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附素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早期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研究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聚集因子A(clfa A)基因, 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国内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为PCR模板,进行clfa A基因的克隆,并连接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然后经BamHⅠ和XbaⅠ双酶切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为对照,国内分离株多数在990 bp处扩增到特异性条带,经测序鉴定,与Genebank发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lfa A序列同源性为99%;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PCR和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成功,为研究核酸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933-1938
以研制安全有效的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为目的,采集380份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奶样,经高盐肉汤、过氧化氢酶、甘露醇发酵、三糖铁发酵试验以及Baird-Parker平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和生化鉴定,PCR扩增分离株凝集因子基因(Clf A)并连接TA克隆载体。经测序确定无误后,连接pc DNA3.1His B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 3.1His B-Clf A,转化Trans T1TM感受态细胞,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分析,同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高盐肉汤、过氧化氢酶、甘露醇、三糖铁试验和Baird-Parker平板从380份隐性及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共分离到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is B-Clf A),为研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到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验证,然后对本实验室所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PCR产物经过电泳成像显示,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293bp和642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双重PCR检测发现,其中95%以上存在粘附素基因clfa A和Fnbp A。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表达禽呼肠孤病毒(ARV)σA蛋白,试验拟构建σ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准确表达,参照GenBank中ARV S2基因序列(登录号为KF741763. 1)设计特异性引物,以pMD18-T-σA重组载体为模板,应用PCR的方法扩增σA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并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pMD18-T-σA表达质粒,再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NotⅠ同时双酶切pMD18-T-σA和真核表达质粒pEF1α-HA,将胶回收的σA基因和pEF1α-HA进行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F1α-HA-σA。真核表达质粒经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后,将其转染HEK293T细胞,于24 h后收取蛋白质,通过Western-blot验证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ARVσA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EF1α-HA-σA,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说明该蛋白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5.
用MA104细胞培养增殖了轮状病毒地方分离株JL94。利用一对根据Genebank中已发表的轮状病毒VP7基因cDNA序列而设计并合成的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JL94毒株扩增出VP7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JL94/VP7,并对其进行了HindⅢ,HindⅢ和BamH I的单、双酶切初步鉴定及其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pMD18-T-JL94/VP7的插入基因为轮状病毒的VP7基因。重新设计一个带有Kozak序列的上游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带有Kozak序列的vp7基因并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T-VP7,酶切鉴定其大小和方向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HindⅢ和BamH 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后连接。经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检测鉴定,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  相似文献   

6.
提取HEP-Flury株狂犬病病毒RNA,RT-PCR方法扩增糖蛋白G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鉴定和序列分析。之后双酶切下G基因,将其亚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IRES-hrGFP-1,经卡那霉素抗性、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重组单G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G。应用PCR方法在G基因末端引入口蹄疫病毒2A自剪切肽序列,并克隆入T载体,同时构建含G基因的T载体,分别双酶切回收以上2片段并将他们定向亚克隆入pShuttle-IRES-hrGFP-1,经系列鉴定,成功构建由2A自剪切肽序列连接双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dG。转染以上2个表达质粒入Ad-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的表达,斑点印迹试验结果显示G蛋白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构建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A(Cc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制备安全有效气肿疽核酸疫苗的可行性,试验根据NCBI上气肿疽CctA基因序列,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基因扩增,将PCR扩增的CctA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9-T-CctA,对测序正确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后亚克隆至pVAX-1真核表达载体,并对构建的pVAX1-CctA真核表达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CctA基因目的片段,并获得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质粒pMD19-T-CctA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CctA。说明试验成功构建了气肿疽Cc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牛的卵泡抑素基因(Follistatin,FST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Trizol法从牛的卵巢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用带有酶切位点牛FSTN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其完整编码区序列,连接到T载体、测序,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AcGFP1中,酶切及PCR鉴定载体。[结...  相似文献   

9.
