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属于典型城郊型乡镇,2010年在小破城村三队首次试种双膜覆盖促早熟无公害马铃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电力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其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电能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工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在对电力市场进行研究时,要重视电力的自然特性与经济规律。本文对电力改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力发展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进行了探析,希望为电力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离心泵的叶轮切割定律并不适用于比转数较大的混流泵叶轮的切割,通过对两种比转数大于500的混流泵的叶轮的切割实例,对多个切割数据进行整理,并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有关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得到适应两种泵叶轮切割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苦豆子药材提取过程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量变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水作为提取溶媒,研究苦豆子药材在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下提取液中7种生物碱成分量变规律。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含量增加明显,在浸泡3 h达到最高,3 h后开始下降,浸泡时间不能超过3 h;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除金雀花碱外其余6种生物碱在提取3 h的含量最高,提取时间不宜超过3 h;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7种生物碱的量也在逐步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表明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对提取工艺的各个因素比较敏感,7种生物碱成分的提取率与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和提取次数呈正相关并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逐步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苦豆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分离纯化并获得结构完整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用于PRRSV的形态学研究、动物免疫以及制备高质量疫苗,本试验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PRRSV HuN4株,经超滤浓缩后,分别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和凝胶层析技术纯化PRRSV。结果显示,与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相比,凝胶层析纯化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结构更完整的病毒粒子。将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的PRRSV免疫小鼠制备多抗,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多抗血清可与PRRSV发生特异性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抗体效价可达到1∶25 600以上,纯化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应用凝胶层析技术可得到高纯度、结构完整的PRRSV粒子,且纯化后PRRSV能够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本试验结果可为PRRSV的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5—2015年中国县域芝麻生产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7.
抱树机构是立木攀爬机器人的一个重要装置,是机器人能够稳定在树上的关键机构之一。分析了现有抱树机构存在的问题,利用机构学原理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设计后的抱树机构是一种大跨度、多自由度的抱树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分析了其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猴头菇汁和苹果醋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果葡糖浆、柠檬酸和蜂蜜制作猴头菇苹果醋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标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猴头菇苹果醋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猴头菇苹果醋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苹果醋添加量64.7%,猴头菇汁添加量17.6%,果葡糖浆添加量16.3%,柠檬酸添加量0.15%,蜂蜜添加量0.1%,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0.05%,在此最优配方下得到的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9.2分,得到一种澄清透明、风味独特和口感细腻的新颖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灵芝粉末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试验试剂,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灵芝抗氧化物质的超声波醇提取工艺,并得到了灵芝抗氧化物质醇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固液比(g:m L)为1:30,在25℃条件下提取20 min。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秸秆还田旋耕深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深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关系,在3年(2016—2018年)田间微区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秸秆旋耕还田10 cm(S1D1)、20 cm(S1D2)、30 cm(S1D3)和秸秆移除旋耕10 cm(S2D1)、20 cm(S2D2)、30 cm(S2D3) 6个处理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耕深度(D)及其与秸秆处理(S)交互作用(S×D)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含量,0~20 cm土层S1D1、S1D2处理SOC含量较S1D3处理高1.2%~16.0%,而20~40 cm土层S2D3处理SOC含量最高。旋耕深度、秸秆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在0~40 cm土层,D1、D2旋耕深度下秸秆还田处理NO3--N含量比秸秆移除处理平均提高46.9%和34.9%,NH4+-N含量平均降低31.6%和4.4%。在各旋耕深度下,S1处理0~20 cm土层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S2处理,20~3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S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土壤全氮(TN)与NO3--N、NH4+-N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与S1D1相比,S1D2对0~20土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0~40 cm土层SOC、TN含量影响更明显。综上所述,秸秆旋耕还田20 cm可改善0~40 cm土层养分水平,提高土壤酶活性,推荐为东北春玉米产区农田土壤培肥的合理秸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