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在医用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以家蚕5龄幼虫、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为材料制备壳聚糖,并测定样品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抑菌活性。3种材料制备壳聚糖的红外光谱与壳聚糖标准品基本相似,只存在个别峰值、峰位的差异,表明3种壳聚糖样品的基本结构相同。3种壳聚糖的粘度和分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达到90.4 m Pa·s,家蚕5龄幼虫蜕皮物(简称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粘度则低至11.7 m Pa·s,蚕蛹蜕皮物(简称蛹蜕)和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104、1.2×104,均小于蝉蜕制备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0×105);蝉蜕和蛹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接近,均高于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3种壳聚糖抑菌的最适p H在4.5~6.5,依据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5龄蚕蜕制备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蝉蜕和蛹蜕制备的壳聚糖。测试结果提示,家蚕5龄幼虫和蛹的蜕皮物以及蝉蜕等均是开发昆虫壳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5种细菌体外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开发利用壳聚糖,选择两种不同性质壳聚糖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将白色壳聚糖(Ⅰ组)和褐色壳聚糖(Ⅱ组)的乙酸溶液、褐色壳聚糖水溶液(Ⅲ组)用无菌蒸馏水分别稀释至10,5,2.5,1.25 g/L和0.625 g/L,用相应稀释度乙酸溶液(Ⅳ组)作对照组。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绿脓杆菌、鸡伤寒沙门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壳聚糖对上述5种细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性质的壳聚糖和同一性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抑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石凉  吴大洋 《蚕业科学》2010,36(4):718-722
壳聚糖是生产抗凝血物质的理想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对蚕蛹壳聚糖进行分子修饰,即在蚕蛹壳聚糖分子上引入甘氨酸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中间体,制备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其分子结构,结果显示甘氨酸已接枝到蚕蛹壳聚糖分子上,为在C6-OH发生醚化反应的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抗凝血试验结果表明,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活性,当其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抗凝血效果最佳,可使血液完全不凝固。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检测结果可知,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影响到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凝血活性酶的形成。依据抗凝血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中C6引入的羧基与壳聚糖C2上的氨基共同作用,产生了抗凝血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可进一步开发为医用抗凝血材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壳聚糖对草鱼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基础饲料组、0.25%壳聚糖组、0.50%壳聚糖组和1.00%壳聚糖组.选择360尾体质量约50 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促进草鱼生长,与基础饲料组相比,0.25%、0.50%和1.00%壳聚糖组草鱼的增重率分别增加56.6%、72.8%和65.5%.草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显著影响草鱼的投饵系数,与基础饲料组相比.0.25%和0.50%壳聚糖组其投饵系数均下降8.4%,1.00%壳聚糖组其投饵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草鱼饲料中以添加0.50%壳聚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是自然界除纤维素之外最丰富的生物多糖。壳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菌消炎、促进细胞增生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畜牧生产中,壳聚糖具有促进畜禽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健康水平等效果。本文综述了猪、鸡、牛等代表性动物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为壳聚糖在畜牧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饲喂壳聚糖后鲤鱼体内部分组织中壳聚糖的沉积情况,将210尾鲤鱼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试验Ⅰ-Ⅵ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3.00%、4.00%的壳聚糖,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正试期60 d,每隔10 d 分别从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尾鲤鱼,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组鲤鱼鱼鳞、鱼鳍、鱼肌肉组织中的壳聚糖沉积量。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和饲料中外源性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对照组和所有试验组鲤鱼的鱼鳞、鱼鳍、鱼肌肉组织中的壳聚糖沉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当饲料中外源性壳聚糖的添加量≥3.00%时,鱼鳞中壳聚糖沉积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当添加量≥1.50%时,鱼鳍中壳聚糖沉积量的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同的试验阶段,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试验组之间鱼肌肉组织中壳聚糖的沉积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当饲料中外源性壳聚糖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鱼鳞及鱼鳍中壳聚糖的沉积量不会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性壳聚糖,对鲤鱼肌肉组织中壳聚糖沉积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伟  范恩鑫  李鹏 《饲料工业》2005,26(14):52-53
