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是一种7跨膜结构G蛋白耦联受体,在鸟类羽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MC1R对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太湖鸽、乌鸽和白卡奴鸽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不同鸽种MC1R基因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鸽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存在7个跨膜结构;白卡奴鸽与乌鸽的MC1R基因编码区核酸序列基本一致,黑羽和棕羽太湖鸽的MC1R基因序列没有差异,而太湖鸽与其他2个鸽种分别于279bp(A>G)和520bp(G>A)处存在碱基差异,其中G520A造成了氨基酸(Ser174Gly)的改变,推测该位点突变与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2.
选取成年EK×W系与其亲本E、K和W系成年鸽各150对统计繁殖性能,并对28日龄乳鸽各30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对生产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EK×W系繁殖性能优良,产蛋窝数、产蛋数和出栏数极显著高于E系(P<0.01);EK×W系体型较大,体斜长比W系约提高2.61%,胸宽和胸深分别比W系约提高3.11%和0.92%,胫围极显著低于E系(P<0.01);EK×W系活重极显著高于W系(P<0.01),屠宰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分别比W系约提高了5.83%、5.40%和5.14%(P>0.05);EK×W系胸肌重显著高于K和W系(P<0.05),胸肌率比W系约提高1.94个百分点(P>0.05),腹脂率比E系约降低0.49个百分点(P<0.01)。研究表明:EK×W系三元杂交效果良好,繁殖性能优良,乳鸽体重大、胸肌发达。  相似文献   
23.
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日龄乳鸽嗉囊中鸽乳外观品质、能量蛋白质浓度、消化酶活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生长因子浓度,分析这些指标在乳鸽不同日龄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系统了解乳鸽营养与生理需求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0、7、14、21、28日龄健康白羽王鸽乳鸽各12只,待亲鸽哺喂后屠宰,取出其嗉囊全部内容物。一部分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取上清,用于消化酶活、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因子的测定;另一部分制成风干样用于常规营养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0日龄鸽乳外观呈乳白色油性奶酪样,7日龄鸽乳为奶酪样鸽乳和饲料的混合物,14日龄之后逐渐过渡为软化的饲料。日龄对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0日龄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后期鸽乳(P<0.05),7日龄后,鸽乳能值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不同时期鸽乳的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且均随日龄增加呈一次线性上升(P<0.05)。不同时期鸽乳的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和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不同时期鸽乳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差异显著(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0~7日龄鸽乳以亲鸽嗉囊黏膜上皮细胞的脱落物与细胞碎片为主,能量、蛋白质、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均处于最高水平;8~14日龄鸽乳能量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降至最低;15~28日龄鸽乳营养水平与亲鸽饲粮相似,且乳鸽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蛋白透明度的影响。选取216对双母配对白羽王鸽,随机分为6处理组(每处理组36对、每重复6对),分别采食等能等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水平(4.0%、6.0%、8.0%、10.0%、12.0%、14.0%CP)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显示:①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月产蛋数、料蛋比(P0.05),极显著影响体增重(P0.01),日粮低粗蛋白水平显著减少月产蛋数,增大料蛋比,致体重极显著降低。②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蛋重、蛋白重、蛋白和蛋黄百分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蛋白重和蛋白比例下降,蛋黄比例极显著地上升。③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P0.05)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结果,但并未显现出一致性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性变化。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氨基酸模式下,以月产蛋数、料蛋比和体增重为评价指标,日粮粗蛋白水平可由14%降至10.0%并获得较好产蛋性能;日粮粗蛋白水平主要通过影响蛋白重,进而影响鸽蛋重、蛋黄和蛋白比例;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因素可能不单日粮粗蛋白水平一种。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亲鸽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乳鸽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及结直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 080羽60周龄的成年美国白羽王鸽(雌雄各半,共540对),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1组(T1)、试验2组(T2)、试验3组(T3)。分别饲喂含0、200、400、600 mg/kg枯草芽胞杆菌的基础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组有提高乳鸽体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2组乳鸽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32.81%、26.08%和28.63%(P0.05),绒毛表面积分别提高38.69%、84.59%和36.6%(P0.05),空肠隐窝深度则降低20.46%(P0.05);T3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24.33%和16.72%(P0.05),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则分别降低21.82%和11.94%(P0.05)。T3组能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并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并显著降低结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因而能够有效维持乳鸽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6.
