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蛋鸡日粮类型中添加不同来源色素对蛋黄着色及叶黄素沉积的影响,试验1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天然或合成虾青素,测定蛋黄色度值(RYCF)和蛋黄中叶黄素含量;试验2在玉米-豆粕和小麦-豆粕日粮中添加混合天然色素(橙黄素∶辣椒红素=1∶1),测定RYCF及叶黄素含量。结果显示:天然虾青素对蛋黄着色无显著影响(P>0.05);合成虾青素可以显著提高RYCF(P<0.05)。不同来源虾青素对叶黄素的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小麦日粮中添加混合天然色素可以显著提高蛋黄叶黄素含量和RYCF(P<0.05),且RYCF与蛋黄叶黄素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对混合色素添加量与RYCF进行拟合,预测RYCF达到8时,需添加混合天然色素2 340 mg/kg。结果表明:合成色素不会增加蛋黄叶黄素含量。在小麦-豆粕基础中添加1.2 g/kg的天然色素可以改善蛋黄色泽,若使RYCF达到8则需添加混合色素2 662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复合酸化剂对东乡绿壳蛋鸡生产性能、矿物元素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8周龄健康东乡黑羽绿壳蛋鸡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00、250、500和1 000 mg/kg的包膜复合酸化剂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00和1 000 mg/kg组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250 mg/kg组显著提高了蛋黄指数(P0.05),500 mg/kg组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5);3)100 mg/kg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清总蛋白(P0.01)、白蛋白(P0.05)和葡萄糖含量(P0.05),250 mg/kg组血清总蛋白(P0.05)、尿酸含量(P0.05)和白蛋白/球蛋白(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500 mg/kg组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血清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4)酸化剂可显著提高蛋黄中铜含量(P0.05),500和1 000 mg/kg组蛋黄中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1 000 mg/kg组粪中锰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250、500和1 000 mg/kg组粪中镁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产蛋期东乡绿壳蛋鸡饲粮中添加250~500 mg/kg包膜复合酸化剂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天然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对蛋黄颜色、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80日龄体重相似、产蛋率相近且健康的海兰灰蛋鸡43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通过蛋鸡日粮中添加粉末型天然叶黄素(金菊黄2.0)、微囊型天然叶黄素(金菊黄5.0)、合成叶黄素(阿卜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微囊型天然叶黄素对蛋黄的L*、a*、b*值的影响与对照组和粉末型天然叶黄素差异显著(P0.05);微囊型天然叶黄素对蛋黄的L*、b*值的影响与合成叶黄素(阿卜酯)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外源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日粮中添加微囊型叶黄素能够调节蛋鸡蛋黄颜色。综合各项指标,微囊型天然叶黄素可以替代合成叶黄素(阿卜酯)作为蛋黄着色剂。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多糖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黄芪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数据和实践参考。将90只黄羽肉杂鸡随机分成3组(I组、II组、III组),I组饲喂基础日粮,II、III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和1 000mg/kg黄芪多糖,试验期42d。结果显示,II组与I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半净膛率(P0.05)、胸肌率(P0.05)以及红度(a*值)(P0.05)、黄度(b*值)(P0.05)、滴水损失(P0.05)和烹煮损失(P0.05);III组与I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屠宰率(P0.05)、半净膛率(P0.05)、胸肌率(P0.05)、腿肌率(P0.05)以及红度(a*值)(P0.05)、黄度(b*值)(P0.05)、pH值(P0.05)、滴水损失(P0.05)、烹煮损失(P0.05);III组在胸肌率、腿肌率以及烹煮损失方面显著高于II组(P0.05),在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以及红度、黄度、亮度、pH、滴水损失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和1 000mg/kg黄芪多糖均能够提高肉仔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且1 000 mg/kg的添加剂量显著优于500mg/kg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新杨绿壳蛋鸡产蛋后期(44~56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其产蛋后期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适宜配比。选取768羽体重相近的43周龄末新杨绿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羽。采用2×3因子(代谢能水平为10.87和11.08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5.00%、15.50%和16.00%)设计试验,共设计6种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绿壳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上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其中,高能低蛋组(代谢能为11.08 MJ/kg,粗蛋白质为15.00%)产蛋率最高,料蛋比最低。2)饲粮较高粗蛋白质水平(16.00%)能显著提高绿壳蛋鸡产蛋后期鸡蛋的哈氏单位(P0.05);饲粮较高代谢能水平(11.08 MJ/kg)能显著提高绿壳蛋鸡产蛋后期鸡蛋的蛋黄颜色(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蛋品质上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高能低蛋组绿壳蛋鸡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饲粮较高代谢能水平(11.08 MJ/kg)能显著降低绿壳蛋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08 MJ/kg和15.00%时,更有利于绿壳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和蛋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甘草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61-1365
为探讨甘草提取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试验选用3 000只420日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分别为基础饲粮组以及40,80,120,150mg/kg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组,试验期4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80mg/kg甘草提取物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各试验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日采食量和破蛋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可显著改善蛋黄颜色(P0.05),但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添加80~150mg/kg甘草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0.05),且各试验组均有提高蛋清相对质量、蛋清蛋白质含量和蛋黄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蛋鸡饲粮中添加80mg/kg甘草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16只26周龄健康的矮小型粉壳商品蛋鸡(农大3号),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辣椒红素,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辣椒红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试验第21和42天,试验组鸡蛋的蛋黄色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鸡蛋蛋黄色泽显著高于Ⅱ组(P0.05);辣椒红素对其他常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蛋鸡饲粮中添加辣椒红素可显著提高鸡蛋的蛋黄色泽,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色素添加剂对儋州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皮肤着色效果的影响。