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我国啤酒生产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而屠宰行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禽畜血液副产物,两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加以利用。以麦糟为主料,加入血粉辅料,混合接种不同益生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指标,分别评价不同主辅料配料比、发酵时间、酵母菌及乳酸菌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生产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血粉辅料添加量为15.00%、发酵温度为30 ℃、接种酵母菌单一菌种且接种量为2.00%、发酵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达到50.36%,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升幅度达到75.53%;利用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时,先接入1.00%乳酸菌发酵2 d后,再接入1.00%酵母菌继续发酵至7 d时,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9.27%,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06.59%。利用上述2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乳酸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以及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藜麦秸秆在饲用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微生物发酵以期改善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单一发酵时,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菌剂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发酵藜麦秸秆试验中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混合比例3个试验因子,均采用L9(34)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指标做响应面法处理。同时做了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对比试验。1)相同发酵条件下,混合制剂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比单一发酵剂明显;2)发酵处理后的藜麦秸秆饲料较未发酵的藜麦秸秆粗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约2.70%;3)发酵过程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在0.24%~0.31%;4)发酵处理后,藜麦秸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约3%;5)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降解纤维素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但黑曲霉发酵的饲料感官品质较差。微生物发酵对藜麦秸秆饲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定条件下,混合菌协同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对饲料pH、干物质回收率(DMR)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探讨菌种的适宜添加比例。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9组发酵模型,35~37℃固态发酵,每12 h检测一次pH,取发酵0 h、24 h、48 h和72 h样品进行还原糖含量和DMR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2∶2∶2或2∶2∶3,饲料pH较低,发酵进程较快(P0.05);添加比例为2∶2∶2、2∶2∶3或3∶3∶3,饲料发酵后还原糖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2 h,各处理之间饲料DMR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损失平均为6.1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2∶2。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还能大大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类添加剂的使用,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养殖动物的食品安全性。发酵饲料的优势有:1.发酵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养殖动物的采食量。发酵饲料是经过微生物(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其中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好氧菌的存在为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厌氧环境,而乳酸菌大量  相似文献   

5.
固态发酵豆渣、葡萄渣和苹果渣复合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渣、苹果渣和葡萄渣为发酵原料,利用酿酒酵母菌和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对微生物发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渣、苹果渣和豆渣配比为2∶3∶5;发酵菌剂组合为酿酒酵母,乳酸杆菌和纤维素酶;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32.5℃,接种量为5%;通过体外消化试验得到粗蛋白的消化率随时间成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酵母菌体蛋白是饲料总蛋白含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对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发酵饲料p H为6.2,粗蛋白质含量11.25%,酸性洗涤纤维素含量为28.43%,中性洗涤纤维素含量为24.68%,达到优质蛋白饲料标准。  相似文献   

6.
更深层的开发利用啤酒糟资源,提高其饲喂效价,是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并能实现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文章以啤酒糟为原料,酵母菌、乳酸菌及其混合菌作为微生物发酵剂,考察发酵前后啤酒糟中的粗蛋白、真蛋白、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详细探讨了混合菌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接种量的不同对啤酒糟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温度为28℃、pH为4的条件下,发酵3d后,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的啤酒糟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啤酒糟的最佳比例2:3,最佳接种量为4%,此时发酵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下,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比原料分别提高了68.29%和35.66%,粗纤维的含量则下降27.63%。  相似文献   

