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马尾松实生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福建白砂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及其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从215对微卫星(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比较理想者作为分子标记对种子园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子代群体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5.916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3788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0348,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745,Nei多样度为0.5740。各项指标均表明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504。(2)将冠层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其在冠层上无明显差异。(3)将所得的亲代群体指数与子代群体指数相比,发现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未减弱。(4)两年度的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遗传多样性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异源表达是植物蛋白功能验证和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而密码子是异源基因高效表达的重要因素,对马尾松转录组基因编码区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可以为马尾松分子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利用CodonW、EMBOSS密码子分析软件对马尾松转录组进行密码子参数分析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根据中性绘图、ENc-GC3s、偏倚性分析推测马尾松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形成原因。通过比较高低表达基因样本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筛选马尾松最优密码子,通过密码子使用频率比值分析马尾松与拟南芥、烟草、欧洲山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结果】马尾松转录组编码序列(CDS)密码子平均GC含量为44. 95%,密码子第3位GC含量为38. 95%,尤为偏好A/T。高、低表达基因样本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转录组RSCU差异较小,筛选出TTA、CAA、TGT、GGT等27个密码子可作为马尾松的最优密码子。中性绘图、ENc-GC3s关联分析以及偏倚分析表明,马尾松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可能主要受突变影响,其次受自然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表明马尾松密码子偏好性与烟草、拟南芥和欧洲山杨相比差异较小,与大肠杆菌差异最大,与酿酒酵母差异小于大肠杆菌。【结论】马尾松偏好第3位为A/T的密码子,筛选出27个最优密码子,其中25个密码子第3位为A/T。马尾松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形成主要受突变影响,其次受自然选择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烟草可以作为马尾松基因异源表达的优选植物生物体,而微生物中酿酒酵母可能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行道树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在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天津市建成区34条主要道路的行道树进行调查,分析了行道树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变当前现状、丰富行道树种的对策和建议。认为注重应用规划,强调科学配置,完善养护管理机制,关注良种选育与推广,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行道树景观,是当前天津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珍珠黄杨优良无性系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珍珠黄杨的形态生物学特征,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初步整理出5个无性系品种,为申报新品种和合理利用珍珠黄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变异分析和家系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福建省漳平五一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通直度、高径比、冠径比、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宽度、管胞长宽比等性状,发现家系间除管胞长宽比性状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均达差异极显著,暗示着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8年生林分内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以树高性状为最高(0·691),其次是木材基本密度(0·64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量性状的改良可间接改善通直度,且生长量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和宽度不相关。采用10%入选率,发现5年生林分和8年生林分入选家系一致,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9·74%和19·23%,且5年生林分和8年生林分生长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极显著,认为马尾松制浆造纸材短轮伐期的初选年龄可确定为5年生;根据性状遗传力的相对大小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认为马尾松家系选择可适当注重树高生长量指标。以树高和材积为选择指标,按照10%入选率,兼顾材性和种子园内无性系的开花结实情况,筛选出制浆造纸材短轮伐期优良家系12个。  相似文献   
16.
珍珠黄杨DNA的提取方法比较及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乐燕  季孔庶  黄焱 《分子植物育种》2007,5(1):145-149,150
为从珍珠黄杨幼叶中提取高质量的总DNA,比较了1%CTAB、2%CTAB、4%CTAB和1.5%SDS 4种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2%CTAB提取的DNA A260/A280值最好,ISSR-PCR扩增效果最佳,是有效提取珍珠黄杨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CT)8G为引物,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立了适合珍珠黄杨的ISSR-PCR反应体系:在总体积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30 ngDNA模板,2.0 mmol/LMg2 ,0.30μmol/L引物,0.20 mmol/L dNTPs,1 U Taq酶.  相似文献   
17.
PIN2基因在植物生根机理中起关键作用,对马尾松PIN2基因进行研究,可为解决马尾松无性系生根困难、促根壮苗培育提供帮助。本研究以马尾松幼苗全株为试材,利用PCR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了马尾松PIN2基因全长,并通过相关软件和实时荧光定量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PIN2基因全长3 706 bp,包括2 103 bp完整ORF序列,编码70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IN2蛋白为疏水性蛋白,相对分子量76.43 k D,等电点(p I)为9.06,总亲水性平均数0.023,PmPIN2编码的蛋白与PIN家族具有同样典型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mPIN2基因在马尾松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其中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花中最低。PIN2基因是参与植物生根过程的重要基因,对马尾松PmPIN2基因的研究为PIN基因家族在生根机制方面的作用探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经NAA、NAA IBA和NAA BA处理后的杂交鹅掌楸插穗为材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研究其在春季扦插生根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提高了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得以改善,其中以NAA BA处理为最优。生根过程中,IAA、ZRs和iPAs共同对愈伤组织的形成起作用,GA4则对根原基的形成起作用。所有激素都不能降低ABA质量分数,但会使ABA质量分数变化更为活跃。生根率和生根时间接近的NAA处理和NAA IBA处理插穗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相似。NAA BA降低了IAA质量分数,但使iPAs和ZRs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并促使iPAs、ZRs和GA4质量分数顶峰提前到来,这是NAA BA处理后插穗生根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樟子松大小孢子叶球分化的过程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内蒙古樟子松雌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小孢子叶原基于7月20日左右形成,8月中旬形成小孢子囊,经过冬季休眠,于第2年4月中下旬开始减数分裂,5月7日左右花粉粒成熟;大孢子叶球原基于8月5日左右形成,随后加速分裂,在8月中旬形成芽鳞原基及中轴,第2年5月上旬,苞鳞原基分化,5月20日左右大孢子叶球原基趋于完善,胚珠形成。[结论]确定了各个分化时期的时间,为樟子松花期调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檵木4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3条清晰可辨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4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2.9%。应用NTSYS-pc(version 2.10e)软件计算得到各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626 ~ 0.926之间。用UPGMA法将41个品种分成5个类群,支持叶色作为最高分类等级,其次应重视花瓣形状的利用,这两个性状最为稳定且能反映品种间系统演化;同时由于品种起源和选育的原因,品种分类还应适当考虑育种过程及其亲本的性状;花色、叶形、分枝性等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不宜作为太高的分类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