壳聚糖在碱性条件下,以异丙醇为介质与氯乙酸进行反应,合成了有良好水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通过电位滴定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优化反应条件为:壳聚糖、氢氧化钠、氯乙酸3者质量之比为1:4:4.5,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羧甲基壳聚糖的的取代度达到1.18,得率为145%。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来源的碱性多糖,安全无毒,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用。本试验在测定2种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基础上对壳聚糖促生长、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号与2号壳聚糖高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板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并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壳聚糖组(P〈0.05);2种壳聚糖的中、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溶菌酶含量均比与空白对照组有板显著(P〈0.01)差异;1号与2号壳聚糖相比,对小鼠碳廓清指数影响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血清溶菌酶含量差异显著(P〈0.05);壳聚糖对小鼠感染兔源大肠杆菌有保护作用,1号壳聚糖保护效果好于2号壳聚糖。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投料比,制备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对目标产物结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的氨基和伯羟基参与了酰化反应,当n(壳聚糖)∶n(邻苯二甲酸酐)为1∶1、反应10 h时,所得产物的取代度最高;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结晶性、稳定性均弱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10.
家蚕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壳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本文从壳聚糖的性质、制备方法着手,着重讨论了壳聚糖在蚕桑生产、医药、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平均体重为(10.69±0.5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在镉水平为50 mg/kg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5%、1.0%和1.5%的壳聚糖饲喂7周,研究壳聚糖减轻饲料镉对吉富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效果。结果显示:与未添加壳聚糖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显著提高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1.5%壳聚糖添加组淀粉酶活性、1.0%壳聚糖添加组和1.5%壳聚糖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以及各壳聚糖添加组的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降低了血液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随着壳聚糖的添加水平升高,肠道、肌肉和养殖水体中镉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饲料镉致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缓解效果随其在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强,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发挥吸附作用减轻了饲料镉对罗非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氨基葡萄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显示,壳聚糖具有抑菌、抗炎症、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本文从壳聚糖对家禽脂肪的消化、体脂沉积、血清生化和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对家禽脂肪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两种壳聚糖对小鼠增重和免疫机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来源的碱性多糖,安全无毒,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用。作者对壳聚糖促生长、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各组小鼠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1号与2号壳聚糖高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并显著高于其他各添加壳聚糖组(P<0.05);两种壳聚糖的中、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溶菌酶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号与2号壳聚糖相比,对小鼠碳廓清指数影响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血清溶菌酶含量差异显著(P<0.05);壳聚糖对小鼠感染兔源大肠杆菌有保护作用,1号壳聚糖保护效果好于2号壳聚糖。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囊是以聚电解质复合结构为囊膜形成的可降解胶囊,胶囊作为药物载药系统是目前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囊作为药物的载药系统具有缓释、控释与靶释药物性能,同时囊膜作为药物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层,能够降低酸、碱、酶等不良因素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以及作为细胞培养微反应器吸附净化有毒金属离子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分子质量、壳聚糖浓度、壳聚糖溶液pH值,以及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囊膜强度和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壳聚糖和合生元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将60头体重为50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40 mg/kg低聚壳聚糖、基础日粮+300 