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010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屏边大围山原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骨髓法制备云南屏边大围山原鸡染色体,并对其进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屏边大围山原鸡染色体数目2n=78, 前10对为大染色体,后29对为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Z(♂)/ZW(♀)型;根据前5对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值及着丝点指数的测量结果,各染色体的形态为:1号、2号和Z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3号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4号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fgf)的功能,分离纯化了BmNPV DNA,采用PCR方法获得了BmNPV的fgf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构建了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28 af-gf。通过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证实了在27 kD左右有一特异条带,与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一致,并通过N i2+-NTA离子交换树脂亲和纯化了目的蛋白。同时构建了融合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fgf,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COS-7细胞进行表达和定位观察。fgf基因产物定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993.
王利群  沈卫德  李兵 《蚕业科学》2006,32(4):502-506
为探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信息,从柞蚕尸体中分离纯化ApNPV,提取其基因组DNA,分别建立ApNPV DNA的HindⅢ和SalⅠ酶切片段文库。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经过同源性分析发现,在2.9kb的SalⅠ片段上包含1个多角体膜蛋白类似基因,其读码框编码289个氨基酸,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ApNPV的多角体膜蛋白基因与云杉卷叶蛾(Choristioneure fumiferana)NPV的同源性较高,达91.7%,而与家蚕(Bombyx mori)NPV及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lica)MNPV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65.1%和63.0%。该结果说明ApNPV与CfNPV在进化关系上较近,而与BmNPV和AcNPV在进化关系上较远。比较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膜蛋白和多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这两种多角体结构蛋白的同源性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4.
用PCR方法从家蚕基因组DNA扩增了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b1基因(CIb1)4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构建由其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家蚕BmN细胞,体外分析了该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家蚕CIb1基因启动子在BmN细胞中有微弱的转录活性;野生型BmNPV感染能增强启动子活性;hr3增强的不同长度CIb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活性有显著差异,提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4~-1nt包含了启动子的基本元件,而在-687~-465nt、-465~-317nt和-317~-74nt存在着主要的顺式元件。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CIb1的表达调控机理和对家蚕天然性免疫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探讨利用转基因RNA干涉技术使家蚕获得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的目的,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DNA聚合酶基因、蛋白激酶(PK1)基因以及bro-d和orf1629基因的部分编码片段,分别以其反向重复的形式与家蚕Actin3启动子连接,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载体的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于家蚕卵,获得了36~107个G1蛾区,得到了20~23头转基因阳性家蚕。经Southern杂交及RT-PCR分析表明,BmNPV的4个反向重复片段都已经导入家蚕基因组中,并且可以进行转录。攻毒实验结果表明,BmNPV的DNA聚合酶基因和PK1基因反向重复片段对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家蚕对BmNPV具有一定抗性;而BmNPV的bro-d和orf1629基因反向重复片段对病毒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针对特定病毒的转基因RNAi技术有望使家蚕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青海省藏獒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獒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78,NF=80,按形态可分为39对,除性染色体X和Y为中着丝粒(M)染色体外,其它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五味子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形态学研究,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五味子染色体对称程度、类型及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五味子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K(2n) =2x=2st+ 14m+ 12sm,属“2A”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4%.  相似文献   
999.
黄珊珊  莫小路  曾庆钱 《种子》2012,31(6):20-22,27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线纹香茶菜的核型公式为2 n=2 X=36=22 m+12 sm+2 s,长度组成为2 n=36=L+17 M 2+16 M 1+2 S,染色体组型为"2 A"型。这一细胞学结果可作为线纹香茶菜与其它种的区分依据,同时也为其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沿海4种石斑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核型。结果表明,4种石斑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2st+44t),臂数(NF)为50;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46t),NF为50;棕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为48;鞍带石斑的核型为2n=48(2sm+6st+40t),NF为50。将此4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石斑鱼核型作了比较,石斑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