以PRRSV细胞培养物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ORF5/ORF6基因,该产物和pIRES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经双酶切,连接构建pIRES-ORF5/ORF6。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ORF5/ORF6。测得的ORF5/ORF6序列与VR-2332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100%,属北美洲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PCR扩增GPV吉林分离株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获得大小为1605bp的核苷酸片段。将该片段纯化后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测序。经过酶切和连接反应,将VP3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了PCR和酶切鉴定。通过脂质体法将pVAX1-VP3转染Vero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VP3基因克隆成功,与GPV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含VP3基因的GPV真核表达载体pVAX1-VP3。提取转染该质粒的Vero细胞RNA,RT-PCR扩增,在1000~2000bp可见一明显DNA条带;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转染细胞,在细胞表面可见特异荧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pVAX1-B2L-F1L,探讨制备安全可靠羊口疮病毒核酸双基因疫苗的可行性,试验通过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B2L和F1L融合基因2对引物,应用SOE-PCR技术将B2L和F1L连接起来,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pVAX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B2L-F1L融合基因表达质粒,再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对真核表达质粒进行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利用SOE-PCR技术成功扩增出B2L-F1L融合基因;对真核表达质粒pVAX1-B2L-F1L进行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后,均可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测序发现,真核表达质粒目的基因序列与预期设计一致。说明真核表达质粒pVAX1-B2L-F1L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TXNIP)序列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为生产转TXNIP基因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试验采用RT-PCR技术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胰腺组织中扩增出TXNIP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至p MD18-T载体,测序鉴定后提取质粒,用SalⅠ和EcoR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回收的TXNIP片段连接至p EGFP-C1载体上,构建含TXNIP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1-TXNIP;利用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p EGFP-C1-TXNIP进行鉴定,并将重组质粒转染β-TC6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荧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TXNIP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176 bp,编码391个氨基酸,与Gen Bank已公布的猪TXNIP基因c DNA序列(序列号为DQ278874)对应区段同源性为99.7%;重组表达载体p EGFP-C1-TXNIP质粒转染β-TC6细胞能表现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牛新孢子虫NcSRS2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试验扩增牛新孢子虫NcSRS2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后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最后克隆至pVAXⅠ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进行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牛新孢子虫NcSRS2基因长度为1 227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NcSRS2(AF06124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构建的真核重组质粒pVAXⅠ-NcSRS2正确。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Eimeria tenella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Et SIR2)的真核表达质粒,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c DNA为模板,PCR扩增出Et SIR2基因,PCR产物经酶切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后与经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连接。连接产物经PCR和酶切鉴定,再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染DF-1细胞和BHK细胞进行表达,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Et SIR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Et SIR2基因,长度为909 bp;Western blot可见大小约为37 k Da的表达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绿色荧光,表明成功构建了Et SIR2的真核表达质粒p CAGGsEt SIR2,并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禽类细胞中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Et SIR2的生物学特性和球虫DNA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余祖华  王红宁  周生  黄勇  丁轲 《中国家禽》2006,28(21):14-16,19
本试验根据已公布的IBV株S1基因序列及pPIC9K表达载体序列,去掉由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后,设计一对IBV S1基因表达片段的PCR引物,利用RT—PCR扩增得到了IBV四川分离株的S1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菌落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测序分析片段长为1566bp,已经成功切除了由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序列。将该基因亚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的SnaBⅠ和NotⅠ酶切位点,并通过菌落PCR、双酶切鉴定了该重组质粒的正确性,IBV S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利用毕赤酵母表达IBV S1蛋白提供了基础材料,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基因亚单位疫苗及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植物组成型表达质粒pBin438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及FMDV VP1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质粒pU8—2质粒中扩增7S启动子,经HindⅢ和BarnHⅠ酶切,与经同样双酶切的植物组成型表达载体pBin438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构建完成。从FMDV VP1基因的pGEM—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经BarnHⅠ和SalⅠ双酶切后,与p7SBin438质粒酶切后的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FMDV VP1基因已置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下游,成功构建了FMDV VP1基因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VP1。通过三亲交配法,将表达载体p7SBin438-VP1导入根癌农杆菌,为研究FMD可饲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克隆A型流感病毒H7N9株的PA和PAX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真核表达。从苏州分离株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禽流感病毒RNA,通过RT-PCR技术获取PA以及PAX全长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纯化的目的基因;构建目的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质粒DNA转染293T细胞真核表达,让其表达的蛋白产物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其结果成功地在293T细胞内表达了PA与PAX蛋白,为进一步研究A型流感病毒PA与PAX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I-E,为探讨E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EDV CV777株序列,利用Primer5.0设计1对两端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和Sal I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完整的231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用测序、PCR、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体。然后将纯化后的E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I-neo)上,并经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PEDV的pCI-E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结论)pCI-E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探讨PEDV E基因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PED防御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23日龄大鼠脑组织中抽提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T载体,酶切反应鉴定。然后双酶切BDNF-T载体和空质粒pEGFP(N1),将所获目的片段和线性空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BDNF,并进行酶切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序列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比较,所克隆的BDNF基因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G全长共750 bp序列完全相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BDNF,为进一步研究BDNF基因表达,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和生物制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棒状体颈部蛋白2(Eimeria tenella rhoptry neck protein 2,EtRON2)基因的重组质粒pCAGGS-EtRON2,并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其核心编码区的一部分,将其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构建pGEM-Teasy-EtRON2质粒,双酶切出目的片段后与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进行表达,分别用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EtRON2基因的表达情况。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经过双酶切鉴定,可见一条大小约为1172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登录序列完全一致;免疫印迹实验可见大小约为43 kDa的目的蛋白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红色荧光。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EtRON2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tRON2,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为深入研究EtRON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