选用210只体重相近的150日龄儋州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儋州鸡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mg/kg加丽素红+20 mg/kg加丽素黄、20 mg/kg加丽素红+40 mg/kg加丽素黄,Ⅲ组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姜黄提取物,Ⅴ组和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儋州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28 d,Ⅱ组和Ⅵ组儋州鸡背部皮肤的黄度(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儋州鸡腹部皮肤的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儋州鸡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种色素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儋州鸡背部和腹部皮肤着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将540只156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多糖对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不合格蛋率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500、1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添加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多糖对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25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5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1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第1、2和4周末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2、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4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且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苜蓿多糖可以有效缓解蛋鸡的热应激,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联合添加低聚木糖和丝兰粉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指标的影响。选择96只70周龄产蛋后期绿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蛋鸡。对照组绿壳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低聚木糖+100 mg/kg丝兰粉、100 mg/kg低聚木糖+200 mg/kg丝兰粉、200 mg/kg低聚木糖+300 mg/kg丝兰粉。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试验各组蛋鸡平均产蛋数、平均日采食量、蛋重、产蛋率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鸡蛋哈夫单位、蛋白高度和蛋壳相对重具有提高的趋势;各组蛋黄相对重、蛋形指数、蛋黄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蛋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蛋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降低30.71%(P<0.05)。研究表明,在产蛋后期蛋鸡日粮中联合添加低聚木糖和丝兰粉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调节蛋鸡脂质代谢,降低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制剂100 mg/kg+丝兰粉200 mg/kg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茶多酚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80羽65周龄罗曼粉壳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纯度为63.58%,其中儿茶素含量为40.2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9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产蛋率(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平均日采食量(第1~3周、第4~6周、第7~9周和第1~9周),显著升高料蛋比(第1~3周和第4~6周); 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组的平均蛋重在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2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1 333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4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均显著降低第9周蛋黄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对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黄比率、蛋白比率及蛋黄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高剂量(1 333和2 666 mg/kg)的茶多酚会降低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但可以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蛋黄胆固醇含量,并上调肝脏AMPK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天然色素对生鲜、煮熟、腌制鸭蛋的着色效果。选取健康、产蛋率一致的300日龄蛋鸭3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选用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苜蓿、菜籽粕、棉籽粕、小麦为蛋鸭饲粮原料,分别配制小麦-杂粕(菜籽粕和棉籽粕)饲粮(处理1)、小麦-玉米DDGS饲粮(处理2)、小麦-杂粕(菜籽粕和棉籽粕)+3%苜蓿饲粮(处理3),采用Lab色度系统评价不同饲粮天然色素对鸭蛋蛋黄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处理1相比,鸭蛋经煮熟、腌制处理后蛋黄色差值为4.47~18.76,腌制煮熟色差值增加2~5倍;不同饲粮组鸭蛋经煮熟、腌制处理后色彩饱和度减小,亮度(L*)值增加;处理2鸭蛋腌制后色彩饱和度显著高于处理3(P0.05),L*值极显著低于处理3(P0.01)。2)处理1总叶黄素的沉积率最高;生鲜和煮熟蛋黄的总叶黄素含量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2腌制蛋黄的总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3(P0.01),煮熟对总叶黄素的损失(76.55%~86.98%)高于腌制(48.04%~63.09%)。3)蛋黄中总叶黄素含量与L*、红度(a*)、黄度(b*)值及饱和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玉米DDGS中天然色素有较好的着色效果,优于苜蓿,蛋黄中叶黄素的含量与蛋黄的颜色无显著相关性,就色泽和叶黄素含量而言,鸭蛋腌制后食用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蛋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蛋品质及蛋黄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壳聚糖在蛋鸡日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原则,选取26周龄健康无病的海兰褐壳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个日粮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 mg/kg的壳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在8周时,随着壳聚糖添加剂量的升高,蛋白高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效应(P0.05),而哈夫单位呈现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效应(P0.01);随着蛋鸡日粮中壳聚糖添加水平的升高,壳聚糖组蛋黄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4周和8周时均呈现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升高效应(P0.05);此外,在试验8周时,壳聚糖组蛋黄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并呈现显著的一次线性降低趋势(P=0.054),以添加500 mg/kg壳聚糖组蛋黄中MDA含量最低。