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以明日叶冻干粉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考察酵母菌接种量、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明日叶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1.5%、明日叶冻干粉添加量17 g(底物浓度87.2 g/L)、发酵时间9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明日叶酵素产品的总黄酮含量为1.40 g/L,γ-氨基丁酸含量为8.46 g/L,酵素色泽均一稳定,口感良好并具有明日叶的特殊风味,感官评分为81.40。本结果可为深度开发利用我国新食品原料资源明日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2.
为揭示糯红高粱内生酵母菌多样性及筛选可利用菌株,本研究基于传统纯培养技术和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杂交种金糯粱1号和地方种青壳洋根、茎和叶组织内生酵母菌的多样性,并对纯培养菌株产酶功能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共获得36株内生酵母菌,其中金糯粱1号27株,青壳洋9株;根、茎、叶分别为6、7、23株。36株内生酵母隶属于1门3纲5目6科7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门,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为优势种,其中5株菌具有产4种酶的特性,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占比最多。基于酵母菌26S rDNA NL1F和NL2R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共检测到11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2门83属,其中杂交种金糯粱1号和地方种青壳洋内生酵母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组织间多样性、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发现不同组织内生酵母菌的营养模式和生态功能群分为6种和16个,其中茎部独有功能群最多,叶部独有功能群最少。综上,糯红高粱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内生酵...  相似文献   
723.
采用耐盐乳酸菌Lactobacillus L1、L2和耐盐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Saito) Lodd Yx.509混合发酵制作剁辣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酸感、风味较佳脆鲜剁辣椒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食盐添加比率为11%~12%,28 ℃恒温发酵9 d;添加0.2%的CaCl2能够保持剁辣椒良好的脆度;80 ℃水浴灭菌15 min能达到商业灭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菌对“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腹泻的预防效果,并确定酵母菌的最佳添加水平。试验选择200头2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各组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05%、0.10%、0.15%及0.20%的酵母菌(1.0×108CFU/g),饲喂4周,比较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指标及腹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0%、0.15%和0.20%的酵母菌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 <0.05),显著降低仔猪的料肉比(P <0.05)以及腹泻率(P <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0%~0.20%的酵母菌可改善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健康,建议日粮中添加0.15%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725.
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芹菜汁制备发酵母液,对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3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碳、氮源种类及比例、培养温度、pH、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3种菌在芹菜汁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母液的起始pH 6.5,发酵母液中添加乳糖与酵母膏的质量比5∶1,培养温度30 ℃,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按三角瓶液态培养的纯菌种体积比2∶2∶1,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可达1.78×108 cfu/mL,酵母菌活菌数可达1.22×108 cfu/mL。  相似文献   
726.
《保鲜与加工》2013,(1):63-64
采后氯、臭氧处理结合低温冷冻贮藏对矮丛蓝莓(Vaccinium angustifolium)微生物抗性的影响作者:Kristi M.Crowe*,Al Bushway,Kathy Davis-Dentici单位:University of Maine,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5735 Hitchner Hall,Orono,ME 04469,United States出处: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7):213-215.  相似文献   
727.
呕吐毒素(DON)是危害动物健康的霉菌毒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出能够降解DON的益生菌,以期应用于动物饲料中降解DON。本研究从普洱茶叶中分离出一株益生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毕赤酵母菌MC-1菌株;其在含有DON(1 mg/L)发酵液中DON降解率为59.21%。此外研究了毕赤酵母菌MC-1生物学特性,活性成分定位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毕赤酵母菌MC-1具有耐盐、耐酸、耐胆盐及在模拟消化液中存活的特性;其发酵上清液(DON 1 mg/L) DON降解率为54.76%,该菌株与(DON 1 mg/kg)豆粕共同发酵48 h后DON降解率为46.79%。综上,毕赤酵母菌MC-1能够用于动物发酵饲料中降解DON。  相似文献   
728.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0%(m/m),酵母菌接种量为1%(m/m),发酵时间为20 h|二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2.5%(m/m),接种量为6%(m/m),发酵时间为48 h。综上,蛹虫草废弃米基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5.61%, Ca、P等无机盐含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发酵工艺对虫草素无干扰,发酵产物中保留了虫草素成分。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蛹虫草废弃米基开发新型饲料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二次发酵|粗蛋白质|酵母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729.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菌发酵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阶段探讨了液固比、装液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酿酒酵母菌发酵阶段探讨了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对γ-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鼠李糖乳杆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18 h、接种量2%(V∶V)、液固比100∶1(mL∶g)、装液量60%,在酿酒酵母菌阶段,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49 h、接种量1.5%(V∶V)、摇床转速160 r·min-1、发酵温度30℃;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黑木耳发酵液的γ-氨基丁酸产量为1.117 g·L-1。  相似文献   
730.
以橙汁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处理橙汁对菌落总数、霉菌以及酵母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700W条件下,微波杀菌效果有限,微波功率为800W时处理可达到国家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的要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杀菌的最优条件是:微波功率为900W,处理时间为50秒,处理量为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