毒。将SC9-1重组病毒在CEF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利用病毒表达的cre重组酶在传代过程中逐步敲除病毒的BAC序列。分别提取1~10代不同代次SC9-1重组病毒的DNA作为模板,利用BAC序列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组中的BAC进行PCR检测。利用针对BAC序列gpt基因的特异性检测引物,以MDV保守基因pp38作为内参,对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中BAC序列进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利用PCR扩增SC9-1病毒敲除BAC序列后基因组中残留loxp位点两端序列,通过测序分析进一步验证BAC序列的敲除。利用BAC序列特异性引物对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中BAC序列的检测结果显示,1~5代病毒DNA均能扩增出600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证实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BAC序列。6~10代病毒DNA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证实病毒基因组中没有BAC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中的BAC序列随着病毒的传代逐渐减少,直至第6代已经完全检测不到BAC序列。在病毒BAC序列敲除的过程中,对每代病毒BAC序列敲除后残留loxp位点序列进行PCR测序鉴定,结果显示BAC序列敲除后基因组中仅留下一个loxp位点,序列同源性均在99.7%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re/loxp系统将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6代传代培养可将MDV meq基因缺失株SC9-1的BAC序列完全敲除掉,且同源重组酶敲除BAC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方法,以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D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CIAV的VP1、V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经基因修饰,将这两个基因分别加上表达元件后连接作为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火鸡疱疹病毒(HVT)gC基因区,构建了一株含CIAV VP1、VP2基因表达单元的重组HVT(VP1VP2-rHVT):体内、体外传代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性状稳定。采用PCR扩增及Southem blot杂交检测,证实了CIAV VP1、VP2基因的插入。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包含伪狂犬病毒(PRV)完整编码基因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首先对PRV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单一酶切位点AcclⅠ,用PCR方法扩增出上下游同源臂、EGFP表达盒并同BAC质粒一起克隆到p UC_(18)质粒,获得转移载体;将经限制性内切酶AcclⅠ处理过的病毒全基因组连同转移载体共同转染BHK21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利用PCR检测、电镜观察及生长曲线测定对野毒与重组毒的基本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可以稳定地表达绿色荧光,BAC在传代过程中能够稳定存在;重组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与野毒未见差异,其生长曲线也基本同野毒吻合。说明成功构建的编码基因完整的PRV细菌人工染色体可用于该病毒的结构生物学及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猪源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AH02LA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本研究将转移载体pHA2-pUC19-H1-H2的DNA与PRV AH02LA株基因组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同源重组,利用转移载体中的GFP为筛选标记,获得携带GFP基因的gE/gI基因缺失突变株PRV-AH02LA(gE-/gI-)-pHA2。提取纯化的该重组病毒DNA转化E.coli DH10B,对获得的阳性克隆命名为BAC~(PRV-G)。提取BAC~(PRV-G)的DNA,将含gE、gI和其上下游同源片段的DNA与BAC~(PRV-G)的DNA共转染CEF,获得gE、gZ基因恢复的病毒命名为PRVAH02LA~(Rec)。比较亲本株PRV AH02LA、基因缺失株和恢复株的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恢复株的生长特性与亲本株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RV变异株AH02LA的BAC,并证实其为全基因组的感染性克隆,为PRV变异株的致病机理研究和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同时表达禽流感病毒(AIV)HA蛋白及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r HVT),本研究以本实验室构建的连续覆盖火鸡疱疹病毒(HVT)全基因组的5个重组粘粒(p Fos A、p Fos B、p Fos C、p Fos D和p Fos E)为基础,利用猪捷申病毒2A蛋白的编码序列,将HA基因和VP2基因串联,并克隆于p CAGGs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CA-HA-2A-VP2。利用Gateway LR克隆技术,将重组质粒中的HA-2A-VP2的表达盒(Pec-HA-2A-VP2-POLYA)插入到p Fos C粘粒中HVT片段的复制非必需区HVT053与HVT054基因之间,构建重组粘粒p Fos C-5354-HA-VP2。将p Fos A、p Fos B、p Fos D、p Fos E和p Fos C-5354-HA-VP2 5个重组粘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制备表达HA蛋白及VP2蛋白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r HVT-5354-HA-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显示HA与VP2基因能够在重组病毒中稳定存在并正确表达;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CEF中的增殖效率与野生型病毒HVT无显著差异。该重组病毒的制备为研制AIV-IBDV-马立克病毒三联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方法注射一定剂量的疫苗同时抗多种病原,是目前禽类免疫的一个难题。本研究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表达高致病性H7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构建同时抗禽流感和马立克氏病的二价活载体疫苗。利用传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技术构建HVT载体。改造携带HTV基因组的BAC,使其表达高致病性H7N1病毒的HA基因,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病毒,获得HTV重组体(rHVT-H7HA)。通过分析感染rHVT-H7HA的CEF可知,rHVT-H7HA表达了HA蛋白,且rHVT-H7HA在体外稳定,经多次传代后其在生长动力学上与HTV相同。1日龄雏鸡接种rHVT-H7HA后,能诱导H7特异性抗体,并使攻毒鸡获得对H7N1的特异性保护。接种rHVT-H7HA的鸡中可检测到核蛋白特异性抗体,因此能区分受感染动物和接种疫苗的动物。rHVT-H7HA不仅能对高致病性H7N1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强毒的攻毒提供保护,还能作为DIVA疫苗使用。  相似文献   

13.
