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野鸟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与特征,2015—2016年对鄱阳湖与青海湖地区野鸟中的H9N2病毒进行监测,结果共分离到1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分离的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受体分析和SPF鸡、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12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226位氨基酸残基为亮氨酸(L),具有结合人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试验表明,分离毒株既能结合禽样受体,也能结合人样受体;SPF鸡攻毒试验表明,分离株为低致病性毒株;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和肺中有限复制,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为确认进口食品中的禽流感病毒(AIV)携带状况,对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冻鸡食品进行了禽流感带毒情况检测,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全基因组测序和致病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IV为H6N1亚型病毒,与台湾本地流行的毒株同源性最高;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为PQIAT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第186、190、226和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脯氨酸(P)、缬氨酸(V)、谷氨酰胺(Q)、丝氨酸(S),具有结合人样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子特征。SPF鸡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的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为低致病性AIV。Balb/c小鼠感染性结果显示:分离株可在小鼠下呼吸道和肺脏中复制;高剂量感染可使小鼠体重发生轻微变化,但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检测结果表明,该H6N1亚型毒株虽然目前致病力较弱,但有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风险,对人类和家禽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15年分离自我国四川省野鸟粪便中的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Wild Bird/SC/S1264/2015(H9N2)(WB/SC/264/15)和Wild Bird/SC/S1411/2015(H9N2)(WB/SC/411/15)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333PSRSSR↓GL340,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氨基酸序列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的第226以及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谷氨酰胺(Q)和甘氨酸(G),具有结合禽源AIV受体的分子特征。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样性。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中有效复制,小鼠体重变化轻微,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该地区活禽市场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监测过程中分离鉴定出1株H1N6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F01/2016(H1N6),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A基因与A/sparrow/Guangxi/GXs-1/2012(H1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6.9%),NA基因与A/Pavo cristatus/Jiangxi/JA1/2016(H5N6)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8.2%)。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IQ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与部分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样,分离株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缺失。此外,本研究还对分离毒株的受体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优先结合唾液酸α-2,3-Gal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Duck/Guangxi/F01/2016(H1N6)是一株重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5年在广东活禽交易市场分离的一株鸭源AIV DK/GD/S1182/2015(H6N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演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处仅有一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HA蛋白的222V和228S,可以增强病毒对α-2,6唾液酸受体的结合能力。NA蛋白颈部有11个氨基酸的缺失,这将会影响NA的神经氨酸酶活性;该病毒可能是2010年广东H6N6猪流感病毒与2014年广西AIV重组产生。小鼠感染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不需要预先适应就能够在小鼠的肺脏内高效复制,提示该分离株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对H6亚型AIV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该地区活禽市场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监测过程中分离鉴定出1株H1N6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F01/2016(H1N6),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A基因与A/sparrow/Guangxi/GXs-1/2012(H1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6.9%),NA基因与A/Pavo cristatus/Jiangxi/JA1/2016(H5N6)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8.2%)。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IQ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与部分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样,分离株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缺失。此外,本研究还对分离毒株的受体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优先结合唾液酸α-2,3-Gal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Duck/Guangxi/F01/2016(H1N6)是一株重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2012年在我国重庆市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鸭体内分离到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K/CQ036/12(H5N2).为了解该株H5N2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及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序列分析显示:HA裂解位点序列为341R-----346TRGLF350,为低致病性AIV特征.内部基因来源较复杂,与KD/CQ/036/12分离株的M基因NP基因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均来自H4、H7等亚型分离株,呈明显的异源性.分离株的感染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在鸡体内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外排毒,但并不能在鸡体内有效的复制.对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仅在鼻甲和肺能检测到病毒存在,其他脏器病毒滴定结果为阴性,表明病毒对鸡和小鼠均呈低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9.
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年来在同一地区分离到的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探讨H9N2亚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3个毒株的HA基因全长1 683bp,编码560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均为R-S-S-R,属于低致病力毒株;推导的HA基因氨基酸序列均含7个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受体结合位点为禽源性流感病毒特异性序列,左侧臂氨基酸均为NGQQG,右侧臂均为GTSKA.3个分离株与参考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率均较高,仅有一些非关键位点突变.它们均属欧亚种系,与A/Duck/Hong Kong/Y280/97代表株亲源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近年来未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 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11.
