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广西主要养鸡地区的514只可疑鸡传染性贫血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病/死鸡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二重或多重感染率达48.05%;CIAV阳性鸡群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IAV阴性鸡群,表明CIAV的感染与3种肿瘤病病毒的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CIAV与MDV的感染具有明显相互促进作用;被调查鸡群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也有一定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商业鸡群中各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很普遍.与鸡群临床上所表现的生长阻滞、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总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增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家禽的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禽业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和禽病研究与防制工作的进展密不可分的,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禽病防制的总体水平不高,禽病的发生和危害仍十分严重。各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的因素在禽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导致疾病频发,禽群生产性能下降,死淘率增加和经济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一、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家禽的影响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传染性囊病(IBD)、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L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鸡传染性贫血因子(CIA)、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传染…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digoxigenin标记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核酸探针以及PCR技术对某种鸡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20个样品中,CAV和RE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5%,这一结果显示,CAV和REV感染是导致该鸡场发生免疫抑制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以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CIA是近年来发生频率正在增加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导致雏坞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随后发生的继发感染或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养鸡和禽病防制工作者,应对CIA的流行和防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杨兵 《动物保健》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器官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崔现兰(1992)首次于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该病毒[1],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该病毒的报道.CAV侵入雏鸡体内后,主要作用于骨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导致感染鸡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胸腺等淋巴器官严重萎缩,产生免疫抑制,对禽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机能降低,甚至丧失.为研究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感染CAV的方法研究CAV感染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宿主后首先应攻破宿主机体免疫屏障后才能在宿主机体内繁殖。病毒感染后,常能出现免疫抑制现象,给养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常能损害免疫器官而引起免疫抑制,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禽呼肠孤病毒也能损害免疫细胞而引起免疫抑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更是众所周知的十分重要的免疫抑制病。实验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对免疫器官损害极大,而且常与新城疫等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最近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因此我…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作者概述了引起免疫抑制病的RNA病毒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等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新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3.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又称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症等,是鸡的一种免疫抑制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泛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发病。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养禽业国家,1979年由Yuasa等首次于日本报道,中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病毒。随后周文平等在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也陆续分离到CIAV。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使鸡只对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兽医导刊》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国中  赵继勋 《动物保健》2009,(4):19-20,2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幼龄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鸡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CIA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REV)、淋巴性白血病(ALV-JALV-A亚型)、法氏囊(IBDV)、马立克(MDV)等是近年来鸡群中较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尤其以CIAV、REV、ALV—J感染较为严重,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以我国著名禽病学家崔治中教授为代表的禽病学者对鸡免疫抑制性疾病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免疫抑制病多为亚临床感染,导致鸡体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等)受损甚至萎缩,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同时发生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79年,Yuasa等首次在日本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