早在,3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宫廷和民间就醉心于各种鸽子的饲养管理。当前我国肉鸽产业更是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产业化的发展,肉鸽正越来越多地从宾馆、饭店飞进寻常百姓的餐桌,成为广受欢迎的大众美食。  相似文献   
27.
青壳蛋鸡早期生长规律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观测了青壳蛋鸡×青壳蛋鸡、青壳蛋鸡×海兰白、青壳蛋鸡×狼山鸡、青壳蛋鸡×泰和鸡四个组合的早期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84日龄,生长速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青壳蛋鸡×海兰白杂交组>青蛋鸡×狼山鸡杂交组>青壳蛋鸡×青壳蛋鸡组>青壳蛋鸡×泰和鸡的杂交组;饲料消耗的排列顺序为青壳蛋鸡×海兰白杂交组>青蛋鸡×狼山鸡杂交组>青壳蛋鸡×青壳蛋鸡>青壳蛋鸡×泰和鸡的杂交组;饲料利用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青壳蛋鸡×海兰白杂交组>青蛋鸡×狼山鸡杂交组>青壳蛋鸡×青壳蛋鸡组;青壳蛋鸡早期的饲料消耗少,但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比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探明混合物中大蒜、辣椒对夏季高温期蛋鸡生产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及蛋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选用600只31周龄健康苏禽绿壳蛋鸡,分为10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10种饲粮:大蒜(2.50、5.00、7.50 g/kg)和辣椒(1.50、2.00、2.50 g/kg)剂量以3×3双因子组合,再添加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和柠檬酸形成9种,混合物分别加入基础饲粮中,制成9种试验饲粮;对照组饲粮不含大蒜和辣椒,其他成分与试验饲粮相同。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大蒜或辣椒剂量对蛋鸡末体重、产蛋率和平均每日总蛋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采食量和料蛋比( P<0.05或P<0.01);对末体重、平均蛋重、采食量、料蛋比和平均每日总蛋重,大蒜和辣椒剂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互作效应(P<0.05或P<0.01)。2)大蒜剂量显著影响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但大蒜和辣椒剂量对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大蒜剂量对磷离子浓度影响显著(P<0.05),而对钾、钠、氯、钙离子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3)大蒜剂量显著影响蛋壳强度(P<0.05),辣椒剂量极显著影响蛋黄颜色( P<0.01),对其他鸡蛋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 P>0.05),大蒜和辣椒剂量对蛋黄颜色存在显著互作效应( 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适量的大蒜和辣椒对夏季高温期苏禽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与机体抗热应激能力及蛋品质的提升有利。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确诊江苏一肉鸽场暴发了曲霉菌病,观察和研究肉鸽感染曲霉菌病后各系统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和沙保弱氏葡萄糖琼脂平板对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涂片检验毛滴虫,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鸽新城疫抗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临床症状,解剖并记录病变,采集肺、肝、肠和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病原经分离鉴定是烟曲霉菌。病理学研究发现临床上会出现精神、呼吸和饮食等变化,影响肉鸽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出孵率等,剖检可见肺、气囊、肝脏和十二指肠等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霉菌性结节,脑、脾脏、肾脏和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也可见霉菌性病变,肺、肝、肠和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切片中可见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坏死灶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坏死灶内有霉菌菌丝和孢子。  相似文献   
30.
我国2008年肉鸽存栏突破5000万对,年产商品乳鸽7亿只以上,在广东、广西、海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区已建成多个肉鸽养殖生产基地。我国现有肉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总计20余种,分布于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品种特性。国内饲养的肉鸽品种繁多,但有些品种因养殖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引种成本过高、留种群体数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