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9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犬腺病毒(CAV)致弱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病犬的组织样品接种于MDCK细胞内,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在MDCK细胞内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回归动物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AV感染症状;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CAV,命名为CAV-H株;将CAV-H株接种MDCK细胞连续传代至110代,在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由初始105.0 TCID50/0.1 mL上升至107.0 TCID50/0.1 mL,而CAV对犬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CAV-H可对同源强毒攻击的犬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02.
103.
用蓝舌病病毒云南株强毒攻击绵羊,对其颊部进行了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颊粘膜棘细胞层严重损伤,表现为棘细胞核浓缩,崩解,线粒体肿胀变圆,乃至破裂,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间桥断裂,形成大量空泡;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翘起,脱离基膜,内皮细胞内也可见大量空泡;在攻毒后期,固有层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上述病理学变化说明,蓝舌病病毒云南株主要危害绵羊颊棘细胞层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其损伤,从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可能是在绵羊颊棘细胞和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的,颇棘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是蓝舌病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04.
家禽的骨骼疾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检测方法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VP60是免出血症病毒(RHDV)的主要结构蛋白,也是免疫原性蛋白,与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直接相关,因而也是检测用首选抗原。本实验在原核系统pPRoEX^TMHTa中表达了VP60基因,经SDS—PAGE电泳中可见表达带。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被RHD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相应的抗原性。将表达蛋白经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血清经全病毒ELISA检测,效价可达1:3200-1:6400,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效价为1:16。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检测了48份免血清样品,与全病毒间接ELSI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同。实验结果表明.用原核系统表达的VP60蛋白.可以作为RHD新型诊断试剂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6.
为表达兔视黄醇结合蛋白4(rRBP4),提取兔肝脏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rRBP4的基因,大小为606bp。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表达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pET-32a-rRBP4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包涵体经过洗涤、变性后,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并利用尿素梯度透析法复性。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与预期分子质量一致的特异性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7.
108.
3株鸭肝炎病毒Ⅰ型结构基因V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RT-PCR方法扩增鸭肝炎病毒DHV-1:161/79/V、YH、HN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株病毒与已发表的DHV-1结构基因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2.7%~96.9%和95.4%~96.6%,与DHV-1变异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分别低于75%和88%,表明3株病毒属于DHV-1,与变异株是不同的血清型.强毒DHV-1:161/79/V的VP1蛋白第49和第183位氨基酸为T和H,弱毒DHV-1:YH、HN为S和Q,推测这2处位点的改变可能与病毒的强弱有关;DHV-1和其变异株的VP1蛋白均没有保守的RGD序列;变异株N-DHV:90D、04G在第50和51位比DHV-1多2个氨基酸(Q和D),在第147和185位各缺失1个氨基酸(E和L),而在变异株DHV:AP-03337、AP-04009、AP-04114、AP-04203的第145和146位比DHV-1多了2个氨基酸(G、G);不同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在46-64位、95-149位、180-223位抗原指数差别较大,推测这些位点的改变可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9.
为建立一种通用性良好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ORF1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FCV的快速检测。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4.93×10;拷贝/μL,比普通RT-PCR检测下限高100倍;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与猫疱疹病毒、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通用性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引物靶位点区间,该方法对所有已知变异位点的人工合成质粒和本实验室保存的不同变异位点的FCV毒株,均能够良好检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的变异系数为0.09%~0.71%,组间变异系数为0.05%~0.82%,均小于1%。对2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0.9%,检出的14份阳性病料分别接种到CRFK细胞中,对细胞病变产物进行扩增并测序,BLAST对比后结果证实为FCV毒株。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FC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0.
采集哈尔滨某猫舍中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猫眼、鼻拭子,PCR初步确诊为猫杯状病毒(FCV)和猫疱疹病毒(FHV-1)混合感染。利用猫肾细胞(CRFK)对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前两代细胞培养物的核酸检测结果为FHV-1和FCV阳性,第三代开始只有FCV阳性,由此分离出FCV。制备此株FCV的鼠源多克隆抗体,并中和混合培养物中的FCV,从而分离出FHV-1,命名为HRB2019株。通过病毒粒子形态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HRB2019株,并研究其体外生长动力学。结果显示,HRB2019株可在CRFK细胞上产生典型病变,测得其第四代病毒滴度为1×108.43TCID50·mL-1;电镜下可观察到球形、有囊膜、直径约为200 nm的病毒粒子;IFA结果显示,分离株可与FHV-1阳性血清结合,出现特异性荧光;扩增分离株的gD基因,其与国内外流行株高度同源。病毒一步生长曲线表明,HRB2019株感染细胞12 h后开始复制增殖,12~36 h为快速增殖期,48~72 h进入增殖平台期且滴度达到高峰,8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