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80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1634篇
林业   824篇
农学   1393篇
基础科学   311篇
  2350篇
综合类   6072篇
农作物   1021篇
水产渔业   671篇
畜牧兽医   4029篇
园艺   1309篇
植物保护   71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855篇
  2015年   788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1001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21篇
  2010年   1144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1088篇
  2006年   918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The position of plants with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a (black scurf) on progeny tubers was mapped for an experimental field at Haren where potatoes were grown continuously and in rotation with other crops for five successive years, and for another field at Borgercompagnie with a 12 frequency of potatoes during three potato crops. Init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s with black scurf on both fields was rather dense and homogeneou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distribution became heterogeneous and patchy. The local decline ofR. solani AG 3 (the common potato pathogen) in Haren was apparently caused by an unknown factor selectively suppressingR. solani AG 3, while simultaneouslyR. solani AG 5 increased in mass. This AG 5 type proved to be an inferior competitor of AG 3 on the potato plant i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e specificR. solani antagonistVerticillium biguttatum did not play a role. A similar factor could have reduced the formation of black scurf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t Borgercompagnie, whereV. biguttatum was also too infrequent to account for the decline.R. solani AG 5 was not present here and could not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a selective factor against AG 3.  相似文献   
52.
 外源Ca2 +能降低高温下黄瓜单核期花药的胞内Ca2 +水平并提高花粉萌发率, 而ABA的作用与此相反。外源Ca2 +和ABA处理能显著提高高温下黄瓜花药内源ABA的水平, 并产生新的蛋白质。以上结果表明, 高温下外源Ca2 +可影响黄瓜花药内ABA信号系统, 继而可能改变基因表达, 并获得耐热性;外源ABA亦能影响黄瓜花药内Ca2 +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53.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蛋白质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 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 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 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双向高效柱层析和生物信息学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 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 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前景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果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硝酸钙和IAA对温州蜜柑果实钙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期、花后1周、3周、采前2周对龟井蜜柑进行Ca(NO3)2、IAA和IAA+Ca(NO3)2喷布处理,同时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各处理果实钙含量及其采后果实的主要品质,并与采后浸钙处理和完熟采收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果皮钙含量在花后51d和112d均有所提高,但此期整个果实钙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采收时各处理整个果实和果肉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采收时各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单果重、果皮色差值和相对电导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3)采后30d时IAA+Ca(NO3)2喷布和采后浸钙处理果实的维生素C及完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5.
济葫2号是以QL0133和QLO119配制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旺盛、株型紧凑、矮蔓、早熟、丰产,抗病毒病、白粉病、蔓枯病.瓜浅绿色,嫩瓜长20.0 cm,粗6.0 cm,粗细均匀、品质佳.每667 m2产量达6 500kg,适于早春茬、秋冬茬及越冬茬栽培.  相似文献   
56.
葡萄子油及原花青素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葡萄子油、葡萄子原花青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的现状,葡萄子油成分分析方法和葡萄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高质量的葡萄子油和应用夹带剂提取葡萄子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分析了葡萄子的综合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用Ca2+-ATPase抑制剂钒酸钠(SO)和曙红(EB)浸泡处理转红期草莓果实(cv.Darselect)后表明,2者能提高果实呼吸速率,迅速促进外层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含量,髓部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和可溶性糖的变化较慢,而对果实的失重率影响不大。因此,Ca2+-ATPase抑制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大蒜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帅正彬  郭江洪  杨斌 《中国蔬菜》2005,(10):111-112
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是从温江蒜的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成蒜早2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0 d(天),平均单薹质量12.7 g,单头质量10.7 g,多数蒜头由6~9瓣组成,蒜瓣紧密抱握蒜薹轴,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40和350 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比温江蒜弱;成蒜早3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6 d(天),平均单薹质量和单头质量分别为14.5和12.0 g,多数蒜头由5~8瓣组成.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20和410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与温江蒜相当.  相似文献   
59.
2001~2004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对黑鹳F2的5只雏鸟的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对人工育雏成活的雏鸟的一系列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长、喙长、翅长、跗跖长和尾长等进行测量,探讨黑鹳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鹳卵的前中期(1~29d)孵化温度为37.7℃,湿度为55%,后期(29~31d)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65%;育雏箱的温度前7d为37℃,以后以每天0.5℃幅度逐渐降低,箱内湿度保持在55%,20日龄后可在室温下饲养;黑鹳F2雏鸟各生长指标的增长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60.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研究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Bac-to-Bac系统研制出含有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将rBac-VP2感染Sf9细胞,并用抗IBDV 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证实感染重组病毒Sf9细胞能高效表达IBDV VP2基因产物;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VP2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40 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