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06篇
  免费   2342篇
  国内免费   3065篇
林业   3115篇
农学   2532篇
基础科学   1708篇
  3814篇
综合类   16752篇
农作物   2370篇
水产渔业   1261篇
畜牧兽医   5344篇
园艺   2432篇
植物保护   1685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673篇
  2022年   1597篇
  2021年   1630篇
  2020年   1476篇
  2019年   1485篇
  2018年   979篇
  2017年   1623篇
  2016年   1098篇
  2015年   1587篇
  2014年   1695篇
  2013年   2057篇
  2012年   2892篇
  2011年   2977篇
  2010年   2793篇
  2009年   2547篇
  2008年   2644篇
  2007年   2416篇
  2006年   2091篇
  2005年   1658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 %、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2.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一些;森林不能降低小流域的日平均气温,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季的平均气温0.1~0.5℃;平均地面温度降低了0.9~1.3℃,秋冬季的地面平均温度略微增加0.1~0.5℃;年降水量增加了77~115mm;年蒸发量降低105~175mm。小流域小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气候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Poplar is one of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ast growing plant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Eighteen poplar clones belonging to Populus aigeiros section were introduced from Italy, Turkey and domestic regions. Populus deltoides cv. ‘Lux‘ 1-69/55 (1-69), which was widely used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as taken as control clone (1-69).Follow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seedling test and controlled afforestation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at Juxian County,Caoxian County and Laiya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lar clone (Populus x euramericana cv. ‘102/74‘), namely 102/74, performed well both in terms of adaptability and growth rate. The mean height of 13.9 m (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18.0 cm (DBH) and volume growth of 0.1445 m3 (V) were 2.2 %, 21.6% and 52.9% higher than those of 1-69 (CK), respectively,at the age of 5 years at three experimental sites. Moreover, the clone can be propagated easily and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poplar disease, pest as well as salinity and had longer growing period. Furthermore, wood basic density and fiber length of new poplar clone (102/74) were as same as 1-69 (CK).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elected clone (102/74) was ide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ast-growing poplar plantations, especially for the pulpwood plant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控根容器和普通容器栽培,对普陀樟(Cinnamonum japonicum var.chenii)2年生苗的根系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根容器苗根系长度的生长在5-9月相对稳定,9-11月增长较快,试验8个月后,控根容器苗根系较普通容器苗增长了16.0%;试验18个月后,普陀樟控根容器苗的根系形态更好,表现为平均根长更长,细根数量更多,根系表面积更大,根系分布层整体更上移。  相似文献   
995.
对四种重组竹材用酚醛树脂在不同胶液固体含量、浸胶温度和浸胶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竹材浸胶试验。结果表明:胶液固体含量增加时,竹材浸胶量先增大后减小,固体含量25%时浸胶量最大,达到22.6%;浸胶温度升高浸胶量增加,浸胶温度55℃为宜;浸胶时间对浸胶量影响不呈现规律性,浸胶时间需要在60 min以上;树脂分子量大小对渗透性有一定影响,分子量偏小、分布相对较窄且均匀时,渗透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番荔枝(Annona squamosal)幼苗对低温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划定番荔枝引种区域,通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控温试验对番荔枝幼苗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幼苗在田间越冬后,其存活率为48.75%,平均冻害等级为2.67,采取塑料温棚、温室培养处理后,存活率达90%左右,冻害等级明显减低。在室内控温试验中,随着温度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随之增大,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广西松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脂产业是广西的资源优势产业,通过对广西松脂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广西松脂产业应推动原料林基地建设确保原料资源供给,打造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科研投入开拓产品创新,加强政府引导提高政策保障,最终实现松脂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大巴沙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大巴沙三元杂种猪3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比例一致。试验分前期(25~60 kg)和后期(60~100 kg)2个阶段。高蛋白质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00%和14.02%,中蛋白质组分别为15.00%和13.02%,低蛋白质组为14.00%和12.02%。结果表明,与中蛋白质组、低蛋白质组相比,高蛋白质组全期日增重分别提高5.47%(P0.05)和10.31%(P0.05),全期料重比分别降低3.28%(P0.05)和11.72%(P0.05);3点平均背膘厚分别提高0.56cm(P0.01)和0.29 cm(P0.05);眼肌面积分别提高7.85%和降低3.45%;整个试验期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降低0.23元和1.05元。综合考虑,大巴沙三元杂种猪饲粮适宜的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15.00%~16.00%、后期13.02%~14.02%。  相似文献   
999.
家禽骨质特性是家禽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类及动物骨代谢有显著影响。为了揭示影响家禽骨强度的主效基因,研究以体重较轻、体型较小的大围山微型鸡以及大型鸡种武定鸡为研究对象,和艾维因肉鸡作对比,通过检测骨强度以及骨骼中TNF-α基因的表达量,研究TNF-α基因的表达量对大围山微型鸡和武定鸡股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4~16周龄大围山微型鸡股骨强度均显著高于武定鸡和肉鸡(P0.05),且武定鸡股骨强度高于肉鸡;每一阶段大围山微型鸡股骨软骨中TNF-α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两个鸡种(P0.05);相关分析显示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股骨强度指标呈负相关。可见,TNF-α基因对家禽的骨强度有重要影响,是影响家禽骨强度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检测牛早期胚胎分裂速率的时间分布,并将体外受精后0~34 h与26~30 h时间段内采集的2细胞期胚胎分别作为电融合对照组与电融合试验组。将对照组与试验组的2细胞期胚胎分别用于电融合,并将电融合后的胚胎继续体外培养至囊胚期,检测并对比分析2组胚胎的融合率、分裂率、囊胚率和四倍体制备率。结果显示,牛2细胞期胚胎在体外受精后28~30 h其内分裂速率达到最高峰(18.9%)。电融合对照组的融合率、分裂率略高于试验组胚胎(85.2%vs.84.2%,82.2%vs.80.9%),试验组的囊胚率略高于电融合对照组(45.4%vs.44.8%),但差异均不显著。而电融合试验组的四倍体制备率显著高于电融合对照组(28.3%vs.14.5%)。结果表明,牛2细胞期胚胎的采集时间对电融合方法体外制备牛四倍体胚胎的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