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与gyrA、gyrB突变的关系,本研究对氟喹诺酮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诱导,获得一系列不同氟喹诺酮耐药水平的人工诱导耐药菌,应用PCR扩增野生菌和人工诱导菌的gyrA、gyrB基因并测序,经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氟喹诺酮耐药菌的gyrB基因无突变,氟喹诺酮耐药菌的gyrA有Ser85→Leu和Ser84→Pro的突变。实验结果表明:gyrA突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2.
自1878年由Koch首先由实验小鼠分离出猪丹毒杆菌以来的百余年间,世界各国学者对猪丹毒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地研究,在猪丹毒的防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  相似文献   
133.
中国林蛙抗菌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基因(RC)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使之准确融合于а交配因子分泌信号,然后通过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His-,构建pPIC9K/RC。将筛选出的高效表达的重组转化子用甲醇作诱导剂进行小瓶发酵,28~30℃诱导后,经Tricine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а信号因子引导下分泌到培养基中。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表达产物能够抑杀细菌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酵母重组子用酵母染色体DNA的通用引物和目的片段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基因能以单拷贝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形成转录产物。  相似文献   
134.
为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猪链球菌Ide通用截短蛋白,通过对Gen Bank公布的Ide S蛋白家族基因同源性分析,使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JZLQ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Ide基因截短片段,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p ET28a、p ET32a和p ET-sumo表达载体上,分别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通过优化诱导温度及诱导剂IPTG浓度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大小约为1200 bp,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构建正确;三种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后均有目的蛋白表达,但不同表达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p ET28a-Tr Ide重组表达载体用25℃诱导、IPTG终浓度为1 mmol/L时可实现重组蛋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为IdeSsuis蛋白在猪链球菌通用疫苗研发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5.
中草药消除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而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展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而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136.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耐氧氟沙星质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的20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筛选出13株耐氧量沙星(OFL)的菌株。经质粒提取,电泳和转化实验,获得一株 粒倡导 的耐煌多重耐药菌株。该菌株对参试的11种抗生素全部耐药菌株其中OFLMICM〉50μg/ml。该菌R质粒电泳可见6条带,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20μg/mlOFL的LB学板筛选得到的转化子,该转化子含有原菌株中2.7kb的质粒,获得原菌株部分耐药性。连续转化5次,均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研究载体菌株Δasd LH430 (pYA3493)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携带铜绿假单胞菌的保护性抗原基因F_(190-342)-I_(21-83)(F1I2)的重组表达质粒pYA-F1I2,将其重组到减毒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Δasd LH430 (pYA3493)中,成功构建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 YAF1I2),并研究了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表型、毒力。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YAF1I2)能够稳定遗传所携带的F190-342和I21-83基因;重组菌株生长速度略低于亲本菌株,且遗传了亲本菌株的糖利用能力,在碳源利用方面没有改变;与亲本菌株相比,重组菌株毒力略有下降,对动物更加安全。说明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YA-F1I2)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二联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8.
干扰素诱导蛋白204(IFI204)作为胞内DNA受体,在限制DNA病毒复制和胞内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IFI204及其所介导的信号的活化在肠道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为了探究IFI204在结肠炎发生中的作用,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通过对结肠长度的变化、临床病理损伤、组织病理损伤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评价,确认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发生。随后,通过定量PCR方法确定IFI204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FI204蛋白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确定结肠组织中确实有IFI204表达。研究发现,IFI204在结肠中有表达,DSS诱导肠炎后,结肠组织中IFI204蛋白的表达降低,其下游信号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IFI204在结肠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利用微生物培养法和PCR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MIC法对13种抗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源沙门氏菌耐药程度远低于禽源沙门氏菌,仅对3种药物出现耐药,而禽源沙门氏菌对10种药物同时耐药,且耐药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0.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基因序列,RT-PCR扩增了长约1 300 bp的N基因片段,连接pET30a表达载体后获得了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的重组N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检测PEDV抗体的PPA-ELISA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PEDV的快速诊断、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和PED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