7.
正液态发酵饲料的最终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可以通过对猪只肠道pH、共生菌落和形态组织学等方面的影响改善猪只健康。1814年,Henderson首次倡导使用液态饲料,但是直到1976年,Smith第一次指出在饲喂之前,把饲料浸泡在水中一定的时间,谷物中自然带有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繁殖并生成乳酸,乙酸和乙醇,然后可减低饲料的p H值。通常,乳酸菌在液态发酵过程中占主导。然而,在低温和尤其在使用酿酒和酒精的副产物时,酵母菌主导发酵。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发酵泌乳母猪全价料,根据发酵前后饲料的pH值、活菌数、粗蛋白、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母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混菌发酵组合,并从混菌比例、水分、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关键因素研究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结果发现: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为BLCC2-0015,在发酵48 h时,pH值达到4.12,活菌数为60×10~8CFU/g,总酸含量高达22.56 mg/g;酵母菌为BLCC4-0021,在发酵48 h时活菌数为44.50×10~8CFU/g,粗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40.69%;两者复配发酵最佳工艺为接种比例为BLCC2-0015:BLCC4-0021=1.5%∶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乳酸杆菌活菌数为74.53×10~8CFU/g,酵母菌活菌数为12.04×10~8cfu/g,总酸含量为18.65 mg/g,酸溶蛋白含量为17.32%。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绿色木霉和根霉R2为发酵菌种,优化木薯渣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初步确定了木薯渣发酵的适宜条件,即液体菌种添加量为3%,氮源添加量为2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4 d,经试验验证,此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较高,可达到蛋白饲料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通过处理木薯渣变为动物的饲料原料,不仅可充分利用淀粉工业的废弃物,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可显著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了木薯渣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发酵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由玉米、菜籽粕、棉籽粕组成的混合饲料,发酵30 d,每隔5 d取样检测发酵饲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乳酸菌和乳酸含量。结果:乳酸菌发酵饲料粗蛋白、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钙、非植酸磷、氯和钠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总能和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P0.05);发酵饲料乳酸菌数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饲料(P0.05),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发酵至第5天,发酵饲料粗蛋白、代谢能、乳酸菌数和乳酸含量分别为20.42%、6.19 MJ/kg、19.0×10~7g和137.15 mmol/kg,第10天分别为19.57%、6.13 MJ/kg、12.67×10~7g和147.29 mmol/kg。而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饲料中粗蛋白、氨基酸、蛋氨酸、总能、代谢能、乳酸菌活菌数及乳酸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提示乳酸菌发酵饲料在发酵后5~10 d内使用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的异常行为中以刻板行为最为常见,而咽气癖又是马最常见的口部刻板行为之一。作者就咽气癖在生理方面和心智方面对马体产生的影响、行为基础、诱因的研究进展及常见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单安山 《猪业科学》2004,21(2):51-52
简介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从日粮营养、运动场地面结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管理等方面简析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芒果病虫害已成为目前栽培管理的主要问题。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了介绍了当前芒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归纳总结RFLP和PCR-R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其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初步考证中文·汉语的“草坪”一词及相关文史资料。再次证明中国自古分布有天然草坪。文字记载早在西汉武帝建元年间 (公元前 138年 )已大面积栽培草坪 ,于今至少有 2 139年历史。当时的草坪科学技术水平已有相当高度 ,发现并选用了结缕草 (Zoysiaspp .) [或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 ]和“戾莎 (Carexspp .)”等草坪草 ;发明了大面积整理地形、地貌及平整土地 ,针对不同生活型的草坪草采取“布”或“攒”等不同的建植草坪方式。嗣后 2 0 0 0年 ,处于移植天然草坪为“人工草坪” ,向人工草坪演化的过渡阶段。期间 ,于南齐·昏侯 (499~ 5 0 1)又发明了“满铺草坯”建植草坪等技术。所有的发现、发明不仅沿用至今 ,而且导致清道光朝 (182 1~ 185 1)诞生了中国式人工草坪。现代草坪缘鸦片战争 (184 0 )而传入。相伴近、现代草坪的普及 ,于清道光、咸丰年间 (184 0~ 186 1) ,市郊农村已有“草坪专业户”与“草坯专业户” ,至 2 0世纪 5 0~ 70年代 ,“草坪”一词先后被列入“词 (辞 )典”和“百科全书”等。  中文·汉语自古以来的草坪概念“平的草地” ,“长草若毛 ,‘剥’取似皮的草地表层”都清楚地规定了 :草坪是一类特殊的草地  相似文献   

16.
17.
18.
鸡养殖中禽霍乱疾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会导致鸡只出现急性败血症和机体炎症反应等,慢性型感染会导致鸡只出现皮下及机体内脏器官、关节等的化脓性炎症反应。禽霍乱疾病在鸡养殖全年均会出现,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疾病爆发的可能性更高。禽霍乱疾病在急性爆发的情况下病死率相对较高,同时短期内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易导致鸡养殖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对鸡禽霍乱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