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促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成本低等优点,是我国目前畜禽饲料生产巾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但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导致其在猪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2.
60只3月龄左右杂交山羊,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饲料不添加任何药物,药物对照组饲料添加50 mg/kg喹乙醇,4个试验组饲料中分别添加25、50、150和250 mg/kg喹赛多,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喹赛多25、50和150mg/kg能改善山羊平均日增重(ADG)4.4%、14.5%和7.2%,提高饲料转化率(FCR)5.9%、12.0%和7.4%.喹赛多250 mg/kg提高FCR 8.6%,但降低ADG 2.1%.喹赛多50 mg/kg组ADG和FCR均高于喹乙醇组.喹赛多50 mg/kg降低山羊腹泻频率39.0%,但随剂量增加,其抗腹泻作用下降.喹赛多25、50、150和250 mg/kg能提高山羊屠宰率2.5%、9.0%、5.0%和1.0%,增加眼肌面积4.8%、34.1%、16.1%和14.0%.喹赛多50 mg/kg组山羊净肉率提高14.0%,高于其他各组.喹赛多各剂量均能显著增高肌肉pH值,平均降低滴水损失值13.7%.可见,喹赛多适宜剂量,尤其50 mg/kg,有较好的促进山羊生长和改善胴体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61.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4.6万亩,栽植山杏、山桃为主的生态林13.1万亩。其中气温相对较高,立地条件较好的河谷川道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已栽植适宜嫁接改良的山杏、山桃面积8万多亩,为实施高接换头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砧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高效经果林,  相似文献   
114.
文章全面介绍了加拿大兽用抗菌药耐药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希望为中国兽药耐药性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发达国家的兽药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农药、兽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兽药管理及残留监控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兽药残留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及中国的兽药残留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阐述兽药管理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大观霉素、林可霉素两者联合使用是兽医上常用的复方制剂。但是不规范用药可导致在动物组织或其产品中残留,会产生较明显副作用,不仅影响动物性产品的加工生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实验建立了检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线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可食性组织中的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的残留量准确可靠,组织中添加林可霉素的定量限为30μg/kg,大观霉素定量限为40μg/kg。在组织中添加30~3 000μg/kg林可霉素或40~10 000μg/kg大观霉素,回收率为73.2%~85.7%。该法能同时检测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两种药物,缩短了分析时间,有机试剂用量少,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7.
选择体重 60 kg左右的“长大”肥育猪 32头 ,随机分为 4个组 ,每组 8头 ,公母比例相同。1、2、3和 4组分别用早籼稻糙米代替玉米 0、5 0 %、75 %和 10 0 % ,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试验期 40天。试验结果 ,1、2、3和 4组平均日增重 ( g)分别为 832、82 8、847、831,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采用相应的浓缩料或预混料的情况下 ,糙米对后期生长肥育猪增重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说明早籼稻糙米代替玉米喂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8.
对葡萄新生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测定表明:叶绿素含量自开始展叶至展叶后30d左右急速上升,此后进入缓慢上升阶段;叶绿素a/b比值自开始展叶至展叶后20d左右较高,接近于2.0,此后随叶片生长a/b比值下降至1.7左右,并不断发生变化;叶片净光合速率自开始展叶至展叶后30d左右急速上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9.
芽孢杆菌产生的多种活性肽,对常见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本文重点综述了目前芽孢杆菌类抗菌肽的分类、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为芽孢杆菌类抗菌肽的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0.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