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德氏乳杆菌对宁乡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48头(33.28±1.15)kg的宁乡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栏6头,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德氏乳杆菌制剂的试验饲粮。试验猪分2个阶段饲喂,分别为30~70 kg和71~100 kg。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个阶段中试验组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略有升高,料重比略有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胴体性状方面,添加德氏乳杆菌制剂后略有改善,但2组各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肉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宰后45 min的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宰后24 h的亮度值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知,饲粮中添加0.2%德氏乳杆菌制剂能够改善宁乡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杜仲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择出生日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27±1)kg]无显著差异(P0.05)的长白×大白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任何抗生素),试验组分别用3%、4%杜仲叶粉替代基础饲粮中同比例次粉,试验期共102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公母各占1/2)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1~52天,与对照组相比,4%杜仲叶添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53~10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料重比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眼肌面积增加(P0.05),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杜仲叶添加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4%杜仲叶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腹泻率,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改善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肠道菌群数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4)
为研究无抗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肥育猪胴体性状、体组分比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60头60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成2个饲粮处理组,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微生态制剂600 mg/kg,每组3栏,每栏10头(公母各半),饲喂4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栏选取1头体重相近的阉公猪进行屠宰。结果显示,胴体性状,试验组皮厚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3.33%(P0.05),其它指标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体组分比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板油率显著降低10.00%(P0.05),脾重率和胰重率分别显著提高13.63%(P0.05)和10.53%(P0.05);其它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肉品质,与对照组相比,宰后45 min,试验组猪肉红度(a*)、黄度(b*)分别提高42.05%(P0.05)、24.48%(P0.05);宰后24 h,试验组猪肉b*显著增加15.17%(P0.05)、贮存损失显著减少7.46%(P0.05);其它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肥育猪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600 mg/kg对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苋草生态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杜×长"阉公猪72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6),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86d,运用微生态技术对新鲜收割的籽粒苋进行发酵。在育肥前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中苋1号料和"佳和"中猪料;育肥后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中苋2号料和"佳和"大猪料。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5头体况相近猪只进行屠宰,采集肌肉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苋草料可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和胴体斜长(P0.05),降低背膘厚(P0.05),改善胴体性状;降低育肥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值(P0.05),提高肌肉嫩度;饲粮中添加苋草料对育肥猪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可提高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提高肌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苋草生态料可显著提高猪日采食量,改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提高肌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德氏乳杆菌(LD)和低聚木糖(XOS)对环江香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9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德氏乳杆菌组(LD组)、德氏乳杆菌+低聚木糖组(LD+XOS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LD、0.05%LD+0.02%XOS。预试期3 d,正试期84 d。于试验的第28、56和84天(体重分别为15、26和37 kg左右)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28天,LD组背膘厚及肌肉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LD组肌肉pH45 min显著升高(P<0.05),LD+XOS组眼肌面积及肌肉pH45 min、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56天,LD组肌肉棕榈油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LD+XOS组肌肉亮度值和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降低(P<0.05),LD+XOS组肌肉干物质、CP、花生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84天,LD组和LD+XOS组皮厚和肌肉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LD组肌肉花生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LD+XOS组背膘厚和肌肉红度值、C16∶0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试验第84天,LD组脂肪率显著低于LD+XOS组(P<0.05),肌肉pH45 min显著高于LD+XOS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LD和XOS可改善环江香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营养成分,且二者同时添加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研究β-葡聚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探明β-葡聚糖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96头20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猪,按体重和性别比例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β-葡聚糖。试验期为10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改善饲粮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猪只胴体长和肌肉p H(P0.05),显著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显著改善肉色(P0.05),同时显著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含量(P0.05),改变猪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从而改善肉的风味。综上,饲粮中添加100 mg/kgβ-葡聚糖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提高养分消化率,提高胴体长,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制剂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组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皮下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65.34±3.64)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德氏乳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7d,试验期42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P=0.08)和总胆固醇(TC)(P=0.06)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有降低趋势(P=0.07),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CYP7A1)显著增加(P0.05),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7),皮下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皮下脂肪细胞直径有降低趋势(P=0.09)。结果提示,德氏乳杆菌可通过干扰育肥猪回肠对胆汁酸的吸收来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60 kg的三元杂交健康猪24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和发酵饲料组(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80%基础饲粮和20%发酵饲料。