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简便快速检测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根椐GenBank中H7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和N9亚型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H7亚型和N9亚型单项RT-PCR的基础上,优化双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同时检测H7亚型和N9亚型的双重RT-PCR。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模板进行双重RT-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HA基因263bp、NA基因52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常见亚型的流感病毒的RT-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双重RT-PCR方法的检测下限为3 pg的H7N9病毒模板。利用该双重RT-PCR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H7N9病毒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H7N9流感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为H7N9亚型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H7N9亚型欧亚谱系AIV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序列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泰安市活禽市场11个月的空气状况进行监测。结果显示:H7和N9基因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100copies/μL和101 copies/μL,检测H7和N9基因的R2值均为0.999。批内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采用该技术,活禽市场空气样品3/114份检测出H7N9阳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H7N9亚型AI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为H7N9亚型AIV的监测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病毒分为A、B、C三型,分别属于正粘病毒科下设的A型流感病毒属、B型流感病毒属、C型流感病毒属。B型和C型病毒属不易变异,A型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容易变异,含有8个节段组成的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一种是血凝素(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现在已知的HA有16个亚型(H1 ̄H16),NA有9个亚型(N1 ̄N9),它们之间可以不同组成。其中,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  相似文献   

4.
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在北美地区广泛流行,并引发犬的呼吸道疾病,但目前中国尚未有犬感染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的报道。随着近几年宠物贸易的繁盛,犬流感流行区域可能逐渐扩大,增加北美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传入中国的可能。因此,需要建立一种针对北美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针对北美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片段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出北美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而未检出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及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犬瘟热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病毒、副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0.1 pg/μL。利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证实该检测方法可靠。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监测北美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可用于外来犬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上马流感病毒H3N8 HA和NA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HA和NA基因RT-PCR引物及NA基因荧光定量RT-PCR引物探针,经条件优化,建立的HA和NA RT-PCR方法检测下限为10 TCID50;荧光PCR方法检测下限为0.1 TCID50。对H5、H7、H9、H3N1、H3N2、Pi等6种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发现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显示建立的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可用于马流感病毒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电化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型流感亚型的可行性,应用建立的电化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了9株不同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抗原、1株新城疫病毒抗原和10份临床样品。结果为电化学基因芯片均能特异检出相应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新城疫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中,检出5份为H6N6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份为H6H2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份为H9H2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表明,电化学基因芯片方法适合A型流感病毒各亚型的鉴别,具有快速、特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猪流感病毒分型基因芯片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亚型基因序列间的差异性,分别设计H1、H3、H9、N1和N2的特异分型引物,并根据M基因设计A型流感病毒的通用引物。RT-PCR扩增猪流感病毒各亚型HA、NA和M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至pMD18-T构建重组质粒,制备探针。将各探针按一定的阵列点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制成基因芯片。并对217份不同地区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同时检测待检样品中5种亚型A型流感病毒,并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灵敏度比PCR高1个稀释度,比病毒分离高2个稀释度。该方法的建立为猪流感的检测及猪流感病毒各亚型在猪群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和高通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可行性,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分别对标准抗原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方法的适用性。结果为H7亚型流感病毒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够检出H7N9、H7N2亚型禽流感抗原阳性,对其他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能检出H7N9、H7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血凝效价1:512)1 000倍的稀释度;检测10次H7N9亚型禽流感抗原的变异系数为1.12%,差异不显著;检测临床100份样品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应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操作简便、试验时间短、不受人为因素干扰,适合市场、养殖场大规模的监测或检疫。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参考Gen Bank登录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HA、NA、M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3对可扩增HA、NA、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反转录引物。3对引物扩增的c DNA片段大小分别为1 742、1 410、1 027 bp。结果: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片段,经测序均正确,且与其他常见禽病病原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对HA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2μg/μL c DNA,对NA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2μg/μL c DNA,对M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3μg/μL c DNA。通过对30份H9N2阳性病毒液进行三重PCR,均可同时扩出HA、NA、M基因。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为提高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NA、M基因序列分析的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和N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H7N9亚型AIV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法检测H7N9亚型AIV的下限为102copies/μL,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3%。本研究建立的H7N9亚型AI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为H7N9亚型AIV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人肺腺癌细胞A549被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感染后,探讨不同毒株跨种属感染人呼吸道组织的可能性和趋势性。通过观察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的细胞病变(CPE)、血凝试验(HA)和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来比较不同毒株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差异和毒力改变,发现同一亚型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对A549细胞感染和复制能力有较大差异,哺乳动物来源的病毒更有感染人呼吸道细胞的趋势,SW/GX/NS2783/2010有潜在的感染人细胞的能力。