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试验采用三重PCR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自河北地区的120株蛋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系统进化分群、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0株大肠杆菌中属于A群9株(7.5%),B1群24株(20%),B2群64株(53.3%),D群23株(27.5%),以B2+D群流行为主;120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8种药物耐药率为45.8%~93.3%,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15.0%~43.3%; B2+D群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A+B1群;120株大肠杆菌中强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58株(48.3%)、中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29株(24.3%)、弱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24株(20.0%)、不形成BF菌株的有9株(7.5%),BF形成能力强、中的菌株多属于B2群和D群;120株大肠杆菌分离株的BF形成能力与14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符合率在73.7%以上。结果表明,120株蛋鸡源大肠杆菌的分子分群、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情况,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鉴定法,确定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耐药谱型。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得到51株大肠杆菌。在5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形成能力中等、形成能力弱和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分别占比25.5%(13/51)、17.6%(9/51)、25.5%(13/51)和31.4%(16/51)。分离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嘧啶、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0.2%、78.4%、84.3%、68.6%、68.6%;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8.6%、88.2%、86.3%、100%;耐10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占比76%,而生物被膜阴性菌株仅占24%,其中生物被膜阳性分离株的耐药谱型要广于生物被膜阴性分离株。说明内蒙古地区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阳性分离菌株流行,5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20...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包头地区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化分群情况、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F)及耐药性情况。试验采用PCR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进化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以B2群和D群流行为主,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5.4%和25.0%;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58.3%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1.9%~31.3%;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强形成膜能力菌株有20株、中形成膜能力菌株有16株、弱形成膜能力菌株有7株、不形成BF菌株的有5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41.7%、33.3%、14.6%、10.4%。经分析,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的BF形成能力与多黏菌素、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7种药物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为临床中合理用药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水貂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耐药性、毒力岛基因分布及其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收集的临床分离鉴定的54株致病性E.coli,采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测定体外BF形成能力,K-B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毒力岛代表基因。结果显示,54株E.coli BF形成阳性率为90.7%,以强阳性为主;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7.5%、92.5%和90%,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为17.5%,多数菌株呈现多重耐药,其中对6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占92.6%。毒力岛基因irp2和eae阳性率均为7.4%,未检测到SGI基因。这些分离株普遍具有较强BF形成能力,并呈现多重耐药性,BF形成能力与菌株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及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呈正相关,但未发现和毒力基因分布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物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从不同动物病料中分离细菌,以PCR方法鉴定沙门菌,结合玻片凝集法和16S rRNA序列测定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布,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检测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8株沙门菌,包括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和阿哥那沙门菌等7种血清型,其中鸡群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为主,肠炎沙门菌次之;水禽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51.72%的沙门菌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83.33%的鼠伤寒沙门菌可形成生物被膜.20种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酰胺类、氯霉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51.72%对4种及其以上抗生素耐药,并出现了1株对所有受试抗生素均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为目前在家禽中分离的优势血清型;同时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的沙门菌将对家禽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带来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eptidoglycan-associated lipoprotein, Pal)在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肠炎沙门菌的pal缺失株,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urli菌毛和纤维素形成,以及检测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al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Curli菌毛分泌量降低,但纤维素形成无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为进一步分析pal基因在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本研究测试了多黏菌素B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pal基因缺失株对多黏菌素B的MIC降低了75%。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pal基因影响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肠炎沙门菌Pal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地区猪鸡源沙门菌的流行分布和耐药特征,采用PCR法、药敏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及Bionumerics和SPSS软件等,对来自我国安徽、浙江、山东、新疆、江苏5省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数据处理。