预试期6 d,正试期2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 2)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的pH45 min、红度值、肉色评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 3)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中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05); 4)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中L-焦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中黄嘌呤、丁子香酚、丙烯酰胺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喂发酵饲料可改变机体代谢,增加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评分及嫩度,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猪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0头体重相近[(83.75±5.83 kg)]的PIC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0.04%植物提取物),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结果表明,两组间育肥猪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和胴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色a*45min值显著提高(P<0.05),L*96 h值极显著降低(P<0.01);4℃下储存0、3 d和7 d猪肉,试验组肉样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因此,饲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有利于储存中猪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30.42±3.24) kg]相近的PIC商品母猪4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 mg/kg L-肉碱。试验期共计10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育肥母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膘厚度、背最长肌长度和重量(P0.05),显著降低下颌脂肪指数(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和面积(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三烯酸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Ⅱb)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00 mg/kg 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影响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和肌纤维性状,并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5±2)kg的杜×长×大三元杂猪24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豆粕型),2个试验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乳酸菌干粉和0.3%乳酸菌菌液,这2种制剂中乳酸菌含量均为1.2×10~9 CFU/g。试验期57 d,在饲养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择2头(1公1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干粉和乳酸菌菌液均对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肥育猪胴体直长、斜长、背膘厚、皮厚及眼肌面积也无显著影响(P0.05),对肌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率及剪切力无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含量(P0.05),但2个试验组肌苷酸、谷氨酸和肌内脂肪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喂乳酸菌制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肌肉中次黄嘌呤含量,有利于改善猪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18 kg的宁乡猪仔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前、中、后3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3%、12.06%、11.01%;全期消化能为12.15 MJ/kg);试验A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期蛋白质水平各降低约2个百分点、全期消化能降低1.25 MJ/kg的低营养水平饲粮;试验B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期蛋白质水平各降低约3个百分点、全期消化能降低2.50 MJ/kg的超低营养水平饲粮。试验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前期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从全期来看,3个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B组的肥肉率较对照组和试验A组显著降低(P<0.05),瘦肉率有提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胴体垂直长均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B组胴体斜长、皮厚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背最长肌pH 1 h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品质性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宁乡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明显负面影响,且能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胴体组成。在本试验中,超低营养水平饲粮对胴体组成的改善效果优于低营养水平饲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28头体重为40 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用5%、10%和15%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部分豆粕。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分为前期(1~30 d)和后期(31~6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各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后期,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增加了16.47%、25.88%和20.00%,且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试验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蛋白(TP)、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的p H1 h、亮度(L*)、红度(a*)、黄度(b*)、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硬度、弹性、内聚性、回复性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和2组背最长肌中苏氨酸、赖氨酸、脯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谷氨酸、试验1组的甘氨酸以及试验1和2组的丝氨酸、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5%和10%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能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并可提高部分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改善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P<0.01),显著高于90 kg(P<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P<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P<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等为主,氨基酸种类丰富,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在120 kg时均显著高于105 kg(P<0.05)。体重与熟肉率、粗蛋白质、肉色、粗脂肪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粗脂肪、肉色、脂滴直径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屠宰活重在120 kg时,豫西黑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大理石花纹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胆固醇含量较低,肉色鲜嫩,胴体品质和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袁听  韦剑锋 《中国饲料》2021,1(6):111-114
本研究旨在评估非常规饲料资源马铃薯粉在育肥猪上的应用,研究其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450头体重一致的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两个处理组分别饲喂马铃薯粉添加水平为10%和20%的日粮,试验为期56?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马铃薯粉组29~56?d及1~56?d猪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3.52%和1.42%(P<0.05),但该组育肥猪在29~56?d和1~56?d的料重比最高(P<0.05)。对照组和10%马铃薯组育肥猪的屠宰率和腰肌相对重量较20%马铃薯粉组分别显著提高4.10%、3.73%和4.71%、3.97%(P<0.05)。但20%马铃薯粉组育肥猪胃肠道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和10%马铃薯粉组分别显著提高22.14%和16.94%(P<0.05)。对照组和20%马铃薯粉组肌间脂肪显著高于10%马铃薯粉组(P<0.05),20%马铃薯粉组肌肉大理石纹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背膘厚度较马铃薯粉组分别显著提高16.26%和5.86%(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0%~20%马铃薯粉对育肥猪生长和肉质无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当马铃薯粉添加水平达到20%时会降低胴体产量和肌肉嫩度。 [关键词]马铃薯粉|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的种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6个纯种地方猪的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指标和代谢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肉质指标.结果:丫杈猪的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成华猪(P<0.01或P<0.05),油酸+亚油酸和己醛+壬醛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