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锈毛莓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对影响锈毛莓总三萜提取率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考察锈毛莓总三萜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在超声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8(g∶mL)、超声时间为70 min、超声功率为4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83%时,锈毛莓总三萜提取率为5.06%,与理论值偏差较小。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97和0.047 mg/mL;对·OH有较弱的清除能力。[结论]优选工艺适用于锈毛莓总三萜的提取,锈毛莓总三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IGPS)是广泛参与生物体内色氨酸、生长素等吲哚化合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关键酶之一。为了研究BcIGPS在马蓝吲哚类生物碱合成中的作用,基于马蓝转录组数据,通过RT-PCR技术从马蓝中克隆得到IGPS基因序列,命名为BcIGP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cIGPS序列特性;运用qPCR分析BcIGPS在马蓝不同器官及外源诱导处理下的时空表达情况;构建pET-32a-BcIGPS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BcIGPS(GenBank登录号:MT210517)全长为1176 bp,包含1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92个氨基酸,具丝氨酸(Ser)、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31个,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BcIGPS含有product(indole)活性结构域和IGPS、TrpC特异性位点。qPCR分析结果显示,BcIGPS基因在不同器官的相对表达丰度依次为:叶>茎>花>根;其响应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乙烯利(ETH)外源诱导信号的诱导,经MeJA和ETH处理后,分别在24 h和36 h最高,为初始水平的5.53、6.87倍;在SA处理下,BcIGPS表达响应最为强烈,呈先骤升后骤降的变化趋势,在12 h最高达初始水平的33.13倍;ABA处理后,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所构建的pET-32a-BcIGPS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其最适条件为37 ℃、0.4 mmol/L IPTG培养3 h,BcIGPS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蛋白分子量与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蓝转录组数据分析,从马蓝叶片cDNA中克隆得到了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807 bp,命名为BcTSA(GenBank登录号:MG857654),可编码269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编码蛋白的二、三级结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蛋白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植物的TSA蛋白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通过qRT-PCR法检测BcTSA基因在不同器官的表达与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诱导表达情况。推测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9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5,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BcTSA定位在叶绿体中的可能性大,没有信号肽;有18个磷酸化位点,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BcTSA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5种物种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达到81.35%的相似性;BcTSA基因在马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另外,发现BcTSA基因响应外源诱导子对代谢的调控。BcTS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有助于研究BcTSA基因的功能,对提高马蓝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用无菌水、50%、60%、70%、80%、90%的乙醇溶液分别对虫草粉进行提取,利用管碟法和微量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敏感性试验。利用薄层色谱法对浸提液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浸提液中含有多种抑菌活性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大于革兰氏阴性菌,80%乙醇溶液提取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最强,与报道的正丁醇、乙酸乙酯的提取物相比,活性更强,其化学组成与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0%(m/m),酵母菌接种量为1%(m/m),发酵时间为20 h|二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2.5%(m/m),接种量为6%(m/m),发酵时间为48 h。综上,蛹虫草废弃米基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5.61%, Ca、P等无机盐含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发酵工艺对虫草素无干扰,发酵产物中保留了虫草素成分。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蛹虫草废弃米基开发新型饲料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二次发酵|粗蛋白质|酵母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