mg/kg合生元的试验日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合生元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有所提高,料重比有所降低,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合生元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低聚壳聚糖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提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合生元组眼肌中铅和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低聚壳聚糖和合生元均可保护生长育肥猪的肝功能、降低眼肌重金属含量,且低聚壳聚糖可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血清T_3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壳聚糖硒抗玉米赤霉烯酮(ZEN)对小鼠脏器指数、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ZEN组、壳聚糖硒1组和壳聚糖硒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2 mg/kg ZEN的基础日粮,添加2 mg/kg ZEN和0.2 mg/kg(以硒计量)壳聚糖硒的基础日粮以及添加2 mg/kg ZEN和0.4 mg/kg(以硒计量)壳聚糖硒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血清IL-18和TNF-α含量。结果表明:ZEN组小鼠子宫指数较对照组提高了31.26%(P0.05),壳聚糖硒1组和壳聚糖硒2组小鼠子宫指数较ZEN组分别降低了23.49%和25.61%(P0.05);ZEN组、壳聚糖硒1组和壳聚糖硒2组小鼠肾脏指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34%、11.94%和8.21%(P0.05);对照组、ZEN组、壳聚糖硒1组和壳聚糖硒2组间小鼠心脏、脾脏、肺脏和肝脏指数变化均在8%以内(P0.05)。ZEN组小鼠血浆IL-18和TNF-α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91.33%和226.83%(P0.01);壳聚糖硒1组和壳聚糖硒2组小鼠血浆IL-18和TNF-α含量较ZEN组分别降低了29.13%、68.99%和24.98%、59.50%(P0.01)。结果提示,壳聚糖硒能够减弱ZEN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可降低ZEN导致的小鼠血浆TNF-α和IL-18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蚕蛹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伦杰  吴大洋 《蚕业科学》2010,36(2):295-299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具有安全无毒、抗菌、吸湿透气、吸附性强、成纤性好以及良好的化学反应活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蚕蛹壳中含有丰富的甲壳素,是提取壳聚糖的优质原料。介绍了蚕蛹壳聚糖的制备工艺技术,着重讨论了蚕蛹原料预处理、脱无机盐、脱蛋白质、脱色、脱乙酰等工艺流程采用的技术方法;简述了蚕蛹壳聚糖在农业、纺织、食品加工、医用材料、环保、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了蚕蛹壳聚糖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低聚壳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2头28日龄断奶仔猪按配对分组方法分成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100mg/kg(处理组1)、低聚壳聚糖200mg/kg(处理组2)、低聚壳聚糖300mg/kg(处理组3)、低聚壳聚糖500mg/kg(处理组4);硫酸新霉素250mg/kg(抗生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后,可以明显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P〈0.05),降低腹泻率,抑制肠道病原菌的滋生,同时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需要,其中,以300mg/kg饲料的剂量添加低聚壳聚糖效果尤佳。从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添加低聚壳聚糖可以明显增强仔猪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修复的效果。试验选择200只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设计正常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和6个炎症修复组,共8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正常对照组和炎症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炎症修复组采用2×3两因素交叉等重复的析因设计,鸭油甘油二酯分别灌服2、3、4 mL/kg,壳聚糖溶液分别灌服2、4 mL/kg,试验周期为3周。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鸭油甘油二酯对体重变化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3 mL/kg鸭油甘油二酯与2 mL/kg壳聚糖组合的体重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不同添加水平的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对结肠长度的变化无显著影响;鸭油甘油二酯、壳聚糖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影响极显著;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显著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IL-4、IL-6、IL-17、IL-1β、IFN-γ、TNF-α)表达;与炎症模型组相比,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应用可使结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隐窝深度显著变浅,表明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联合能够保护结肠黏膜层以及隐窝腺体的完整性,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综上可知,鸭油甘油二酯与壳聚糖协同能够有效修复溃疡性结肠炎,以3 mL/kg鸭油甘油二酯与2 mL/kg壳聚糖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抗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几丁质的脱乙酰化形式,是一种可从甲壳纲、昆虫和真菌中获得的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众多的生物活性,并显示出对不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壳聚糖与微生物表面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决定壳聚糖抗真菌和细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受微生物类型、壳聚糖的分子质量和脱乙酰度等影响。根据抗真菌和细菌的特性,将壳聚糖通过饲料添加剂或凝胶注射等方式用于动物生产,其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以及在疾病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大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最新的抗微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壳聚糖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