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构建以伪狂犬病病毒(PRV)为载体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活载体疫苗。采用AseⅠ/MluⅠ切下EG-FP-rgp的表达盒,将其克隆入p8-AA载体的酶切位点处,经酶切鉴定为正向连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EGFP/rgp。将该质粒与PRV TK-/gI-基因组在质脂体介导下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PRV-EGFP/rgp重组病毒;通过噬斑克隆对其进行筛选、纯化,并通过RT-PCR、Southern-blot、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并对重组病毒的滴度、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及其与亲本病毒株生长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滴度(TCID50)为108.125/mL;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遗传稳定性;PRV-EGFP/rgp与亲本病毒PRV TK-/gI-生长趋势差异不显著。通过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正向重组PRV的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为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重组技术在生物领域上的应用,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成为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热点,其中,腺病毒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疫苗载体应用中的不可缺少部分,本文就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伪狂犬病病毒TK-/gI-株基因组经AscⅠ酶切获得含PK基因的8.7 kb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pPolyⅡ载体的AscⅠ位点,获得中间载体P8-AA,将LacZ表达盒插入其SphⅠ/NdeⅠ位点,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8AA-lacZ,将其与伪狂犬病病毒TK-/gI-株基因组共转染PK-15细胞,细胞出现病变后通过覆盖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进行蓝白斑筛选,通过蚀斑克隆方法分离到重组体PRV(rPRV),且经过连续传代的rPRV仍能稳定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活性.通过对重组病毒PRV-LacZ和亲本株TK-/gI-株TCID50的试验表明,PK基因的缺失对病毒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34.
美洲狮和亚洲黑熊蛔虫ITS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自广州动物园美洲狮和亚洲黑熊体内的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样品的总DNA,以保守引物对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网上比对。结果表明,美洲狮体内样品获得与GenBankTM公布的狮弓首蛔虫相似性很高的ITS-1、ITS-2和5.8S序列,亚洲黑熊体内样品获得与GenBankTM公布的转移拜林蛔虫相似性很高的ITS-2序列,并首次获得样品的ITS-1与5.8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美洲狮体内蛔虫样品为狮弓首蛔虫,亚洲黑熊体内蛔虫样品为转移拜林蛔虫。  相似文献   
35.
实时定量PCR技术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qPCR)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和快速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对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和近几年新兴的荧光探针的原理和类型进行了论述,并对实时定量PCR技术在弓形虫基础生物学、诊断及检测、药物和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6.
三江白猪氟烷基因的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随机抽取216头30日龄左右的三江白猪,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纯化后应用所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酶切鉴定后分析三江白猪氟烷基因(RYR1)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PCR反应条件优化后,扩增出659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经HhaⅠ和HgiAⅠ两种内切酶消化后,发现三江白猪T/T(Haln/Haln)基因型频率为4.16%;C/C(HalN/HalN)型为88.43%;C/T(HalN/Haln)型为7.41%。HalN基因频率为92.13%,Haln基因频率为7.87%。此结果表明,三江白猪中氟烷敏感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较低,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很快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37.
蛋白质组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高通量方法,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并对蛋白质组学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够感染包括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弓形虫感染呈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于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等免疫抑制及免疫功能缺陷者,弓形虫是重要的致命因子之一.孕妇感染弓形虫、不仅容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胎儿畸形,而且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或婴儿发育畸形、智力障碍、脑膜炎甚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弓形虫感染被认为是导致畸官内感染综合症的首要病因[1].  相似文献   
39.
构建以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为载体的正向表达狂犬病病毒(8202株)糖蛋白的重组活载体疫苗.将eGFP-rgp的表达框克隆入p8-AA载体的Mlu Ⅰ/Nde Ⅰ酶切位点处,经酶切鉴定为正向连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AA-eGFP/rgp.在质脂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Bartha-K61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rPRV/eGFP/rgp重组病毒.对纯化后的重组病毒进行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滴度(TCID_(50))为10~(8.125)/mL;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遗传稳定性;通过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正向重组Bartha-K61的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为狂犬病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它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90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弓形虫的表面是与宿主细胞最先接触的部分,其表面抗原(SAG,Surface antigen)在虫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信号传导、入侵等过程中以及弓形虫的各个发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弓形虫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