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评价基于HA基因的DNA疫苗的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将表达H5亚型禽流感水禽群代表株A/Duck/Anhui/1/2006(H5N1)[DKAH/1/06(H5N1)]HA基因的DNA疫苗pCAGGoAHHA的免疫保护效力进行了评估,以5μg、10μg、20μg、50μg和100μg剂量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3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用106EI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A/Duck/Fujian/31/2007(H5N1)[DKFJ/31/07(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毒,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d、5d、7d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攻毒鸡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NT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20μg、50μg、100μg组的pCAGGoAHHA均可对免疫鸡产生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而5μg和10μg剂量组则可对免疫鸡分别形成25%和75%的保护。结果表明,H5亚型禽流感水禽群DNA疫苗质粒pCAGGoAHHA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HPAIV的技术储备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
从pMD18-T—HA阳性质粒中扩增出H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1基因,并亚克隆至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2A,将筛选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BlueBacHisH7-HA1,与线性化杆状病毒DNA(Bac—N—Blue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取蓝色蚀斑,经3次蚀斑纯化,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pBlue-HisH7HA1。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HA1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抗原特异性试验证明,重组HA1蛋白与鸡H5、H9亚型AIV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血凝试验证明,重组HA1蛋白具有良好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1998-2008年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HA基因的进化时,发现在25个毒株中有2个致病性最强的毒株因HA基因第145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产生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从而使其不与单抗H6、F6等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变异毒株HA基因变异对H9亚型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试验对12株HA蛋白S145N变异的H9N2AIV进行了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H9N2S145N变异株与疫苗株间在抗原性上变化不大,或无显著差异(0.5≤R≤0.67)。但参照现有的H9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对HP疫苗免疫鸡进行攻毒,用HP株攻毒对照组0/5保护,免疫组保护≥9/10,达到了H9灭活疫苗质量标准要求;但用S145N变异株N3攻毒,仅保护2/10~6/10,且随免疫量剂量的增加,抗体水平的提高,攻毒保护也依次升高。对H9变异株疫苗(N1、N2、N3、N8)免疫鸡用N3攻毒,仅保护2/5~4/5,N3同源抗体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其攻毒后的排毒。用N3、N6 2个变异株交叉攻毒,采用与疫苗株攻毒相同的剂量作攻毒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表明高于6log2的抗体能抵抗疫苗株和大多数流行毒株攻毒后的排毒,但不能抵抗S145N变异株攻毒后的排毒。这类毒株免疫原性上的变化与病毒HA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因HA基因145~147aa位增加了1个NGT,导致三维空间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邻近的受体结合位点,从而使这类毒株致病性提高,免原性发生改变。虽然这一类变异株或免疫逃逸毒株仅占当前流行毒株总数的5%~7%,但在强大的免疫压力和自然选择下有可能逐步成为优势毒株,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为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试验背景:研制一种疫苗使人类免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DNA疫苗是传统疫苗的替代品,可以预防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在本试验中,笔者对用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质粒DNA进行单独免疫时在感染早期是否可以使小鼠模型抵抗致死攻击进行了评估。试验方法:在对小鼠进行致死攻毒前的第3、5、7天用HA疫苗分别单独免疫1次。小鼠的存活率、肺中病毒的滴度及体重的变化作为评估疫苗保护力的指标。在免疫后的不同天数,摘除小鼠眼球收集血清并通过ELISA和HI试验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用以测定HA DNA疫苗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免疫后分离脾细胞,通过ELISPOT试验测定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试验结果: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 DNA疫苗进行单独免疫可以产生针对同型致死病毒量的有效的早期保护。免疫学分析显示,在免疫后的短时间内小鼠体内可以产生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及T细胞反应。疫苗的保护能力取决于所注射的DNA的量及免疫后的持续时间。结论:与电穿孔法相结合,用100μg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 DNA疫苗对小鼠进行单独免疫能够在同型病毒感染的早期产生保护力。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AIV)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将H7N9禽流感疫苗株A/Chicken/Guangxi/SD098/2017 (H7N9)[CK/GX/SD098/17 (H7N9)]的HA基因密码子优化后,定向克隆至载体pCAGGS中构建重组质粒pCA-SD098。