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目的]确定广东地区狂犬病毒流行毒株,更好地防控狂犬病。[方法]对2009年从广东省各地采集的犬脑和对应唾液腺进行直接免疫荧光和巢式RT-PCR检测,并通过颅内接种乳鼠进一步鉴定毒株。PCR扩增分离株的N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将其与广西地区的流行毒株和疫苗株进行了比对。[结果]分离到2株狂犬病毒毒株,其N基因序列与广西分离到的病毒具有极高的相似性(97.9%~99.4%),与狂犬病毒疫苗株的相似性为87.7%~88.1%。[结论]外表健康犬只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且狂犬病毒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BJ-4株及变异毒株(HB-1、SY0608、HN-HW、HuN4等)的核苷酸序列,利用Primer软件设计合成针对PRRSV Nsp9基因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L/07/SW株Nsp9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3.
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L/07/SW株GP5基因设计了4个脱氧核酶,经体外切割试验筛选得到具有体外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并通过RT-PCR、TCID50、CPE、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具有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抑制PRRSV复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GP5基因的Dz-GP5-10抑制效率最高可达到82.4%,Dz-GP5-12也表现良好的抑制效果,表明GP5基因的这2个位点可能是PRRSV复制所必需的。本研究为PRRSV复制及基因组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RHDV CD株人工感染家兔,发病死亡后,取肝脏匀浆,用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RNA。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长525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13株RHDV VP60同一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D株核酸序列与WX-84株同源性最高为97.5%,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2.0%~96.6%之间。氨基酸序列与WX-84株、墨西哥Mexico-89株同源性最高为99.4%,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6.6%~98.3%之间。  相似文献   
15.
鸡毒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引起的鸡、火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时发出罗音,严重时张口呼吸。据统计,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群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 10%左右,蛋鸡的产蛋率下降 10%-20%,肉鸡的体重减少38%,出栏期延长,饲料转化率降低21%,并可间接地引起大量的药费开支,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对此病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分…  相似文献   
16.
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母猪所生的仔猪,在接种疫苗前、后采集1116份血清样本,同时用HRP—SPA—ELISA、IHA和ID等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检测,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0.77%和69.59%.  相似文献   
17.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以O1、O2、O8、O78等为主。研究表明,这类大肠杆菌均具有菌毛。菌毛叉称纤毛、柔毛,是大肠杆菌的一种蛋白质突起,禽大肠杆菌菌毛主要有I型菌毛和P型菌毛两种,目前认为菌毛是大肠杆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菌体借助菌毛与气管黏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致病。菌毛在体外的表达具有温度及营养的依赖性。近年来,对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禽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的体外表达与提取、粘附特性与致病性、免疫学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对吉林省某地区育成梅花鹿、育成马鹿及马鹿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进行了调查.结果育成梅花鹿的带毒率为34.1%(28/82);育成马鹿的带毒率为19,6%(18/92);马鹿带毒率为44.4%(8/18)。应用电子显微镜对部分ELISA阳性及阴性样品进行负染观察、结果ELISA阳性样品中均见有BVD-MDV粒子.ELISA阴性样品中均未观察到SVD-MDV粒子.本试验结果表明,鹿也可感染BVD-MDV,其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对长春、内蒙等地区的244只绵羊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调查.结果,BVD—MDV的阳性感染率为14.6%~83.3%.应用电镜对部分ELISA阳性和阴性样品进行观察,结果7份阳性样品中均见有BVD—MDV粒子,5份阴性样品均未观察到BVD—MDV粒子.定期采取11只自然感染BVD—MD病毒的绵羊粪便进行检查,结果自然感染BVD—MDV的绵羊,排毒持续时间至少为3个月.本试验表明,羊感染BVD—MDV可长时间排毒,是潜在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LY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辽阳某猪场的10日龄仔猪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29TCID50/mL.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及外周纤突.所分离的病毒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 30 min可以灭活.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 240 bp的gD基因.分离病毒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5日龄仔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肌肉注射于3~5日龄仔猪,14 d后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可得到有效保护.用分离毒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抗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试验的结果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 LY株),并可能是一株弱毒株,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