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了解我国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 gE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以及其对仔猪的致病性。[方法]利用 Vero 细胞从疑似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流产死胎猪的脑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进行初步鉴定,对分离株 g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该病毒对6周龄左右仔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 PRV 毒株,命名为 PRV N5B 株,该病毒能在 Vero 细胞上增值,在15代 TCID50达到107.125/0.1 ml;PCR检测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gE基因全长1740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新流行的毒株属于同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7%~100%;而与以往发表的国内外相关序列比较,在2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有3个连续碱基的插入。动物试验表明,2 ml的该病毒(106/0.1 ml)滴鼻接种能使6周龄左右仔猪100%死亡。[结论]该研究中的 PRV N5B分离株 gE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以及其对仔猪的致病性试验对于目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新的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KR mRNA转录在接种后8 d和40 d呈上调趋势;而2'-5'OAS2 mRNA在3 d和17 d下调,Mx1 mRNA也在接种后17 d下调;RNaseL mRNA转录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揭示P1感染猪后,机体的抗病毒蛋白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组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除TLR2和TLR10外,其余TLRs mRNA表达皆下调。此后不同时相感染组的TLRs mRNA表达水平基本都处于恢复、上调地位。具有明显变化的表现为感染后第24天和第40天,TLR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感染后第31天和第40天的TLR9 mRNA表达也呈现上调趋势(P0.1)。结果提示,TLR2和TLR9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P1识别及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评价高分辨熔点曲线分析在快速鉴别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和猪圆环病毒2型中的应用。在Cor-bett Rotor-Gene 6000定量PCR仪上,利用EvaGreen荧光染料对靶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建立HRM分析P1和PCV2的工作流程。在优化各种条件基础上,利用HRM分析可区分相差1个碱基的靶序列。因此,HRM分析可为P1和PCV2的分子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江苏省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江苏地区分离的PRRSV NJGC株的ORF5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与国内外代表性毒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与序列对比,并绘制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NJGC株属于美洲型PRRSV,其ORF5基因与美洲型代表毒...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来自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7个不同省市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测序,确定当前PRRS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PRRSV在中国的遗传演化规律。[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36份病料进行ORF5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60份病料中共检测到118份PRRS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5.4%。ORF5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36株PRRSV毒株序列均属于北美型,与GenBank中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6%~100%,并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III与HP-PRRSV同源性最高,几乎所有的亚群中和表位(primaryn eutralizing epitope,PNE)都存在变异,亚群III和IV相对于其它亚群具有更多的糖基化位点。由于36个毒株是于2008~2010年间采集自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病毒的分型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结论]2008-2010年间中国华东地区普遍存在PRRSV感染,PRRSV流行株为HP-PRRSV,其遗传演化相对稳定,但也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来源于不同省市的PRRSV毒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虽然亚群IV和V只出现在部分省市,但PRRSV的分布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7.
参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Ⅰ菌株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毒素Ⅰ基因,得到约920bp的片段,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3%,定向克隆到pET32a(+)中,转化BL21(DE3),经诱导后,毒素Ⅰ基因得到高效表达,Westemblot鉴定呈阳性。  相似文献   
28.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萨佩罗病毒(PS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PSV 3C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PSV重组3C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ELISA方法仅对PSV血清检测为阳性,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血清稀释度可以达到1∶320;采用该ELISA方法对我国2016年间采集的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猪场的281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率高达38.43%,表明江苏地区猪群中存在PSV感染。本实验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PSV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是PSV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有效工具,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猪圆环病毒3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CV3的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932 bp;最低的质粒检测浓度为10 copy/μL;对猪圆环病毒1型、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的核酸进行扩增,均无PCV3目的条带出现;随机抽取扩增的16份临床病猪样品目的条带进行TA克隆后测序,结果显示均为PCV3特异性目的片段,16株PCV3江苏毒株扩增序列与已报道的PCV3/US/SD2016和PCV3/CN/Hubei-618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99.6%、99.0%~99.8%,而16个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3%~100%。利用所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了2014~2017年间收集的江苏省临床病猪样品938份、健康猪样品500份,PCV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和0.6%;其中,2014年病猪样品中的阳性率为1.92%,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7年达到12.67%。本研究表明,建立的PCR方法特异、敏感,可以用于临床PCV3的检测;PCV3在江苏省猪群2014年已有感染,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0.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在猪感染P1后第3,8,17,24,31和40天,采用血常规和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含量,通过WST法对其增殖活性进行检测.P1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数量(绝对数和相对数)整体趋势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显著差别.P1感染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