将pCA-SD098转染至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A蛋白可以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分别利用15μg和20μg重组质粒pCA-SD098免疫3周龄SPF鸡,3周后以相同的剂量和方式加强免疫,加强免疫一周后通过鼻腔分别感染105EID50的同源高致病性AIV (HPAIV)CK/GX/SD098/17 (H7N9)和异源低致病性AIV (LPAIV) A/Chicken/Chongqing/SD057/2017 (H7N9)[CK/CQ/SD057/17 (H7N9)],攻毒10 d内记录免疫鸡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测免疫鸡HI抗体水平,并于攻毒后第3 d、第5 d和第7 d无菌采集所有鸡的喉头和泄殖腔拭子,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检测病毒的滴度。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A-SD098免疫后可以诱导SPF鸡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15μg pCA-SD098剂量免疫鸡后能够完全抵御H7N9 HPAIV的致死性攻击,20μg pCA-SD098剂量可以有效阻断H7N9 LPAIV的感染。攻毒后,所有免疫鸡无发病、无死亡、无排毒,本研究为质粒pCA-SD098作为防控H7N9禽流感的候选DNA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H5-H7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禽流感的高度变异性,免疫后不同亚型之间难以得到交叉保护,以致病毒得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多价核酸禽流感疫苗具有可以保护不同亚型病毒攻击的特点。本试验设计并构建了包含禽流感H5HA和H7HA1基因的双价真核表达质粒pV-H5-H7及单独表达H5HA和H7HA1的pV-H5和pV-H7HA1。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等方法验证构建质粒的正确性和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0,21 d分别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设立双价疫苗组,单表达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后35 d用HPAIV H5N1进行致死性攻击。结果显示免疫组均可刺激机体产生H5特异性抗体,pV-H5-H7诱导产生的抗体对H5N1的攻毒保护率为80%,而pV-H5单表达的攻毒保护率也为80%。表明本实验构建的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单表达组相当(P>0.05),为多价禽流感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H9亚型灭活油乳剂疫苗不同剂量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7只28日龄SPF鸡分为4组,第1~3组为试验组,每组12只,分别肌肉注射禽流感H9亚型灭活油乳剂疫苗0.1、0.3、0.5mL/只,第4组11只为对照组。各组鸡在免疫后1、2、3周采血,测定H9抗体水平;在免疫后3周用1:10稀释的AIV H9N2攻毒,0.2mL/只。攻毒后第2、3、4周继续测定H9抗体水平,观察了疫苗对鸡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0.5mL/只剂量的免疫效果比0.1mL/只和0.3mL/只剂量的免疫效果好;攻毒用的AIV H9N2的致病力低,对所有试验鸡均不致死。  相似文献   

8.
H9亚型禽流感在我国家禽中广泛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具有高度遗传变异性,导致流行株和疫苗株之间抗原匹配性差,从而影响疫苗的临床保护效果,急需研发一种高效、具有交叉保护性的通用型H9亚型禽流感疫苗。马赛克疫苗是针对遗传多样性病原体设计,通过整合所有抗原序列获得一条抗原表位覆盖最广泛的嵌合蛋白,并制备疫苗。本研究参考mosaic疫苗设计原则,设计、优化并合成了一条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osaic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PR8株为骨架,以mosaic H9HA序列替换PR8株的HA片段,获得重组病毒rPR8-HAm/H9。将其制备为灭活疫苗并免疫SPF雏鸡,监测抗体水平、攻毒保护效果,评价其交叉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PR8-HAm/H9灭活疫苗免疫SPF雏鸡,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和中和抗体,可显著抑制攻毒后病毒的脱落,对H9N2 AIV JM0305株的攻毒保护率为80%。rPR8-HAm/H9灭活疫苗可以对异源H9N2 AIV JM0305株产生较好的交叉攻毒保护,为研发基于马赛克技术的禽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pCAGGoptiHA5分别以100和10μg剂量一次或两次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4周以同样剂量和途径进行第二次免疫,一次免疫后4周、两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100LD50的HPAIV A/Goose/GuangDong/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7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NT抗体以及AGP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00μg pCAGGoptiHA5一次免疫、10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以及1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10μg剂量pCAGGoptiHA5一次免疫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不致死),结果表明,pCAGGoptiHA5作为疫苗效果良好、成本低廉,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抗原基因的表达量及表达抗原的免疫原性有直接关系。为了提高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HA基因DNA疫苗的表达量,增强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将H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1/01(H1N1)的HA基因密码子优化为猪体内偏嗜性密码子optiHA,同野生型A/Swine/Guangdong/1/01(H1N1)的HA基因分别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CAGGS—optiHA和PCAGGS—HA,然后分别转染293T细胞,48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Ⅲ基因的瞬时表达蛋白情况。将质粒PCAGGS—HA、PCAGGS—optiHA以100μg/只的剂量,采用后腿肌肉多点注射的方式,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立空载体PCAGGS对照。