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71.
大多数传染性病原体通过黏膜表面进入宿主,因此除了传统诱导系统免疫的注射疫苗外,还应该开发能诱导黏膜免疫的疫苗,从而在黏膜侵入点建立第一道防线,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益生菌,具有营养、免疫、抗感染等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酸菌便作为食品级载体用作外源基因的表达,其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表达的外源蛋白的免疫反应,因而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黏膜免疫候选疫苗。乳酸菌作为疫苗载体具有许多有吸引力的优势:使用方式简单、非侵入性(通过口腔或鼻内)、能接受基因修饰且遗传稳定、表达蛋白不需纯化、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能最高、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不断表达外源蛋白、单次接种即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等。目前,选择正常菌群的乳酸菌为载体,构建重组乳酸菌已在预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宿主方面迅速开展起来,将它们用于预防相应疫病模型中均已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作者就近5年来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的制备及其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黑曲霉A-1固态发酵生产富酶蛋白饲料的培养基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啤酒糟:棉粕比例为5:5,KH2PO40.2%,最适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为1:1.0,接种量为含4.0×106个孢子的孢子悬液,发酵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54h~60h,纤维素酶达到1991u/g,木聚糖酶达到1998u/g,酸性蛋白酶达到4559u/g,粗蛋白为37.4%。  相似文献   
73.
通过组织分离法百年树龄银杏组织中分离得到46株内生菌,采用分光光度法筛选出一株产银杏黄酮性能较好的菌株BLCC1-0130,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其发酵液中银杏黄酮的量达到132.7μg/m L。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菌株特异性序列分析等手段,最终将菌株BLCC1-0130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时研究了BLCC1-0130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每只小鼠灌胃1亿至100亿剂量菌体的范围内对小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噬菌体作为控制养殖环境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新手段。【方法】 本研究进行了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相应指标评估。通过双层平板法从养殖环境中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通过电镜及酶切鉴定、温度及酸碱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其在模拟环境中的杀菌效果对该噬菌体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 分离得到的噬菌体具有正多面体的头部和细而长的尾部结构, 头部直径约98 nm, 尾部长约123 nm, 结合酶切鉴定结果初步判定该噬菌体为肌尾科双链DNA噬菌体。该噬菌体的温度耐受范围为37~50 ℃; 酸碱耐受范围为pH 3.0~11.0。当感染复数为0.00001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 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40 min, 裂解时间为80~100 min, 裂解量为4 133 PFU/cell。从该噬菌体对模拟环境中宿主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可看出, 浓度为1×104~1×106 PFU/mL的噬菌体ФECP2-1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1~6 h, 杀菌率均在99.9%以上; 浓度为2×104~2×106 PFU/g的噬菌体ФECP2-1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作用5~10 h, 杀菌率均在99%以上, 该噬菌体对鸡粪中目标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略低于对液体中目标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结论】 ФECP2-1符合噬菌体类消毒剂相关特征, 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噬菌体, 可作为一种生物消毒剂应用于养殖环境中禽大肠杆菌的防控。  相似文献   
75.
鼠李糖乳杆菌具有多种益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但菌株的安全性具有个体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溶血性、有害代谢产物、抗生素耐受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6株鼠李糖乳杆菌的抑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用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均无溶血活性,不会产生氨基酸脱羧酶和吲哚,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会产生少量的D-乳酸,含量均低于0.0600μmol/mL,其中0479产D-乳酸最少,为0.0395μmol/mL;0463、0465、0479菌株对红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均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抑菌圈直径在9.75 mm以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株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综上所述,所测试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安全性较高,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枯草芽孢杆菌B7与甘露低聚糖制剂对雏鸡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海兰褐公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5个试验组另饲喂含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B7和甘露低聚糖制剂,观察雏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7和甘露低聚糖均能显著提高雏鸡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和血清中IgG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77.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试验Ⅰ组为阳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制剂,且试验Ⅱ、Ⅲ组在肉鸡35日龄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1 mL,连续攻毒2 d,测定肉鸡死亡率、免疫器官指数、盲肠菌群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白介素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成鸡大量死亡,试验Ⅱ组高达75.00%,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 < 0.05),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鸡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5),仅有23.33%;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 < 0.05),但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脾脏指数接近于试验Ⅰ组,而法氏囊指数稍高于试验Ⅰ组,说明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抵抗大肠杆菌感染,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不受影响;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 0.05),但试验Ⅲ组由于饲喂发酵中草药复合芽孢杆菌制剂,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从而大肠杆菌数量与正常饲喂状态下的试验Ⅰ组趋于一致;42日龄时,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1.99%和36.56%(P < 0.05),血清IgG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4.68%和28.15%(P < 0.05);42日龄时,试验Ⅱ组IL-2含量最低,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 < 0.05),试验Ⅲ组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 < 0.05)。  相似文献   
78.
中间锦鸡儿CiDR1的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并了解中间锦鸡儿CiDR1基因功能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抗性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RACE技术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再通过qRT-PCR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幼苗中的CiDR1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到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共计4 297 bp,Gen Bank登录号为KP277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预测的CiDR1蛋白序列中含有1 24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抗病基因特征结构域TIR、NB-ARC、LRR等,其等电点为6.35,不稳定指数为42.91,不具备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PCR检测发现,CiDR1基因在幼年期的茎中表达量较低,在成年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幼苗中,CiDR1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结论]中间锦鸡儿在干旱胁迫后其根、茎和叶中CiDR1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CiDR1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CiDR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发育阶段调控。  相似文献   
79.
试验旨在研究11株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产酶、耐受性和体外消化率等益生特性。从11株枯草芽孢杆菌中初筛得到9株体外抑菌特性和产酶特性均较好的芽孢杆菌;经过热、人工胃肠液、胆盐等耐受性复筛,结果表明9株芽孢杆菌中有6株对胆盐、胃酸、肠液等人工模拟的消化道内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热耐受性较强;经模拟动物体消化道的试验结果表明,9株芽孢杆菌中有5株(BLCC1-1、BLCC1-2、BLCC1-3、BLCC1-4、BLCC1-6)对不同组合饲料的消化效果较好。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既表现出较好的产酶、抑菌和耐受性,又对组合饲料有良好的消化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有BLCC1-1、BLCC1-2、BLCC1-4和BLCC1-6,这4株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饲料中的潜力,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0.
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xc6所产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及其抑菌谱。发现枯草芽孢杆菌Nxc6所产细菌素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0%的条件下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细菌素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细菌素最适pH为8.0,且有较广的pH作用范围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对蛋白酶的抗性较弱。抑菌谱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对部分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