结果显示,85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5种血清型;分离出25株(29.4%)产ESBLs菌株,猪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 ESBLs)沙门菌检出率(4.7%)远低于鸡源(54.8%)(P<0.01);产ESBLs沙门菌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P<0.01);85株沙门菌中基因型检测结果为:TEM型44.7%(38/85),CTX-M型12.9%(11/85),OXA型10.6%(9/85),SHV型9.4%(8/85),有基因型共存现象;产ESBLs沙门菌中有19株携带4种耐药基因,相关性达到76%;各省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四环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9.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张掖市、酒泉市和庆阳市等地区部分屠宰场和农贸市场共1 387份样品。通过常规细菌学和分子鉴定方法对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1 38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分离率为1.0%。选择12种抗菌药物进行纸片扩散法(KB)药敏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耐受最严重,耐药率为100%。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磷霉素和多黏菌素,多重耐药严重。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2a血清型菌5株(35.7%),1/2b血清型菌2株(14.3%)1/2c血清菌6株(42.9%),4b血清型菌1株(7.1%)。同时,分离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2a、1/2b和1/2c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较强。研究表明,甘肃省畜禽肉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农贸市场中污染最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控,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江苏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耐药性及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等生物特性,本研究从2017年~2019年采集江苏地区患腹泻的仔猪粪便、肛拭子等216份病料样品,从中分离培养后经16S rRNA PCR鉴定获得156株大肠杆菌,进一步通过小鼠感染性实验得到1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O血清型玻板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型,结果显示1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有14种血清型,以O38型、O149型及O109型为主要的优势流行血清型;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1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环丙沙星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7.5%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1.0%~16.1%;结晶紫微孔板法检测分离菌BF的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的11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BF形成能力强、中等、较弱及不形成BF的菌株分别有48株(40.7%)、36株(30.5%)、24株(20.3%)、10株(8.5%),且对氨苄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环丙沙星等7种药物的耐药性与BF形成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为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89-893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分析基础上,探索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旨在为耐药性研究及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专用显色培养基、PCR等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K-B法测定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刚果红平板试验、96孔板和置片法分析分离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应用置片法、超声波洗脱结合平板计数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对生物被膜形成黏附阶段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达60.7%(236/389);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8.31%~99.58%,且均为多重耐药;刚果红试验结果表明,74.6%(176/236)的分离株能形成生物被膜;96孔板法发现分离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按强、中、弱依次占34.7%(82/236)、51.6%(122/236)和13.6%(32/236);置片法提示培养4 d可得到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随机选取标准菌株ATCC29213和9株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中、弱各3株)发现,与不用木糖醇(2.28×10~5)相比,经0.125,0.250,0.500 g/mL的木糖醇处理后黏附到盖玻片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1×10~5,1.37×10~5,1.10×10~5)分别降低了33.8%(P0.01),39.9%(P0.01)和51.8%(P0.01)。由此推断: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多重耐药严重,生物被膜形成普遍,0.125~0.500 g/mL的木糖醇能有效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从而干扰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东省禽场和猪场沙门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2015年从广东省多个养殖场共采集样品126份,分离出沙门菌24株,分离率为19.04%。采用Kauffmann-White法、Kirby-Bauer法和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Ⅰ类整合子检测。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24株沙门菌共鉴定出4种血清型,分别是鼠伤寒沙门菌(14株)、印第安纳沙门菌(8株)、科瓦利斯沙门菌(1株)和阿尔巴尼沙门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四环素(83.33%)、氨苄西林(70.83%)、磺胺异恶唑(70.83%)、萘啶酸(66.67%)、复方新诺明(58.33%)、卡那霉素(54.17%)、阿米卡星(54.17%)、庆大霉素(50.00%)的耐药率较高,有54.17%(13/24)的菌株对8种及8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Ⅰ类整合子检测结果显示,Ⅰ类整合酶阳性率为29.17%(7/24),整合酶阳性菌株中仅有1株扩增到携带耐药基因aadA2的基因盒。上述结果表明,广东省禽场和猪场沙门菌分离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菌株的耐药性与其血清型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在上海市不同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479份动物源性食品样品,依据国标方法进行菌株分离,并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共分离鉴定34株单增李斯特菌,分离率为7.1%(34/47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耐药率虽然不高,但日趋严重,对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最高(55.88%),林可霉素次之(41.18%)。血清型鉴定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以血清型1/2a(3a)型为主(76.47%),血清型1/2c(3c)次之(17.65%),而致病性强的血清型4b(4d、4e)仅占2.94%。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实验表明,所有的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76.47%(26/34)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弱。上海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流行1/2a(3a)血清型,耐药率日趋严重,均可形成生物被膜。因此,应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某规模化种鸡场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调查国内某规模化种鸡场沙门菌流行状况,为种鸡场沙门菌净化提供基础资料。1 744份样品被采集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耐药性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亚分型。结果显示:168株沙门菌被分离鉴定,分离率为9.63%,其中肠炎沙门菌有157株,为优势血清型(93.45%);抗生素耐药性试验表明,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耐药种类在三种以上的肠炎沙门菌株有130株(77.38%);随机选取28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亚分型显示,这些菌株属于同一个聚类簇,表明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株。  相似文献   

16.