RT-PCR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XZ06a株基因组,在基因组5'末端、3'末端分别添加锤头样核酶、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并插入改造的pCAGEN表达载体中,构建DNA-launched感染性克隆,然后在病毒基因组ORF1b与ORF2间引入ORF6 TRS序列、酶切位点及EGFP基因,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并噬斑克隆纯化,Western blot检测EGFP表达并对获得的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进行TCID_(50)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PRRSV基因组大小为15 145 nt,转染后5~7 d即可观察到重组病毒所致特异性病变灶,经过噬斑纯化,能够观察到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病毒在对应病变灶均有绿色荧光,最终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且重组病毒感染16 h时即可检测EGFP表达;与亲本病毒相比,表达EGFP重组病毒致细胞出现病变时间有所延长,增殖滴度有所降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EGFP的重组PRRSV,为开展PRRSV病毒复制机制、感染特性、致病机制、疫苗开发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7个片段扩增猪瘟病毒(CSFV)Thiverval株全基因组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经适当的连接策略将各片段连接克隆至低拷贝载体质粒pAC/F101,同时对病毒基因组5'和3'末端进行修饰,构建出含有T7启动子、榔头状(HH)核酶基因、CSFV Thiverval全基因组、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基因和T7终止子的重组质粒pAC/F101/T1-7.利用T7 RNA聚合酶将线性化重组质粒pAC/F101/T1-7体外转录成基因组RNA,再使用脂质体转染将体外转录RNA转染PK-15细胞.通过传代、RT-PCR、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鉴定,表明成功的从感染性克隆拯救出活病毒粒子.猪瘟病毒低温诱变疫苗"Thiverval"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的成功拯救,为进一步研究CSFV疫苗株的致弱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性克隆,采用PCR方法从已鉴定为PCV2阳性的病料中扩增PCV2全长基因组片段后将其定向克隆至PVAX1载体中,构建了PCV2感染性克隆质粒p VAX1-PCV2;将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进行病毒拯救,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和RT-PCR进行拯救病毒检测,并初步测定了拯救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增殖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构建的PCV2感染性克隆质粒,成功拯救出PCV2,拯救病毒盲传8代后毒价可达104.78TCID50/m L,体外增殖能力较为稳定。本试验为深入研究PCV2的基因功能及致病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纯化的重组蛋白His-gCN813制备抗PRV-gC抗体,并分析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C蛋白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提取的病毒基因组为模板,PCR克隆PRV gC全长基因,构建gC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gC,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C基因;纯化蛋白His-gCN813制备的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到p3xFLAG-gC转染真核细胞和PRV感染细胞中的gC蛋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RV gC基因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特异性抗PRV gC抗体,重组gC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gC转染Vero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gC为72 ku,PRV感染Vero细胞,表达的gC蛋白为55、72和94 ku,主要定位在细胞浆,gC蛋白可以作为PRV感染的指示分子,为下一步研究PRV和宿主相互作用及PRV的复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与口蹄疫病毒(FMDV)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所致临床症状也十分相似。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用于预防塞内卡病毒感染和口蹄疫,以SVA全长感染性克隆pSVA-GX01为基础,在SVA 2A与2B基因之间插入O型FMDV的VP1基因,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SVA-FMDV-VP1-O。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SVA-FMDV-VP1-O,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显示,该重组病毒可在细胞中表达O型FMDV的VP1蛋白。对该重组病毒进行体外生长增殖特性以及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毒株和亲本毒株在BHK-21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插入的FMDV VP1基因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稳定存在6代。研究结果为开发以塞内卡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重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US3基因失活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毒力的影响,运用En Passant操作技术,将PRV变异株AH02LA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BAC~(PRV-G)中US3基因的起始密码子进行点突变,获得重组BAC株BAC~(PRV-G)-US3~(mut)。将BAC~(PRV-G)-US3~(mut)与带有同源臂和PRV AH02LA gE/gI基因的片段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拯救病毒的同时将gE/gI基因进行恢复,获得重组病毒PRV-US3~(mut)。生长动力学试验发现:PRV-US3~(mut)在感染ST细胞早期(6 h和12 h)无病变发生,在感染24 h之后,与亲本毒株PRV AH02LA生长动力学相似,表明US3基因可能介导病毒增殖的早期阶段。此外,研究发现了US3基因抑制PRV感染ST细胞早期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的mRNA转录。BALB/c小鼠的致病力试验发现,相较于亲本毒株PRV AH02LA(LD_(50)=10~(-3.26)/0.2mL),PRV-US3~(mut)(稀释10~(-2)~10~(-5))攻毒小鼠全部存活,表明US3基因可能介导PRV对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RV变异株US3基因失活株,为研制针对PRV变异株的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TK/gI/gE三基因缺失重组病毒,试验以PRV-JL14作为母本株,将其基因组与转移载体进行同源重组后,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作为标记基因进行筛选,先后敲除gI、gE和TK基因大部分序列,获得重组病毒PRV-ΔgIgE/TK,并将重组病毒在BHK-21细胞中传代培养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同时以不同剂量对小鼠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TK、gI和gE基因缺失后的重组病毒基因组稳定,在BHK-21细胞中传代培养20代未见突变;与母本株PRV-JL14相比,PRV-Δg IgE/TK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能力没有降低,且对小鼠的致病力显著降低。说明试验构建的重组病毒PRV-ΔgIgE/TK可以作为猪伪狂犬病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完整开放阅框后将其定向亚克隆入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全长基因组中的假基因区域,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了嵌有荧光素酶基因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之后,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进行病毒拯救,抗核蛋白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成功拯救了携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rHEP-luc株,RT-PCR证实插入的荧光素酶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荧光素酶基因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生物学功能;这为应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荧光素酶标记狂犬病病毒在小鼠体内侵染移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