为表达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神经氨酸酶(NA)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AIV N6基因序列(登录号:MG434500)设计特异性引物,对贵州地区分离的H6N6亚型AIV贵州株进行N6基因PCR扩增,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N6,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His-N6重组蛋白,将诱导产物超声破碎离心后,利用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蛋白进行双重鉴定,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结果显示,AIV贵州株N6基因编码区长1 380 bp,可编码459个氨基酸,其中175-207 bp缺失33个核苷酸;重组质粒pET-32a-N6经双酶切鉴定分别获得大小为5 900 bp左右的载体条带和1 380 bp左右的目的基因条带,成功构建了pET-32a-N6重组质粒;蛋白超声破碎后经SDS-PAGE发现,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沉淀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0 ku,与预期结果一致;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双重鉴定,均在70 ku处出现条带,说明纯化的蛋白为重组蛋白pET-32a-N6,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活性,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重组表达蛋白分别被His抗体和兔源抗N6多克隆抗体所识别。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3 200。以上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表达了H6N6亚型AIV的N6基因,所制备的N6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能被His抗体和兔源抗N6多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W-CKGD)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CKGD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R-CKGD).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CKGD与野生病毒W-CKGD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R-CKGD与W-CKGD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特性和对BALB/c小鼠均呈低致病性,以106 EID50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仅在小鼠的呼吸道复制,可以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均不造成死亡.实验结果表明,R-CKGD与W-CKGD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6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探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鸭群中的流行状况,为贵州省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从贵州三穗县某养鸭殖场采集50份泄殖腔棉拭子,处理后经过绒毛尿囊腔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分离到1株既不是新城疫病毒,也不是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的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相应的HA和NA基因片段。经过测序比对分析证实所分离病毒为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贵州鸭群中存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其起源和致病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研究黄芩苷对H6N6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病毒感染小鼠的血液学指标的影响。选用6-8周龄小鼠108只,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病毒阳性组、低、中、高黄芩苷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攻毒:阴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2mL/只,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H6N6禽流感病毒(108EID50) 0.2mL/只;治疗:攻毒3 d后进行灌胃给药,黄芩苷治疗组(0.014,0.028,0.056 mg/只/d),西药对照组(0.39 mg/只/d),病毒阳性组、阴性对照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3、6、9 d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通过对各组别患鼠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目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1)治疗后3、6、9 d高剂量黄芩苷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极显著低于病毒阳性组和低、中剂量黄芩苷组(P0.01);(2)在治疗3、6和9 d时淋巴细胞数目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病毒阳性组、低剂量黄芩苷治疗组和中剂量黄芩苷治疗组(P0.01或P0.05),与西药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在治疗3、6和9 d时,所有黄芩苷治疗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病毒阳性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合西药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在治疗3、6和9 d时所有黄芩苷治疗组血小板数目均极显著低于病毒阳性组(P0.01)。小结:黄芩苷在较高浓度时,对H6N6禽流感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降低白细胞总数,抑制出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A one-year influenza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0 live bird markets (LBMs) in H5N1 high-risk areas in Thailan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9. The result from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fluenza A virus (IAV) in LBMs was 0.36% (19/5304). Three influenza A subtypes recovered from LBMs were H4N6 (n = 2), H4N9 (n = 1), and H10N3 (n = 16) from Muscovy ducks housed in one LBM in Bangkok. These influenza subtypes had never been reported in Thailand, and therefore such genetic diversity raises concern about potential genetic reassortment of the viruses in avian species in a particular setting. Two influenza A subtypes (H4N6 and H4N9) were isolated from oropharyngeal and cloacal swabs of the same duck, suggesting coinfection with two influenza subtypes and possible genetic reassortment in the bird. In addition, H10N3 infection in ducks housed in the same LBM was observed. These findings further support that LBMs a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IAV transmission and genetic reassortment.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H5亚型、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5亚型、N6亚型AIV的HA和N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H5亚型和N6亚型AIV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H5N6亚型AIV特异性扩增出418bp和251bp目的片段,对H5Ny(y≠6)亚型AIV扩增出418bp目的片段,对HxN6(x≠5)亚型AIV扩增出251bp目的片段,对其他亚型和常见的禽病病原体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H5亚型和N6亚型最低检测限为1.59×10-5ng/μL。本研究建立的H5亚型和N6亚型AIV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为H5亚型和N6亚型AIV临床检测以及防控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