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变化和病毒基因组组成特点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重点关注具有跨种属感染趋势的流感病毒及其特殊分子决定簇的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抗流感及禽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拉米韦(Peramivir)是一种以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神经氨酸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药物.本文综述了帕拉米韦的合成工艺、作用机理、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研究及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猪流感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猪流感病毒A/Swine/Fujian/668/2001(H3N2)株感染的鸡胚尿囊液,经差速离心后,再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纯化的猪流感病毒经NP-40处理并反复冻融,作为猪流感间接ELISA抗原,确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29份HI试验猪流感为阴性的血清进行了检测,经统计学分析,确定间接ELISA判定标准,被检血清OD490nm值≥0.20判定为阳性。该方法对猪瘟等11种猪疫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吸收变异系数分别在3.34%~8.12%和6.2%~9.04%之间。与HI的符合率达到92.8%,经卡方检验(P〈0.01)比HI试验敏感。为猪流感抗体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AIV呈球形,有囊膜。其表面主要有2种糖蛋白,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其中神经氨酸酶具有重要功能,其对病毒的释放及病毒在感染细胞周围的扩散能力有很大影响。此外,神经氨酸酶对其周围的血凝素切割能力也有很大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病毒致病性的不同。神经氨酸酶是AIV中另一种重要抗原,抗神经氨酸酶的抗体可为机体遭受流感病毒攻击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因此,神经氨酸酶对AI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插入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0中,并与本实验室保留的适应毒株A/PR/8/34(H1N1)的6个质粒pHW2000-PB2、pHW2000-PB1、pHW2000-PA、pHW2000-NP、pHW2000-M、pHW2000-NS共转染293T和MDCK混养细胞,在细胞内部完成病毒粒子的组装,然后接种SPF鸡胚,经3代扩毒后,成功拯救了H8N4亚型重组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该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机理研究及疫苗的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试验采用霍夫曼发明的8质粒拯救系统,将分离得到的AIV Isolate3(H9N2)基因组,通过RT-PCR得到HA基因,并克隆到以pcDNA3质粒为骨架自行构建的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上,得到HA转录/表达质粒,再将HA表达质粒与构建好的包含A/Puerto Rico/8/34(H1N1)7个内部基因双向转录/表达质粒共转染人肾上皮细胞(293T)与犬肾细胞(MDCK)混养细胞。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配H9N1亚型流感病毒减毒株。  相似文献   

17.
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M蛋白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P基因各设计一套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目的带分别为600bp和340 bp。通过对相关病毒检测,建立了AIV和NDV通用型二联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为AIV和NDV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使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3/96(H5N1)H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RT_PCR技术,以A/Goose/Guangdong/3/96(H5N1)RNA为模板,扩增了1.73kb 的HA 全基因cDNA。将HAcDNA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1728 个核苷酸片段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上下游引物序列、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Goose/Guangdong/3/96(H5N1) 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有11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9.4% ;与A/HongKong/156/97(H5N1) 有25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6 % ;与A/Chicken/HongKong/258/97 (H5N1) 有30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3%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依次分别为99 .2 % 、98.6% 和98.1% 。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HA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也完全一致,各有5 个碱性氨基酸插入。这说明上述4 个流感病毒分离株可能来自同一个祖先,具有相同的毒力和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猪流感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其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存在和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作者就猪流感病毒蛋白,包括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基质蛋白(M)、聚合酶蛋白(PA、PB1和PB2)和非结构蛋白(NS)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猪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Influenza A viruse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humans, from several other mammalian species and a wide variety of avian species, among which, wild aquatic birds represent the natural hosts of influenza viruses. The majority of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he 15 haemagglutinin (HA) and nine neuraminidase (NA) subtypes recognized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isolates from domestic and wild birds. Infection of birds can cause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signs, which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host, the virus strain, the host's immune status, the presence of any secondary exacerbating micro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ost infections are inapparent, especially in waterfowl and other wild birds. In contrast, infections caused by viruses of H5 and H7 subtypes can be responsible for devastating epidemics in poultry. Despite the warnings to the poultry industry about these viruses, in 1997 an avian H5N1 influenza virus was directly transmitted from birds to humans in Hong Kong and resulted in 18 confirmed infections, thus strengthening the pandemic threat posed by avian influenza (AI). Indeed, reassortant viruses, harbouring a combination of avian and human viral genomes,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major pandemics of human influenza. These considerations warrant the need to continue and broaden efforts in the surveillance of AI. Control programmes have varied from no intervention, as in the case of the occurrence of low pathogenic (LP) AI (LPAI) viruses, to extreme, expensive total quarantine-slaughter programmes carried out to eradicate highly pathogenic (HP) AI (HPAI) viruses. The adoption of a vaccination policy, targeted either to control or to prevent infection in poultry, is generally banned or discouraged. Nevertheless, the need to boost eradication efforts in order to limit further spread of infection and avoid heavy economic losses, and advances in modern vaccine technologies, have prompted a re-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use of vaccination in poultry as an additional tool in comprehensive disease control strategies. This review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on AI that has contribut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y of the virus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fficacious vaccines for poul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