三黄种鸡场孵化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死亡鸡胚中沙门菌的感染状况,从河南省4家三黄种鸡场自带孵化场采集死胚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并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菌株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56份死胚样品共分离到173株沙门菌,包括5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162株)、布利丹沙门菌(5株)、塞罗沙门菌(4株)、肠炎沙门菌(1株)、菲尔摩雷沙门菌(1株)。不同来源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差异显著;173株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82.1%)、氨苄西林(74.0%)、四环素(49.1%)、土霉素(48.6%)耐药情况较严重,且43.4%(75/173)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较轻,耐药率在11%以下;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PCR共扩增到13种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72%以上,其中ESBLs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的符合率为100%。结论:三黄鸡鸡胚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多重耐药严重,且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麻鸡死胚中沙门菌的感染和耐药状况,本研究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采集河南省郑州、平顶山、漯河、商丘地区4个父母代麻鸡场孵化场死胚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并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菌株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95份死胚样品共分离到263株沙门菌,分离率为37.8%。包括9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203株、爱丁堡沙门菌17株、汤卜逊沙门菌14株、塞罗沙门菌13株、田纳西沙门菌9株、吉姆皮斯Ⅱ沙门菌4株、加瓦尼沙门菌1株、泰米尔纳德沙门菌1株、恩德培Ⅱ沙门菌1株。其中有两个鸡场样品禽副伤寒沙门菌分离率超过鸡白痢沙门菌。263株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69.6%,183/263)、氨苄西林(40.7%,107/263)、四环素(35.7%,94/263)、土霉素(35.4%,93/263)、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4.2%,90/263)的耐药较严重,且26.2%(69/263)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所有分离株对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不同种鸡场来源的沙门菌耐药情况差异较大;用PCR方法共扩增到15种耐药基因,且检出的5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81.6%以上。本研究结果为制订种鸡群沙门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7):1-5
为了研究近年广西地区流行猪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从广西区内不同地区规模猪场分离鉴定的35株沙门菌,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应用结晶紫染色微量板定量法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分属14种血清型,所有菌株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20株弱成膜能力,4株中等成膜能力,11株强成膜能力。其中,鼠伤寒沙门菌的成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鸭源沙门菌江苏分离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2年至2013年从发病或死亡鸭中分离的33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即采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多重PCR方法检测17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33株鸭源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查理沙门菌占48.5%,为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pagC、msgA、sipB、prgH、spaN、tolC、iroN、sopB及pefA为保守基因.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42.4%的菌株耐受8种以上药物.生物被膜检测显示,有14株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中等以上,其中57.1%的菌株耐8种以上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对来自河南郑州、许昌、周口等20个地市101个鸡场的161份疑似沙门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33株沙门菌,且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33株分离株除对头孢曲松较为敏感(51.5%)外,对其他13种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为81.8%(27/33),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且表现为交叉耐药现象。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占分离株总数的75.7%(25/33),对诺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9.7%(23/33),对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3.6%(21/33)。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同一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