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三免2周后对每组以10^3.87 EID50的A/Swine/Guangdong/1/01(H1N1)进行攻毒。采用ELISA、血凝抑制试验、细胞因子检测和肺组织病毒含量测定等实验评价这两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HA基因密码子优化的DNA疫苗可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水平,攻毒后免疫组PCAGGS—optiHA的保护效力明显高于免疫组PCAGGS—HA。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有效的SIV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既能对 H5亚型又能对 H7亚型 AIV攻击产生保护的核酸疫苗 ,设计构建了含有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 PCIH7HA载体上切得 AIV H7HA基因的c DNA,此 c DNA含有 CMV启动子和 Poly(A)终止序列 ,使用 DNA 连接酶引入载体PCIH5HA中 ,最后获得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I-H5HA-H7HA,其中 H5HA和 H7HA基因都带有自己的 CMV启动子和 Poly(A)终止序列。选用 2 93 -T真核表达细胞系 ,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细胞进行瞬时表达 ,转染后 48h用荧光标记的兔抗鸡 Ig G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 ,且在真核表达细胞系中 H5HA和 H7HA基因都能获得表达 ,且 H5HA 基因的表达效果优于H7HA。这为进一步的动物免疫试验和疫苗效价检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表达 H 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 FPV- HA)以不同剂量免疫 1日龄 SPF鸡、有或无母源抗体 (FPV、AIV H5)的商品鸡 ,并于免疫后 2 1d利用同亚型 AIV通过肌肉注射进行致死性攻击 ,通过检测免疫后 HI抗体应答、比较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免疫剂量和母源抗体对 r FPV- HA免疫效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 2 1d,15 %~ 2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检出 HI抗体 ,而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检测不到 HI抗体。利用H5亚型 AIV致死性攻击后 ,10 3~ 10 6 PFU的 r FPV- HA可保护 95 %~ 10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抵御强毒攻击 ,使之免于发病和死亡 ;而不同剂量 r FPV- HA接种的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有 80 %~ 90 %发病和死亡。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免疫剂量范围内 ,r FPV- HA对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提供良好的保护 ,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母源抗体影响 r FPV- HA诱导的免疫应答 ,且提高免疫剂量亦不能克服其干扰作用 ,这提示在实际应用中需优化免疫程序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singl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 HA DNA vaccine immunization using attenuated Salmonella enterica sv. Typhimurium as an oral vaccine carrier and intramuscular (IM) DNA injection. One-day-old specific-pathogen-free (SPF) chicks immunized once by oral gavage with 10(9) Salmonella colony-forming units containing plasmid expression vector encoding the HA gene of A/Ck/Malaysia/5858/04 (H5N1) (pcDNA3.1.H5) did not show an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rum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 ti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IM immunized chickens were low compared to those immunized with S. typhimurium.pcDNA3.1.H5. The highest average antibody titers were detected on day 35 post immunization for both IM and S. typhimurium.pcDNA3.1.H5 immunized groups, at 4.0±2.8 and 51.2±7.5, respectively. S. typhimurium.pcDNA3.1.H5 also elicited both CD4(+) and CD8(+) T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immunized chickens as early as day 14 after immunization, at 20.5±2.0 and 22.9±1.9%,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CD4(+) and CD8(+) T cells in chickens vaccinated intramuscularly were low at 5.9±0.9 and 8.5±1.3%, respectively. Immunization of chickens with S. typhimurium.pcDNA3.1.H5 enhanced IL-1β, IL-12β, IL-15 and IL-18 expressions in spleen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corded in chickens vaccinated via IM and orally with S. typhimurium and S. typhimurium.pcDNA3.1. Hence,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s of the attenuated S. typhimurium containing pcDNA3.1.H5 showed antibody, T cell and Th1-like cytokine responses against AIV in chickens. Whether the T cell response induced by vaccination is virus-specific and whether vaccination protects against AIV infection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4.