由此可见,日粮中适宜剂量的壳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的蛋品质和蛋黄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玉米糖渣对罗曼蛋鸡蛋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3周龄罗曼褐商品蛋鸡45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9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含有4%,8%,12%,16%的玉米糖渣,并测定蛋壳、蛋黄的L值(亮度)、a值(红度)和b值(黄度),研究日粮中不同玉米糖渣组成对罗曼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黄颜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Ⅳ组在蛋壳的L值、a值、b值和蛋黄的L值、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Ⅱ,Ⅲ,Ⅳ组的b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7%,7.2%,6.1%,差异显著(P<0.05)。说明蛋鸡日粮中添加8%~16%的玉米糖渣能显著提高蛋黄的黄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蛋鸡日粮中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蛋鸡血清和蛋黄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80日龄的农大3号蛋鸡1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1组、2组、3组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60,120,180 mg/kg,预试期为1周,正试期为6周。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其中60 mg/kg组的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组蛋黄三酰甘油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180 mg/kg组蛋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随着丝兰属植物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益母草提取物对绿壳蛋鸡产蛋初期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480只健康、生产性能相近的23周龄绿壳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 mg/kg益母草提取物,预试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性降低绿壳蛋鸡的死亡率、难产率和不合格蛋率(P0.05),高剂量益母草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②相较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提高鸡蛋壳强度、哈氏单位(P0.05);③相较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的益母草提取物均显著性的提高了蛋黄中锌和硒的含量(P0.05)。因此,饲粮中添加益母草提取物能提高绿壳蛋鸡产蛋性能并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7.
叶黄素对蛋鸡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144只52周龄绿壳商品产蛋鸡随机分为6组,各组在相同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0、60、80、100mg/kg叶黄素,探讨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规律以及对蛋黄色泽和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蛋黄中叶黄素的含量随日粮中叶黄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最大沉积量达1.09mg/60g,是对照组0.23mg/60g的近5倍;日粮中叶黄素能显著(P<0.05)提高蛋黄的罗氏等级(RCF),降低亮值(L),提高红值(a),对黄值(b)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高水平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6):12-15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万寿菊提取物、辣椒红色素对小麦-豆粕型日粮蛋鸡蛋黄颜色、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选用380日龄体重相似、产蛋率相近且健康的"农大三号"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共60只鸡。对照组只添加辣椒红色素,其中叶黄素的含量为12 mg/kg。试验组饲粮中添加的红、黄两种色素中叶黄素含量的比例分别为4:1(12:3 mg/kg)、2:1(12:6 mg/kg)、1:1(12:12 mg/kg)、1:2(12:24 mg/kg)。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比例的混合色素对蛋黄的L(亮值)、a(红值)、RCF(罗氏比色扇值)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随万寿菊提取物含量比例的增加,蛋黄的黄值b有明显的提高(P<0.05);③在饲粮中单独使用辣椒红色素或添加混合色素,均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原花青素(grape procyanidins,GPC)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肝脏和蛋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产蛋率、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64周龄罗曼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GPC50组和GPC100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的GPC;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组:基础饲粮+200 mg/kg TBHQ。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GPC显著抑制了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和鸡蛋哈夫单位下降(P0.05),显著增加了蛋壳厚度(P0.05)。2)GPC50组蛋鸡血浆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BHQ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浆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M DA含量(P0.05)。3)GPC显著提高了蛋黄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蛋黄M DA和胆固醇含量(P0.05);TBHQ显著降低了蛋黄M DA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GPC可改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和哈夫单位,增加蛋壳厚度,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以50 mg/kg GPC添加效果较好,优于200 mg/kg TBHQ。  相似文献   

20.
李栋  薛瑞婷  肖蓉 《中国饲料》2023,1(2):76-80
本研究旨在评价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色泽和肉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108只海兰蛋鸡分为3组,每组36只,设立一个对照组,两个剂量组,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加丽素红80和8000mg/kg的饲料。结果显示,加丽素红可显著提高鸡脚胫色泽RYCF值(P <0.05);对鸡体皮肤、肌肉、脂肪的红度a*、黄度b*值有显著提高作用(P <0.05),同时对鸡体肌肉、脂肪的亮度有显著降低作用(P <0.05);通过对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指标及pH、嫩度、失水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加丽素红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