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坦病毒(hanta 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 virus),已发现的HV有近20个血清型/基因型(Khaiboullina等,2005;Ellio等,2003)。H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导致3种严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吉林省褐家鼠中汉城型汉坦病毒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阳性样品中HV的部分S片段及部分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显示,在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共捕获啮齿动物120只,在9份鼠肺样品中检测到HV抗原,其中7只为褐家鼠,2只为小家鼠,病毒携带率为7.5%。用汉城型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从7份HV抗原阳性样品中扩增出部分S片段(620~999 nt)及部分M片段(2001~2301 nt)并测定序列。对扩增出的部分S片段和M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7株病毒与GenBank已提交的SEOV有很高的同源性,均为SEOV。但在用部分S片段及部分M片段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7株病毒的聚集模式不同。结论为吉林省褐家鼠携带S3亚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3.
为原核表达汉坦病毒(HV)L蛋白,本研究根据HV 76-118株全长L基因序列分段设计合成了6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分段扩增L基因的6个片段,分别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与预期分子量一致的特异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汉坦病毒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引发的汉坦病毒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疫病。其基因组分为L、M、S三个片断,分别为编码病毒的RNA聚合酶、囊膜糖蛋白GP和核衣壳蛋白NP。NP主要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GP可同时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并产生中和抗体。文章对几种结构蛋白及其表位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设计新型疫苗、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家鼠型(SEO)汉坦病毒(HV)黑龙江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黑龙江省SEO型新分离株SC106的S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C106株S基因全长由1775nt组成,编码的蛋白长429aa,符合SEO型编码。与HV参考毒株进行比较,SC106与SEO型同源性最高,与姬鼠型(HTN)相对较低,与其它型别同源性更低。N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SC106位于SEO型病毒所在支系,与河南株R22,黑龙江株Pf26和北京株BjHD01亲缘关系接近,体现了一定的宿主依赖性和地理簇集性。序列分析表明:SC106与黑龙江省首个SEO型分离株Pf26均为SEO型中的S1亚型,它们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也最高(99.2%),并且SC106的S基因编码的N蛋白氨基酸序列也比较保守,由此证实,HV的进化与时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汉坦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通过RT-PCR 扩增汉坦病毒M 片段基因序列检测我国广东蝙蝠,首 次在广东地区健康蝙蝠样品中扩增出长度约170 bp 的汉坦病毒cDNA 片段,测序证实为汉坦病毒的M 片段序列, 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共检测了5 个蝙蝠种类的74 只蝙蝠的咽、肛拭子样品,阳性率为12.16%。说明蝙蝠也携带和 传播汉坦病毒,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鉴于蝙蝠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提醒我们在畜牧业和种植业工作中要加 强防范蝙蝠传播病毒给家养动物和人类。  相似文献   
7.
一名到广东打工的湖北籍青年男子总感到头痛、身体发热及没有力气,也没有食欲。以为可能是最近天气变化大,着凉了,没有太在意。可是没多久,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连身体也开始感到疼痛。最后,他到医院接受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统一命名,它包括流行在亚欧大陆的肾病综合征。该病1941年在我国东北北部的日本侵略军中首次发现,当时100万侵华日军中,发病1万人,病死率高达30%,在当地居民中也有散发病例。1955年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和陕西省秦岭北坡筑路工人中暴发本病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该病并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疾病。其后几年时间内,在我国广大农业地区陆续出现出血热病人。1976年和1981年相继分离到该病的病原———汉坦病毒(Hantaanvirus),这一病原学研究上的重大…  相似文献   
9.
汉坦病毒是实验动物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978年,韩国学者李镐汪从南朝鲜汉坦河(Hantaan)流域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的。汉坦病毒引起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以啮齿类为自然宿主传播的疾病,自然宿主呈持续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汉坦病毒(HV)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啮齿动物是该病原公认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动物,人感染后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Hantavirus cardiopulmonary syndrome,HCPS)二种疾病。前者主要在欧亚大陆流行,而后者主要在美洲流行。每年全球报告约10万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近千例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仅2017年发病人数就高达11 262例,其中死亡病例6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