重组禽流感灭活苗和禽流感灭活苗对鸡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接种10日龄、14日龄和21日龄的SPF鸡,接种后HI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将H5N1和H5N2疫苗分别接种21日龄SPF鸡,结果表明,H5N1和H5N2均能刺激SPF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分别接种三黄鸡,接种后21 d,H5N1能刺激三黄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而H5N2不能刺激三黄鸡产生合格的HI抗体,与SPF鸡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经过二次接种,HI抗体平均为8.9 log2,与SPF鸡组接种后42 d的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与一免后21 d的各组HI抗体效价相比差异显著。表明应用禽流感灭活苗对三黄鸡免疫接种,必须进行二免方可达到理想免疫效果,而应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对三黄鸡进行免疫接种,一次免疫即可获得较高的HI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5.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S145N变异株致病性及抗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HA蛋白S145N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影响,笔者对从全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2株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和HP疫苗参考株进行了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半数鸡胚致死量(ELD50)、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和8周龄SPF鸡感染排毒试验,并与抗H9N2亚型AIV HP参考株HA蛋白单抗2A4和F6的血凝抑制(HI)和中和反应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发现,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毒力偏强,能引起部分SPF鸡发病和死亡,感染8周龄SPF鸡排毒时间更早,排毒期更长.单抗2A4和F6不能抑制H9N2亚型AIV HA蛋白S145N变异株的血凝特性,也不能中和病毒感染CEF细胞.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呈现变异趋势,有毒力增强和抗原性变异毒株出现.S145为H9N2亚型AIV HA蛋白的1个抗原位点,是血凝抑制抗体结合的位点,但有该位点漂变导致抗原变异毒株出现,并可逃避免疫作用.这提示该病的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因子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特异性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单因子血清,本研究分别将6株不同亚群的H9亚型AIV的血凝素(HA)基因以鸡偏嗜的密码子进行优化,经全基因合成插入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中,构建的真核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的HA目的基因获得表达.将重组质粒以200μg/只的剂量免疫1月龄SPF鸡,6周后采血分离血清.交叉微量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血凝抑制效价可达8 long2~12 log2,灵敏度高,与其他AIV亚型抗原无交叉反应,型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7.
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pUCH7为模板,经PCR扩增出一条1.7kb的HA全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一)中,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小量制备重组质粒pcDNA-HA,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COS-1细胞,经免疫荧光鉴定其体外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7亚型AIV HA在COS-1细胞中获得了成功表达。用该重组质粒pcDNA-H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经免疫印迹实验证实该H7亚型AIV HA在小鼠体内也得到了良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将禽流感病毒血凝素 H9A基因克隆入插入载体 p FG11S中 ,通过酶切鉴定获得了正向转移载体 p FG11SHA;将其与禽痘病毒疫苗株 (w FPV)共转染鸡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r FPV- Ps- 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 HA基因得到了表达。将该病毒经颈部皮下免疫 1日龄 SPF鸡 ,免疫后 15 d以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F株翅静脉攻毒 ,攻毒后第 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将此重组病毒与以痘苗病毒 P7.5启动子表达相同基因的重组病毒 r FPV- P7.5 - HA作比较 ,结果表明 ,r FPV- Ps- HA相对于 r FPV- P7.5 - HA明显抑制了病毒的排出 ;攻毒后第 2、5、7、9、11天分别对 r FPV- Ps- HA、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进行泄殖腔、气管排毒规律的检测 ,发现疫苗组均能很好地抑制排毒 ,攻毒对照组泄殖腔的排毒率明显高于气管排毒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AIV H5的血凝素(HA)基因和vNDV的融合蛋白(F)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了单管同时检测AIVH5和vNDV的双重RT-PCR(dRT-PCR),该方法能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AIVH5和vNDV,不与其它亚型AIV、弱毒NDV毒株以及其它病原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对含有AIV H5 HA基因和vNDV F基因重组质粒DN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6和406fg,敏感性与单项RT-PCR相同;从样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5h。对24份临床疑似样本进行检测,AIVH5均为阴性,vNDV阳性18份,PCR产物测序证明为靶基因序列,其具有vNDV F基因的特征性序列,随机选9份vNDV阳性样本接种SPF鸡胚,分离出6株vNDV,病毒分离率为6/9;对100 ELD50的AIV H5N1和100 ELD50的vNDV人工同时感染5日龄SPF鸡的脑、肝脏、肺脏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dRT-PCR检测,AIV H5的检测率为4/5,3/5,5/5,4/5,vNDV的检测率为3/5,5/5,4/5,3/5,而对H9N2和LaSota毒株实验同时感染样本及阴性对照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可见本研究建立的dRT-PCR为AIV H5和vNDV诊断、监测、检疫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98年-2008年在北京及河北省分离的4株禽流感病毒H9亚型流行毒株,分别制备不同分离毒株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用4个不同时期的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各免疫组鸡禽流感(H9亚型)的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基本相同;不同时期分离毒株大多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力。用1998年、2004年及2006年分离的流行毒株制备出的灭活疫苗能够保护2008年流行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